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F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分析

2019-03-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加压素精氨酸心血管

,, , ,,

国内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是心肌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期表现[1],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和肽素不受血小板等影响,性状稳定,且检测方便,目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报道,和肽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评估病人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2-3]。儿茶酚抑素属于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多肽的一种,临床相关研究显示,血清儿茶酚抑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相关性[4]。本研究分析CHF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及和肽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CHF病人作为病例组,入选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6];病史3个月以上;入组前3个月内无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伴有心房颤动、出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继发于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包炎、重症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力衰竭;入院时出现心源性休克;既往心脏手术史。87例病人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52~73(62.95±4.3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32例,Ⅳ级34例。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心功能均正常。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1.2 研究方法 病例组于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抗凝后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后提取上清液,放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试剂盒均购于北京百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C-ZQ9型号彩色超声仪进行常规心动图检测,线阵探头频率为2~5 MHz,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血管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力衰竭。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并分析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NT-proBNP、LVEF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及LVEF比较 病例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及LVEF比较(±s)

2.2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比较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和Ⅲ级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级组,Ⅳ级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比较(±s)

与Ⅱ级组比较,1)P<0.05;与Ⅲ级组比较,2)P<0.05

2.3 有无心血管事件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比较 住院期间共31例(35.63%)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靶病变血管重建21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严重心力衰竭3例。事件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有无心血管事件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比较(±s)

2.4 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NT-proBNP、LVEF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NT-proBN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259,P<0.05);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4、-0.297,P<0.05);儿茶酚抑素与和肽素呈正相关(r=0.667,P<0.05)。

3 讨 论

有研究报道,心绞痛、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病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人预后密切相关,临床测定精氨酸加压素水平较困难[7-8]。精氨酸加压素与和肽素均来自精氨酸加压素原,为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一部分。和肽素由39个氨基酸所组成,属于糖肽的一种,亮氨酸含量丰富,在机体与精氨酸加压素同源等量释放,因而测定和肽素与精氨酸加压素具有相同临床意义[9]。孙青雯等[10]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病人心功能分级增加,其水平逐渐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CHF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人群;且随着CHF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和肽素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王秀艳等[11]研究结果相似。Neuhold等[12]研究亦指出,和肽素在心力衰竭病人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尤其是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病人,可作为病人死亡有预测价值的一个因素。本研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病人,进一步分析发现,和肽素与NT-proBNP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和肽素在评估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中有一定临床价值。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精氨酸加压素过度分泌原因可能为非渗透压性刺激诱发,病人血容量降低和(或)动脉血压降低并超过基础血压10%~20%时,机体心房及动脉压力感受器受到一定程度刺激,进而导致精氨酸加压素释放增加[13]。随着心功能逐步恶化,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不断降低,射血分数和心排血量减少,动脉灌注明显不足,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明显减少,造成迷走神经紧张减弱,而交感神经紧张增强,精氨酸加压素系统的活性明显提高,进而造成和肽素水平升高[14]。

儿茶酚抑素属于内源性多肽的一种,为新型心血管活性肽,具有促进血管新生、趋化单核细胞、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抑制烟碱诱导的儿茶酚胺释放等活性,能调节心脏及自主神经功能、血压,发挥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在以交感过度兴奋为显著临床特征的疾病中具有独特作用,如在心力衰竭、心肌肥厚、高血压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5-16]。Peng等[17]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可预测CHF病人各种原因和心源性死亡风险,其他混杂因素调整后,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预测全因死亡的危险比为1.84,95%置信区间为1.02~3.32。

本研究CHF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CHF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儿茶酚抑素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许涛等[1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心血管事件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病人,且儿茶酚抑素与NT-proBNP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儿茶酚抑素在评估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中同样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文献报道显示,严重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抑素水平出现同步升高,经过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抑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儿茶酚抑素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可能拮抗交感神经内源性保护作用[19]。儿茶酚抑素和儿茶酚胺均以胞外分泌形式协同释放,儿茶酚抑素水平与机体交感神经活性呈明显正相关性,儿茶酚抑素水平升高既可反映CHF病人交感神经活性,又是病人自身的代偿机制[20]。

综上所述,血清儿茶酚抑素及和肽素水平与CHF病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在评估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中有一定临床价值。今后需要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评估血清儿茶酚抑素及和肽素水平对CHF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加压素精氨酸心血管
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中应用研究进展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精氨酸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析
精氨酸在动物营养中的生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