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

2019-03-28

人民之声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格局珠三角短板

本刊记者 灵 迪

马兴瑞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一核一带一区”各区域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清晰发展定位,描绘了全新的发展格局、蓝图及其实现的路径、方向,并对今年有关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新的一年广东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冲锋号”。

“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流行的这句话,道出了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越拉越大的经济鸿沟。

一直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更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道迫在眉睫的“必答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历届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广东区域发展结构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升,但区域发展的“核心(珠三角)—边缘(粤东西北)”二元空间结构格局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粤东西北地区要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谁能顺应大势引领社会,谁就把握了战略主动。谁能率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谁就能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跑得更快!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又一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战略机遇期到来。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广东开启了2019年的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广东如何把握发展大势和重大机遇,真正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如何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现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者?

“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月28日,马兴瑞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作答铿锵有力。

报告对“一核一带一区”各区域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清晰发展定位,描绘了全新的发展格局、蓝图及其实现的路径、方向,并对今年有关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新的一年广东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冲锋号”。

一组组数字、一项项目标,体现了广东聚力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的信心与决心;一个个关键领域的部署、一件件务实创新的举措,预示着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大有可为。

因势而谋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殷嘱托,并要求广东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4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其中,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他要求广东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同时指出,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

……

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广东的时代考卷;答好考卷,是新时代广东干部群众的职责和使命。

(资料图片)

经过3个月的“深调研”以及反复评估论证,针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一系列事关广东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2018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1+1+9”工作部署,创新性地提出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改变传统思维,转变固有思路,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其基本框架主要是: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珠三角核心区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九市;重点打造粤东的汕潮揭城市群以及粤西的湛茂都市区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清远、河源、韶关等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1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推进会,研究制定专门配套政策,强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以此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会议指出,要正确把握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的关系,寓差异化于协同之中,以精准的差异化落实高水平的协同发展。换而言之,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产业分工,可减少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同质化。区域功能、产业分工不尽相同,使其发展路径不一样,从而达到“各展所长、各尽所能”的目的。

这意味着,在此发展格局下,粤东西北地区不再被简单视为区别于珠三角的“一个整体”,而是各自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工业条件、基础设施等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经济。

应势而动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首次写进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是今年全省将着重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

关于这一重要布局,报告提出,将落实以功能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全省各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并在交通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城市格局、政策机制保障等方面相应作出安排。具体来说,就是:

在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方面,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深度一体化,加快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携手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支持深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造国际知名会展、赛事、论坛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促进城市文明传承和人居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建设,促进产业转移园提质增效。

在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方面,建设好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汕头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促进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在粤东粤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产业,推进南海油气开采。支持汕头临港经济区、汕尾高新区、阳江滨海新区、湛江东海岛、茂名石化基地、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等建设。建设一批现代渔港和远洋渔业基地。发展滨海旅游、海岛旅游。

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方面,坚持生态优先,严控开发强度和产业准入门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全省绿色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在韶关和清远北部试点打造集中连片的生态特别保护区,开展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公园。改造撤并一批“小而散”的低效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现代农林业、健康医养等生态产业,支持云浮等地建设南药基地。规划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区。支持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发展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不仅是施工图、目标单、任务表,更是动员令、决心书、责任状,让人眼睛一亮、信心倍增。这些硬招、实招、真招、大招,不仅彰显着省委、省政府的集体智慧与战略思维,也浸透着省委、省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广东聚力推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干劲、勇气与担当!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与落实,都将给全省人民送来摸得着的好处、带来热腾腾的希望!”在分组审议报告时,代表们给出如是评价,激动、振奋之情无不溢于言表。

他们指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提法不同,不仅有新的内涵、实质,也有新的考量、布局,是区域发展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格局和新战略,带来的是经济地理的重塑,牵动的是背后的制度变革。首先,在“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下,政府、市场的“两只手”共同发力,不仅充分利用市场之手,加速要素的集聚,也通过政府之手发挥作用,打破要素流动的藩篱。其次,“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正打破原有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经济地理格局,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让各个功能区重塑发展新优势。以前,大家讨论广东经济发展和区域格局,经常会谈论珠三角的一马当先,谈论粤东粤西粤北的迎头追赶。这是从地域上对这些区域进行划分。这种按照地理区位的简单划分,模糊了粤东粤西粤北各自的核心功能定位。现在不一样,此新格局跨越了原有的区域划分,或是覆盖了若干个区域,为各个区域“赋能”。这样划分以后,每个区域都可能是探索者、领先者,而不仅仅是跟随者。

顺势而为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以来,广东一些相关重大政策创新和重大项目方面如今已有积极进展,下一步将全力推动。

区域发展,基建先行。半年多以来,广东交通基础设施陆续投用,为“一核一带一区”打开了局面。

以粤西地区为例。去年7月江湛高铁投用,改变了湛江人过去动辄五六个小时往返粤西与珠三角之间的交通轨迹,推动了拥有2200万人口的粤西地区进入“高铁时代”。

轨道交通打通的不仅是珠三角至粤西的连接通道,还有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经脉。一大批发展项目随之陆续进入粤西地区,如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集团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的精细化工新型一体化石化基地落户湛江,成为该集团继德国、比利时后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预计2020年全面动工,2021年初建成投产,2026年基本完成100亿美元投资;粤西地区水果大市茂名也找到了“走出去”的路子:以荔枝为媒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推广农业、经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将茂名生态旅游线路及优质农产品推上全国舞台,吸引大量游客。

“路要进去,物要出来,钱要进去,人要出来。”随着高铁、高速等交通设施陆续投用,交通通达为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基础,这也是“一核一带一区”分工的前提。过去的2018年,广东加快推进路网建设,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等国铁项目,东莞至惠州城际、广佛肇城际佛山至肇庆段等城际铁路项目陆续建成,潮惠高速惠州段、广中江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加速推进“一核一带一区”要素流动。

(资料图片)

“一带”和“一区”如今已有不俗表现。“一带”中的湛江,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12亿元,增长6%,实现历史性跨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等初步构成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格局。“一区”中的清远,以“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创造+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加速”等模式,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探索广清特别合作试验区,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外溢。

与此同时,目前部分产业园区发展形势喜人,双转移园、产业共建等方式在区域奠定产业基础,粤北地区在乡村治理、脱贫、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都有较好成效。

接下来,在“一核”牵引下,“一带”和“一区”连接将更紧密。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资料显示,未来6年广东将新建成19条(段)高铁/城际,总投资4 807.42亿元。珠三角九市将一“轨”网尽。此外,沿途连接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20个滨海新区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沿线各市路段将在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到2025年实现兼具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的复合型功能,支撑“一带”发展。

交通基建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搭好框架,下一步就是精准差异化,各展所长。

“一核”中,广州将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担当,辐射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北生态发展创新绿色发展。具体而言,要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以及穗莞、穗中合作。深圳则重点建设两座“城”,分别是光明科学城以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进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依托诸多高校和中科院先进院,打造大湾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核心区。

“一带”中,东翼汕头将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补齐科技创新、城市化、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全力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四个平台;西翼湛江重点放在海洋经济,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东海岛重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

“一区”中,清远抓住广清一体化的机遇,带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并以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为引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把绿色生态打造为清远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功能区引领发展,该发展的发展,该保护的保护”,这是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题中之义。

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离不开财力支持保障。据了解,省财政厅今年拟从完善省级转移支付体制、区域生态补偿体制、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说来,将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扭转近年来北部生态发展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核心区财力水平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确保区域间财力差距不断缩小。加固底板,牢牢兜住各地落实国家和省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政策标准的基本底线需求,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实现输血功能。差异发展,分别对“一核一带一区”采取不同的考核指标,实施与各自“引领者”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正向激励,突出转移支付资金的精准性和引导性。同时,还要着力补齐短板,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短板,又着力帮助欠发达地区解决当前省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的问题。增强市级统筹,在继续加大力度、保障县(市)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显著增强市级统筹区域发展能力。

……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一年春作首,万事贵争先。如今,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冲锋号”已吹响,从清晰明确的战略布局,到环环相扣的推进链条,不久的将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困扰广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必将有一个质的改观,这块热土的人们必将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珊玮/摄)

猜你喜欢

新格局珠三角短板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打造金融开放合作共赢新格局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以人民调解为引领 高起点探索多元调解工作新格局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珠三角企业营销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