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子,我该帮你买房子吗?

2019-03-29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买房子女儿子

母亲给儿子的一封公开信

儿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这样的话来。而你,也在尴尬的沉默里,气嘟嘟地放下碗筷,甩门出去。

可是,亲爱的儿子,你已经25岁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还有两位日益老去、需要你照顧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彻底地离开父母的羽翼,去承担一个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吗?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找妈妈。你总是说:“妈妈,我的衣服脏了,你帮我洗洗。”“妈妈,明天我们去郊游,你帮我收拾好要带的行李。”“妈妈,女友想吃老醋茄子,记得下班后给她做。”

一直以来,我也习惯了听你这样吩咐,总以为,对你的每一点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时,可以得到你同样细心的呵护和照料。而我和你的父亲,也节省下每一分钱,为你在银行开立了单独的账户,只为某一天,你拥有了自己小家的时候,能取出那些钱来,给你一份切实的帮助。

可是如今,我却发现,这样牺牲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并没有培养出我们想要的那个懂得珍惜的孩子,却反而造就了一个羽翼退化、意志严重消磨的社会弃儿。我们越是爱你、纵容你对父母无休止的依赖和索取,你心底里的自私和懒惰就越是无休止地滋长……

你5岁那年,要妈妈帮你整理满地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你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15岁时,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那年,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来蹭饭,还时常带女友回来居住,我一边工作,一边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番忙碌,让我连一丝的微笑也无法挤出。

我终于承认,25年来,我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今天之前你的生活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今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

也请你,像那些自立自强的人一样,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我会给你鼓励和勇气,可是我不会再给你金钱上的帮助。

孩子,妈妈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该对你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那么,就让我们彼此原谅,重新开始吧。

给不给“啃老”, 网友议论纷纭

这封公开信在2018年一度刷爆了朋友圈,网友们也为此吵成了一团,很多人为母亲的做法点赞,支持她拒绝儿子“啃老”,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件事不能全怪孩子。

点赞派

@陈钊:讲的对!母亲爱孩子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要啥给啥!

我从18岁开始就不花家里人一毛钱了,有手有脚有脑子,为什么自己不去挣?二三十岁正是拼搏的年龄,经济还不宽裕,为什么非要买房?等自己积攒够了再买不行吗?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反对派

@五谷丰登:感觉溺爱和买房没关系。如果父母有这个经济条件,难道怕溺爱孩子,就不买房吗?现在年轻人压力也很大,就算帮忙付个首付,房贷也需要还个几十年,日子过得紧巴巴。有了孩子后,花钱的地方更多。何况现在物价飞涨,买房也算是一项回报较高的投资了。

酌情帮帮派

@春:大城市那个房价,说实在的,小年轻真无能为力。父母虽然没有义务给孩子买房,但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帮一帮孩子,别全包就好。买房子的钱可以以借的名义给孩子,让他们努力奋斗来偿还债务。建议只借首付的钱,剩下的靠他们自己。

狠抓家教派

@孔融让梨:这位妈妈的做法不完全可取,她对儿子从小娇惯,导致儿子长大后根本无法独立。懒惰自私的种子已经从小种下,却希望能开出独立的花,结出坚强的果,这是为难孩子,也是为难自己。不是每个被精心呵护的孩子都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好的教育也并不全是在经济上的打压。最后如果不买房,儿子若有良心,会努力奋斗,独立起来;但凡缺点良心的,必定母子关系恶化,甚至崩塌。所以,既然要求孩子独立,就要从小抓起,绝不能等到长大才后悔!

众多父母情愿被“啃老”

其实,这封公开信之所以能够在朋友圈刷屏,并不是说“拒绝啃老”已经成为新常态,而恰恰意味着:“啃老”在今天仍然是常态。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而且“啃老族”呈现高龄化趋势。有报道称,“啃老”引起的家庭纠纷大约占整个家庭纠纷的四分之一。有学者将“啃老”上升为“代际剥削”,虽然从亲情的角度难获认同,却也揭露出某些子女的贪婪。

近年来,安徽、江苏、山东、黑龙江等多省都纷纷立法禁止成年子女啃老,比如2016年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就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然而“啃”与“被啃”的背后,另有隐情,一项随机的抽样调查显示,不少老年家长表示自己是心甘情愿甚至主动要求被“啃老”的。

在受访的老人中,大部分表示乐意为子女投资购房。其中有已经为孩子支付首付或正在看房的,也有为孩子积极支持装修费用的。还有两位经济方面不太富裕的父母称,因无力为子女提供物质帮助而感到歉疚。甚至有一位家长称自己孩子不愿被父母资助而考虑租房,但遭到了她和老伴的一致反对。

由此可见,很多父母是支持“啃老”的积极参与者,并非是“被啃老”的消极受害者。

他们为啥甘心被“啃老”

“啃老族”日渐庞大,而由“啃老”衍生的种种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案例1】儿子、儿媳妇两人每天上班后,詹阿姨都会骑车赶到儿子家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詹阿姨的儿子去年10月10日结婚。和文章开头的那位母亲的选择相反,詹阿姨将一套拆迁分到的房子卖掉,再加些钱,在自家附近全额付款,替儿子买下了“婚房”。只要看到儿子、儿媳开心,老两口就特别开心。

心理解析:失去价值感是甘心被“啃”的本质

孩子在襁褓中无时无刻不需要母亲,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离家,父母变得对孩子不那么重要了,这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伴随着自己日渐衰老的无可奈何,使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的价值。

甘心被“啃老”也彰显着中国老人无法直面死亡的隐性心理恐惧。在中國,60岁以上是一个自杀高峰。从社会退回到家庭小空间里的老人容易失落、凄凉,曾经的荣誉、地位全部烟消云散,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就成了自己全部的寄托。他们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所有,唯恐失去儿女,失去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建议老人观看耶鲁大学的关于“死亡”的公开课视频,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明了自身的价值。子女们也可以给父母分配一点比较轻的家务活干干,并时时给予安慰和关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爱、被需要。

【案例2】有位母亲,自己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就希望儿子能少吃点苦,在孩子读书时没有给任何压力。青春期时,孩子变得很淘气,总在外面玩,在草草结束学生生涯后,又找了一个待遇不是很好的工作。做母亲的心有愧疚,觉得没有教育好孩子,就从自己的养老金里取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房、买车,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艰难。

心理解析:“给”之前问问孩子想要不想要

这样案例中的父母在性格上都比较主观,总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衡量孩子。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语境下,即便在儿女成年后,父母也事事包办,甚至做“24小时保姆”等,子女若是“抗议”,父母就会觉得很委屈,子女也会内疚。这样的父母要好好考虑,你给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处处帮着孩子,其实就已经将孩子放在“不如我”的弱者地位,这和父母的期望其实相悖。

所以,父母在决定帮孩子的忙之前,请先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并真正尊重孩子的意见。

小编有话说:

(耶鲁大学的关于“死亡”的公开课视频二维码)

时下,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大大增加了年轻人的生存成本,想一点都不“啃老”很难。但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的父母还是儿女,在社会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老年人省吃俭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女甚至是隔辈人,而年轻人的感恩心理也极大缺失,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无偿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实上,鼓励子女成人后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理,才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用法律禁止“啃老”不过是治标,通过良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才是治本之策。

相关部门也应该从社会保障机制和关心关怀上下功夫,营造赡养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扶持和引导那些暂时不能够自力更生的成年子女,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啃老”状态。

猜你喜欢

买房子女儿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