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槽大会》中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

2019-03-28李云璐

新媒体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亚文化抵抗风格

李云璐

摘  要  《吐槽大会》是腾讯视频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美式喜剧脱口秀节目。节目内容每期邀请一些富有网络话题性的人物,以吐槽的方式互相调侃从而彰显青年一代的讲话特点。从2017—2019年《吐槽大会》已经播出三季,与前两季相比,第三季节目口号经历了转变,嘉宾领域和类型不断丰富,语言犀利程度也大大缓和。网友戏称“吐槽大会”已经变味成“表彰大会”,文章纵观三季《吐槽大会》,谈这一现象级节目的抵抗与收编。

关键词  亚文化;《吐槽大会》;风格;抵抗;收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3-0070-02

1  《吐槽大会》的亚文化风格

1.1  邀请有“槽点”的嘉宾

风格是文化认同(身份)的表达,是一个赋予群体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强有力的途径,它联系着特定阶级的特定人群,帮助群体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自我表述①。“吐槽”“怼”是当今青少年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一种方式,他们建构了一套“叛逆”的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表达个性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态度,以此寻求身份认同。《吐槽大会》节目组每期邀请一位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并且饱受争议的公众人物,作为“攻击”的主要对象。语言犀利,话题敏感度高,这种空前的胆量及语言风格赢得观众眼前一亮,深受青少年观众群的喜爱。纵观三季,第一季对嘉宾的挑选最具话题性,比如,第一期的主嘉宾周杰被吐槽“打人”“演技浮夸”“鼻孔大”等;第七期的主嘉宾大张伟被吐槽“抄袭”“假唱”“创作低俗”等,第十期收官之作,吐槽凤凰传奇“广场舞歌曲”“歌太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季第二期,曹云金回应“开发票”“抄网络段子”“耍大牌”。2016年9月,曹云金和郭德纲不和,双方网上长文“互撕”,引得吃瓜群众一阵唏嘘,被曹云金戏称“九月风波”。因此“发票”“欺师灭祖”“耍大牌”等标签被贴在曹云金身上。7位吐槽嘉宾就这些标签对他轮番轰炸,曹云金也以自黑的方式直面过去的人生,博大家一笑。该期节目成为吐槽大会开播以来最精彩的一场脱口秀。

1.2  从“自黑”到“洗白”的受众认同

“认同包括个人认同、集体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等……沃伦·基德对此有过精彩的比较:如果文化是作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如何行事,那么‘认同则涉及到我们作为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周围的其他人,我们认为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①段子设计在隐私和坦白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把观众最感兴趣的内容直接摆出来,有目的性地引导大众改变对嘉宾的刻板印象。“吐槽”把明星建构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以此塑造一种亲民的形象。明星自黑的过程,将“八卦隐私”和不为人知的“丑闻”揭示出来,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与窥私欲,从而获得观众认同。

2  从前两季看《吐槽大会》的抵抗性

2.1  彰显个性,相由心生的表达与宣泄

作为一种边缘文化,青年亚文化与生俱来具有反叛性、个性化,品位独到,追求刺激。一般综艺节目重在“凹人设”,塑造艺人正面形象。然而《吐槽大会》一反常态,为迎合青年人心理诉求,当面调侃对方缺点,将明星负面消息以幽默搞笑的方式表达出来。内容具象、针对性强,这種相由心生的宣泄,是对父辈叙说方式的隔绝,释放了以“80后”“90后”为主青年群体的社会生活压力,彰显出“青年亚文化”极强的抵抗性。

2.2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

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具有阶级意识。《吐槽大会》反映出来的青年亚文化,是草根文化对精英文化进行抵抗和协商的结果。精英文化具有经典的审美性,站在平民文化的对立面,具有神圣高雅的特征。草根文化是由一定时期内特定文化群体建构的一种民间文化。从社会地位来看,国家一级演员唐国强、国际知名钢琴家郎朗代表着触不可及的精英文化,素人池子、李诞代表亲民的草根文化。素人池子调侃精英文化代表者郎朗“钢琴胖子”、吐槽唐国强“问题广告代言人”。这种毫不留情的吐槽营造出朋友间的“互怼”氛围,打破明星的“神圣”地位,精英文化代表者由此成为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实现了草根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成功抵抗。

3  被收编的第三季:向大众文化靠拢

3.1  外在形式的改变

“原本具有阶级维度的亚文化风格一旦成为商品,它就会被缓解、推广为一种‘普及化的符号,失去阶级意义”①吐槽大会的slogan从前两季“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到第三季转变成“吐槽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体现出大众文化对“吐槽”亚文化原抵抗意义的消解与收编。旧版slogan像是劝谏前来吐槽的明星嘉宾用乐观的心态直面真我,而新版slogan,视角转向平民,使吐槽成为陌生人之间增进了解的社交手段。吐槽已经从一种人们面对快节奏生活压力的情绪宣泄口,变为一种年轻的与生活和解的方式。语言从犀利变为缓和,从“年轻”转变为“年轻态”,说话方式与心态有关,与年龄无关。

《吐槽大会》logo从尖锐的方形变为圆形,体现出原本激进的、富有抵抗性的《吐槽大会》被主流社会圆滑的处世态度所收编,其中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规避。例如第二季,池子就当时社会热点“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调侃郎朗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是幼儿园有老师拿针扎他。第三季内容完全找不到任何“热点问题+段子”的痕迹。

3.2  节目内容的收编

网友吐槽第三季犀利程度大不如前,槽点避重就轻,真正的吐槽板块是豆瓣评论区。网友一针见血又令人哑然失笑的评论,保持了《吐槽大会》前两季口号“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原有意义。例如,前两季张绍刚一直呼唤范冰冰,第三季豆瓣网友吐槽到“绍刚老师,冰冰现在有档期了,你怎么不呼唤了?”

第一季是节目组邀请的是真正有槽点和“黑历史”的公众人物,“吐槽”的初始意义得到彰显。但是第三季“无槽点”嘉宾加盟,比如第八期吐槽主咖周笔畅,牵强附会的吐槽其原来中性造型像汪峰,反夸现在形象特别女神。这种明骂暗夸消解了“吐槽”的原有意义,贯穿着主流文化的商业意图,剥夺了亚文化原有风格。另一部分明星的槽点拒绝公开提及:第三季第一期网友最期待王力宏的“李云迪”槽点丝毫未提,只是提及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槽点例如“破洞袜”。抑或是塑造完美人设,例如王力宏虽然是双博士学历、会七种语言、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但是却是“家族中学渣”。从“吐槽大会”到“洗白大会”再到“表彰大会”,此时“吐槽”已经被商业收编,成为一种商品被推广,一种“普及化”的符号,失去其原有的抵抗意义。

节目第三季,笑果公司把专业脱口秀艺人推向大众,李诞不再扮丑,池子也不再轻易耍横,笑果艺人开始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同时每期都引入流量艺人,以此把吐槽段子进一步网络化,甚至和热搜无缝对接形成一种“热搜变内容,内容即热搜”的资源互文现象。以此可见,节目的抵抗性逐渐消失瓦解,逐渐向主流靠拢并已有成为大众文化的趋势。

短视频的兴起,自拍的热潮,在这个“晒”时代第三季《吐槽大會》增添了隔屏吐槽环节,让未到场的明星和普通网友利用自拍视频对主咖进行吐槽。增强节目的场外互动,也为其向流行文化进一步靠近提供了机会。由《吐槽大会》衍生的《吐槽<吐槽大会>》变成腾讯会员付费区,体现了商业时代背景下对青年亚文化商品形式的收编。

4  结束语

前两季《吐槽大会》以其抵抗性的风格个性化的表达使中国观众眼前一亮,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群体。经过前两季的铺垫,第三季《吐槽大会》在业内已经树立其品牌,吐槽从一种“尖锐”的攻击模式变成一种“调侃”的交流模式。从抵抗性的青年亚文化被逐渐向商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靠拢,然而“吐槽”文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收编的商品化命运。就节目现状和趋势,笔者对《吐槽大会》的态度比较消极。第一季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其“敢想敢发声”,第三季已经失去了“吐槽”的原生味道。如果仅仅靠段子搞笑而没有内涵和深意的话,观众的社会压力、大众情绪也不会通过节目得到期待中的宣泄,以此趋势本节目很快就会失去大部分粉丝群体。当一个喜剧节目失去了“笑果”,路还会长远吗?

注释

①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首都师范大学,20070521。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欧林·赖特.阶级[M].刘磊,吕梁山,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8.

[2]刘思佳.基于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吐槽大会》受众心理需求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8.

[3]乐一狸.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EB/OL].[2019-01-03].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9780659/.

猜你喜欢

亚文化抵抗风格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把脉“腐败亚文化”
拥抱改变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体现主文化的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