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9-03-28余仙梅

互联网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阶段

□ 文 余仙梅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互联网创业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探讨互联网创业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互联网创业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和前沿,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国内外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互联网创业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由美国费城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是基于共现分析和共被引分析的共词网络和引文网络的可视化软件,由于其开放性和可视化的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在信息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信息软件。[1]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5.3软件对国内外数据进行整理和可视化分析,包括对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有关文献、期刊的共被引,国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清晰地把握国内外互联网创业的研究动态和前沿,避免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的主观性问题。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Web of Science”和“CNKI”,其中,关于国际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国内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据库。

首先,以“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为主题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162篇互联网创业文献。在将数据导入citespace之前,对下载的162篇数据进行了除重处理,结果显示,162篇文献均没有重复。其次,以“互联网创业”为主题在“CNKI”数据库进行搜索,去除会议、年鉴和一些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论文,共检索出1876篇文献。在Citespace软件中,因为导出来的“CNKI”数据不包含参考文献字段,所以不能进行文献的共被引分析、作者的共被引分析和期刊的共被引分析。本研究主要对“CNKI”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发文量和关键词分析。

二、国际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描述性结果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整理,对国际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国际上有关“互联网创业”的文献量较少,关注热度不够高,但是文献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有关互联网创业的主题逐渐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根据图1中文献数量的变化特征,可以把国际互联网创业研究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2014年,这是互联网创业研究的起步阶段,有关“互联网创业”的文献数量逐年平缓上升;第二个阶段是2015-2018年,这个阶段是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发展阶段,有关“互联网创业”的文献数量逐年加速上升。

(二)主要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学者十分重视科研合作,这是因为科学发展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理论知识增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科领域知识具有独特的专业性,研究者缺乏全部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资源,因此需要借助科研合作来解决日趋复杂的科学研究问题。[2]

本研究通过对“互联网创业”主题进行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有助于快速地认知研究该主题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分布,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国家以及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以“Country”和“Institution”为网络节点类型,通过运行citespace5.3分别得到主要国家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根据两者的网络裁剪整理得到国家/研究机构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发文量,如表1所示。

图1 国际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的发表年份与数量

表1 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发文量(top5)

从表1可知,在国际上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55篇)、中国(16篇)、中国.台湾(13篇)、英国(11篇)、德国(8篇)。从发文的影响力来看,美国的节点中心度最大(0.79),表明美国与多数国家与研究机构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其次是德国(0.42)、中国.台湾(0.29)、中国(0.04)和英国(0.04)。这表明,尽管我国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发文量排名较前,但是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研究机构来看,国际上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发文量普遍不高,其中旧多米尼加大学(4篇)、吉林大学(4篇)、西苏格兰大学(2篇)、昆士兰理工大学(2篇)、哈佛大学(2篇),中心度都为0,说明在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领域中上述研究机构都没有相关的合作。

(三)文献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文献共同出现在了第三篇施引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中,则这两篇文献形成共被引关系。[3] 文献共被引可以清晰反映出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代表学者们对该领域一些观点达成了一些共识。

表2 共被引频次前5名的参考文献分布

本研究选择节点类型(cited Reference),阙值设置中选择“Top 50%”,网络裁剪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通过运行citespace5.3得到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文献共被引裁剪网络,再根据裁剪网络图进行整理,得出共被引文献排名前5的共被引文献,如表2所示:

从被引频次来看,相关参考文献的被引频次总体相对比较低,最高的频次仅为10次。其中,Mollick E(10次),Reuber AR(8次),Teece DJ(6次),Belleflamme P(6次),Bi ZM(5次),这说明在国际上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文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共被引期刊分析

共被引期刊是指两个不同期刊的文章同时被一篇文章引用的现象。[4]通过对共被引期刊进行分析,可以掌握高频次共被引期刊对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情况,以便为互联网创业提供更多参考研究的资料。本研究把选择节点类型设为“cited journal”,对网络裁剪整理,通过citespace5.3软件制作出前6个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共被引期刊,如表3所示:

表3 共被引频次前5名的期刊分布

从表4可知,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共被引期刊的被引频次比较高。其中,《商业风险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被引频次是75次,《创业理论与实践》(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共被引频次是65次,《管理学会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共被引频次是63次,《管理学会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共被引频次是55次,《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共被引频次是54次。从中心度来看,《创业理论与实践》、《管理学会评论》和《管理学会杂志》中心度均为0.15,影响力度比较大,这说明共被引期刊对互联网创业研究的进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学科背景分析

互联网创业是属于综合性的学科领域,其发展离不开多个学科的理论支撑。本研究通过citespace5.3软件分析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学科支撑情况,把选择节点类型设为“category”,对网络裁剪整理,制作出前6个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的科学领域图表,如表4所示:

表4 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前6个学科领域

图2 (国际)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从上表中可知,商业与经济学科领域发表的文章数为107篇,中心度为0.61;管理学学科领域发表的文章数为62篇,中心度为0.48;工程学学科领域发表的文章数为11篇,中心度为0.21;商业学科领域发表的文章数为66篇,其中心度比较低,只有0.06;说明其影响力比较大。计算机科学学科和信息系统学科领域发表的文章数分别为12篇和11篇,中心度均为0。这说明,在有关“互联网创业”的研究中,商业与经济学科、商业学科以及管理学对互联网创业研究起到主要的理论支撑。

(六)研究前沿和热点分析

研究前沿和热点是指某一时期内,文献出现的主题词或者视角。通过关键词的频次分析,可以看出一定时期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关键词(keyword)进行分析,来确定学者对“互联网创业”的关注焦点。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keyword”,阙值设置中选择“Top 50%”,网络裁剪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运行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节点比较大关键词主要有entrepreneurship(创业)、internet(互联网)、innovation(创新)、performance(业绩)、strategy(战略)。结合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可以得出国际上有关“互联网创业”主题在各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动态,按年度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如表5所示:

表5 两个阶段的关键词热点研究

第一阶段(2000-2014):主要研究互联网创业的特征和成效。这阶段的关键词主要有:创业(72次)、互联网(57次)、创新(35次)、业绩(34次)、战略(21次)、科技(20次)等。这个阶段研究的关键词相对比较集中,节点也比较大(0.24-0.9),从频次来看,学者们对互联网创业的关注点比较集中。

第二阶段(2015-2018):主要研究互联网创业的影响因素,如市场(7次)、性别(6次)、物联网(5次)、影响(5次)、经济增长(4次)、社会媒体(4次)等。从研究的频次来看,这4年研究的关键词频次比较低,关注的焦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聚类和高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互联网创业是属于比较新兴的主题,在2000-2014年学者发表论文的篇数不多,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这个阶段学者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关注的热点也比较分散,这个阶段更多的是研究互联网创业的影响因素。

三、国内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描述性结果分析

根据从“CNKI”下载的1876篇文献整理,制成折线图表,如图3所示。从有关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关于“互联网创业”的论文数量的趋势和变化。

图3 国内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的发表年份与数量

我国是从2005年开始研究互联网创业问题。我们可以将国内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2014年,这个阶段处于探索期,发文的数量较少,而且我们国家在互联网创业方面的研究比国外落后了5年;第二个阶段是:2014-2018年,这个阶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2014年是国内互联网创业研究处于转折期的一年。

(二)国内互联网创业关键词分析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国内现时关于互联网创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帮助我们分析国内互联网创业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同时,通过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比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区别点和共同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创业的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不足。

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keyword”,阙值设置中选择“Top 50%”,网络裁剪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运行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4所示)。

图4 (国内)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结合图4关键词共现及裁剪网络整理,国内有关“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排名前十的关键词有:互联网+(频次384、中心度0.35)、创新创业(频次249、中心度0.22)、大学生(频次208、中心度0.25)、创新创业教育(频次116、中心度0.25)、创业(频次67、中心度0.15)、高职院校(频次64、中心度0.01)、创业教育(频次60、中心度0.06)、大学生创业(频次54、中心度0.08)、互联网(频次50、中心度0.22)、人才培养(频次44、中心度0.06)。

从关键词共现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创新创业”这些关键词与国际的研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国内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的热点是“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或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这也是未来国内互联网创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的方向。

四、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互联网创业”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实践与发展的阶段。

第一,从研究的文献数量来看,国外关于“互联网创业”的研究文献数量有限,只有162篇文献,而国内有1876篇。从研究的起步时间来看,国内外对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时间较短,国内比国外起步的时间慢5年。从研究的发展来看,国内外互联网创业研究呈上升的趋势,转折点都是在2014年,但是所不同的是,2014年之后,国内学者对互联网创业研究的文献数量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发文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结合国家政策来看,2014年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出台了系列关于创业的政策。

第二,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来看,国外在2014年之前,关于“互联网创业”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集中,“互联网、创业、创新、科技”等都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在2014年之后的研究比较分散,研究方向没有出现聚焦的情况。国内的研究热点同样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等,但不同的是,国内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出现的频次非常高,另外,高职院校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的频次较高,说明国内高职院校的互联网创业热情比较高涨。

第三,通过国外共被引文献、期刊、学科、国家、机构等的分析,发现国外缺乏具有权威性的互联网创业文献;共被引期刊的影响力较强;互联网创业研究涉及多学科融合的情况;国家之间的合作比较密切,但是研究机构没有相关的合作。■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阶段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期刊审稿进度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