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为学而教”模式初探

2019-03-27张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张芳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而教”就是近年来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而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为学而教;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71-0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可见,传授知识只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其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相当大的影响。采用“为学而教”模式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下面对此做浅显探究。

一、“为学而教”的定义

“为学而教”包含两层含义,即“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传授给学生未知的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未掌握的学习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少教多学”是指教师要勇于“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学而教”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正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最好途径。

二、“为学而教”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指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有時也指文化素质,指个人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综合发展水平。

历史基本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石,解决问题的前提,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历史课程,如果高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只是按照高中教材进行教学,那就可能会重复很多学习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而“以学定教”模式要求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理解历史概念

在教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对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一些具体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等,教师不需要多讲解。但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较难理解的历史概念,如“官督商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一定单纯地进行历史解释,也可以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如“官督商办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创办者,前者的创办者不仅有商人,还有洋务派官员,而后者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两者的创办目的也不同,前者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后者则逐渐发展成为实业救国。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才能够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把握历史规律,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了解和传承,也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

2.规范使用历史语言,培养阅读习惯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地区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历史学科也有“历史语言”,而这种历史语言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如“洋务企业中的民办企业”,如果你告诉别人这是一些官员和一些商人一起合伙建立的厂子,就是一般人的自然表述,即自然语言;而你告诉别人这是“官督商办企业”,那就是历史语言,是体现了历史文化素养的语言。这种历史语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对历史概念的高度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要广泛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学会抓关键信息以及归纳要点,逐步学会使用历史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历史语言,这个过程也是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过程。

(二)有助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一种超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既然历史意识是一种思维观念和方法,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就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定教”除了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所教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能力以及所要教授的知识确定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学中要以活动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目的。

1.问题引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可将该课的所有知识设计成5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来解决。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完成。

问题如下:

(1)阅读本课第一子目的内容,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思考其变化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2)阅读本课第二子目的内容,自主学习以下内容: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指导思想、口号、根本目的、代表(中央和地方)、主要活动。

(3)阅读书本第二子目的最后一节,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洋务企业给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带来的影响。用史实说明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推动作用。

(4)自主学习第三子目的内容,找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主要地区及代表性企业。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要具备的条件。(提示:市场、劳动力、资本、原料和技术)联系书本的“历史纵横”归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之初的特点。

这些问题的难度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最基础的问题,如“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等;通过小组讨论完成部分能力提升的问题,如“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如为了解决“为什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产生于东南沿海”这一问题,我播放了一段鸦片战争后这一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战争后这一地区有何变化。“情境创设,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有助于加强情感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学科人文素养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恰恰是“以学生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的活动过程,这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1.使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创设情境是“为学而教”中的重要一环,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更是事半功倍。如讲解“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思考其变化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时,直接播放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村民的生活状况的视频。学生看到了列强的侵略、手工业者的破产、农民的流离失所、机器生产的开始……从而直接感受到列强侵略带给中国的灾难,也直接感受到社会各方面转型带来的痛苦和艰难。这对学生心灵的撞击是深刻的,比教师的千言万语更具有冲击力。

2.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情感体验

合作探究是“为学而教”模式的关键。“为学而教”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贯穿始终,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最主要的体现及实现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质疑问题、生成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讨论,有疑惑,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彷徨,有找到答案的喜悦,有质疑答案的困惑,有最终解决问题的兴奋……可以说,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情感體验,也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历史学科素养要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点滴渗透、潜移默化,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有所感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5):136-147+19.

[2]  王建英.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  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8):3-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