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汽车产业竞争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基于生产要素

(一)天然资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为关键的部件是动力电源,动力电源有锂电池、镍氢电池等,涉及资源有稀土、石墨、碳酸锂等。从全球看,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无论是稀土、石墨还是锂资源的储量,都可以排在世界前三。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美国至今仍是石墨和稀土净进口国,主要从中国、印度等国进口。在相关天然资源方面,美国明显不如中国的储藏量丰富。

(二)资本资源。在2017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产投公司、北汽新能源与太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了“安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旨在利用社会资本更好推动该产业发展。一时间,各大汽车厂商和通讯、科技领域的公司接连扎堆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资本投入在增加,但这些资本投入都较分散,来自规模不一的汽车厂商。

相比中国,美国政府趋向于引导资金流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领域,鼓励本国汽车企业加大在整车制造、电池系统等重难点方面的资金投入。另外,美国的汽车企业倾向于联合本国或德国等汽车强国的企业一起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由此带来的资金投入是具有规模效应的。

(三)基础设施。在中国,人们主要居住于一幢楼可以住多户的公寓式楼房。每户不一定会拥有单独的停车位,大多数人将车停在小区的公共停车场中。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楼房住户来说,拥有私人充电桩难以实现。而中国目前充电设施数量的不足,会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美国占有明显优势。在美国,人们居住的大多是独栋房屋,有单独车库,私人充电桩的建设十分便利,因此消费者常在家充电。目前,美国的充电设施网络是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布局,以东西海岸为中心辐射开去。但随着中美国内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上升,两国都面临充电设施数量相对不足的局面。

二、基于需求条件

(一)消费者性质。对比中国,美国消费者具有平均车龄长,购车次数多,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他们的购车行为会更加成熟。中国消费者重视汽车的质量和安全,但易受外界影响,因品牌效应或亲友推荐而购买某一车辆。美国消费者除了同样重视汽车外观和质量外,更希望汽车能够具有高性能配置,并低油耗、无需耗油或环保。因此,美国消费者对汽车的挑剔程度是促进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因。相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低于美国消费者,传统汽车基本可以满足目前需求。

(二)市场规模。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开放性,面向全国,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反观中国,在2015年,近3/4的新能源汽车集中销往实行限购、限行的大型城市。可见这一市场需求主要并不是对这类汽车的需求,而是为了获得这些城市的免费车牌。但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趋势向好,“一带一路”的带动及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三、基于相关及支持产业

(一)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产业。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三者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中国相关零部件产业基础薄弱。中国生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可靠性、能量密度和高低温特性方面都明显低于国外用三元材料生产的动力电池。当整车制造企业需要大量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时,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无法批量生产出安全达标的产品。尽管中国现在的电机、电控技术已进步,但零部件产业的“空心化”状态让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是倾向于选择国外的供应商。

而美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它的零部件供应商实力雄厚。美国目前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有江森—萨夫特、A123系统公司等国际名企。美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会提升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充电站配套设施产业。美国在不断创新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产业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可于几分钟内快速充电的“高压充电亭”、“电池交换站”和远程充电模式。对中国来说,充电设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建设现状仍较混乱,受企业不清晰的商业模式、建设用地困难等因素制约。

四、基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一)业务外包和垂直整合战略。中国的汽车企业主要选择了业务外包和垂直整合发展两种不同的战略。目前,垂直整合战略比外包更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产业链上游的供应体系以及下游的配套设施都不够完善。企业如果能掌握供应链关键环节,就不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还能降低相关生产成本。

美国的汽车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等普遍采取业务外包的战略,主要与LG化学公司等国际名企合作。这是由于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已到了成熟期,像通用公司在很长时间内都曾保持50%以上的内部自制率,为改善由此带来的零部件成本较高状况,倾向于选择业务外包。但对于技术创新领域,它们还是会给予相当大的重视和资本投入。

(二)国内的竞争。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还不足以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领域,忽视了技术创新和质量保障,导致了无效率的竞争局面,且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

反观美国,它的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已经可以称之为国际市场,其中的汽车企业如特斯拉等都是面向全球参与竞争。多强之间的竞争会使美国国内的竞争优势条件淡化,减少企业对较低层次优势条件的依赖,从而推动本国汽车企业不断改进自身,强化核心竞争力。

五、对比分析的结论

中国在天然要素方面占优势,美国在资本要素、基础设施方面占优势。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尚不成熟,但市场开发潜力大。对比美国,中国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产业和充电站产业基础比较弱,不具备太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中国一些汽车企业由于采取了合适的企业战略,发展较快,但企业间的竞争是低效率的。美国汽车企业善于采取正确的企业战略,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是能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竞争。因此,从四大决定性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明显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更具竞争力。

六、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政府除了在生产销售环节给予补贴,更应重视对零部件等相关支持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技术研发环节的补贴。

2.政府需要以全国格局为基础,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统一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以避免未来充电设施重复建设或布局不合理、不兼容等混乱局面。

(二)企业层面

1.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企业都需要加大研发环节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内部研发中心,注重创新而不是价格。并随时关注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以需求来刻画企业提供的产品。

2.中国汽车企业应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根据资金和技术状况谨慎选择采取外包业务或垂直整合发展战略。国内的汽车企业需要重视和国内外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战略合作,而不是各自分散注资。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汽车产业竞争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动力电池矿战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感谢竞争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动力电池SOC估计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