APP下载

“严”与“宽” “长”与“短”

2019-03-29潘莉萍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严格管理生源学历

潘莉萍

要分析这个案例,先要理清两组关系,一是严进与宽进,二是严出与宽出。

最典型的“严进”当属高考,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方式保证了生源的质量,也为后期教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说起“宽进”,当属自学考试,只要符合基本资格,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两种“进”的途径不同,但结果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进”从来不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性问题,人们有追求更高一级学历(学识、能力)的愿望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也有这个权利,这应该是国家设定各类型教育的一个目的,故“严”“宽”皆可。

如果“进”不是问题,那问题在哪里?当然在“出”。当前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招生是否设限并不重要,问题在于招进来以后怎么管和三年后怎么“出”,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

在我看来,许多学校不“严”的原因有这两点:

一是不敢严。许多学校担心严格管理会造成生源的流失。本来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招生任务已是不易,好不容易招进来了,如果进行严格管理,就会出现学生或主动(受不了严格管理退学等)或被动(违反校纪校规被劝退等)的离校。生源没了,学校怎么办?所以,只好宽松管理。如此表面的确一片祥和,教师没了教学压力,学生没了学业压力,大家互相糊弄一下。这看似皆大欢喜的结果下面掩藏着培养的学生有可能质量不合格的危机。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不出合格(且不说优秀)的毕业生,它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二是不能严。这个“能”,可以解释成“能够”。一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要对最终培养的人才质量负责,是需要具备能力的。这个能力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先说硬件,许多职业学校由于历史发展或现实经费等原因,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或已经陈旧落后,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无力完成人才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培养任务,它哪里“能严”?再说软件,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出色的师资力量是极其重要的保障。可是,许多职业院校缺的恰恰是这样的优秀教师。教师本身专业水平落后,知识结构脱节,不能跟上所教专业的发展水平,又如何能培养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又怎么“能严”呢?

我们应该为“敢严”“能严”的学校喝彩,因为这样的学校无论在主观的管理理念还是客观的管理条件上,都具备了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可能性。谁都有追求高一级学历的资格不等于誰都可以拿到高一级学历,这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而一旦一所学校“敢严”“能严”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一届一届优秀毕业生就是这所学校最好的招生宣传。所以,为了学生,也为了学校,不管“敢不敢”“能不能”,请选择“严出”(短痛),告别“宽出”(长痛)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严格管理生源学历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论严格管理高中生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管”与“不管”
膨胀学历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跨省生源调控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