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

近年来,面临经济衰退的全球贸易和“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商务部、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拥有超过5000个跨境电商平台、20余万家跨境电商企业。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64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以上。预计未来数年内,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和规模占比仍将继续提升,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增至12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37.6%。

在“互联网+”的背景趋势下,跨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也必将带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培养存在巨大缺口,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缺口高达50万,且预计未来三年将增至445万。相较于传统的对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综合商业行为,需要具备多个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了贸易、语言、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一)扎实的外贸业务实践技巧。跨境电商从业人员需具备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商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各类国际贸易规则和外贸进出口流程,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必备技巧,而且要提高客户开发与维护、跟进询盘分析与回复以及妥善处理涉外商业纠纷的能力。

(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目前,包括速卖通、亚马逊、eBay等在内的国外主流电商平台均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因此,良好的商务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成为了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必需的技能要求。

(三)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应在熟悉各类电商平台的操作技巧与规则的条件下,熟练运用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以及各种美工设计软件等处理日常跨境电商业务。另一方面,在理解并掌握各类电商平台网店运营管理流程、规则以及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营销、店面设计、搜索引擎优化等知识加强产品营销与推广、客户开发与维护、流程跟踪与管理,并通过有效地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商业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

二、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所要培养的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较高的外语水平与电商技能、丰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知识的综合性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而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并未独立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仅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以及商务英语等专业为基础进行简单叠加或组合,开设跨境电商方向,未能反映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和经济形态的本质与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当前,从各高校电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各高校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课程内容难度设置不合理、关联性较差、前后脱节等问题凸显,“多且杂”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无法清楚识别自己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缺乏系统、规范、权威的教材,尤其是民办高校,受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相关课程内容普遍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生无法接受系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的训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深入。相较于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践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高校校内的实践过程往往借助一些软件平台来实现,但这些平台本身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矛盾,而学生要想达到实践目的又必须精通各个软件平台的操作,这无疑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许多民办院校因资金投入不足,加之企业出于商业秘密、收益成本的考虑,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无法切实推进深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合作,效果欠佳。

(四)师资力量薄弱。当前,许多民办高校尚未形成培训跨境电商中高级人才的专业教师队伍。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的老师大多是纯语言类专业教师或者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师,没有通过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师资培训。而具有跨境电商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更是稀缺,教师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更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完善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复合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跨境电商从业人员需掌握贸易、语言、计算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民办高校只有紧紧围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核心技能要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

(二)优化培养方案和模式。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跨境电商教学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二是联合企业一线实操导师深入课堂开展一对一实操教学与训练,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三是充分利用基于网络技术的慕课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线上平台的自主学习,开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特色跨境电商课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积极打造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在平台上完成实践教学、实操训练、上岗培训、专业竞赛等内容,为学生在校学习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校企资源优势,以双导师制缓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校外顶岗实习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以“订单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的效率。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引进来,引进校外跨境电商方面的骨干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担任本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授课、培训和交流。二是走出去,不仅鼓励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假期和进修机会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到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提倡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外派教师,参与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工作,从而为学生的实践课程提供更好的指导与帮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出谋划策,并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师资队伍。

(五)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跨境电商人才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不仅应将创业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网上创业活动,而且应考虑将创业成果转变为教学学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