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综述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渠道融资信息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微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虽然其作用日益凸显,但实际上企业在发展中也会陷入困境,其中融资问题尤为突出。从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只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同,导致这类问题呈现中国特色。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对于我国这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还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的国家,中小微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路径其实不多,在本就狭窄的道路上银行还不愿意打开自家大门为中小微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再加上中小微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困难局面。因此,本文将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拟从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入手,为中小微企业寻找出缓解困境的方法。

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袁剑,2017)、融资渠道不通畅(陈立、李然,2017)、融资成本高(冯文岗、王博,2017)等方面,从已有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融资环境亟待优化。

袁剑(2017)认为内源融资依旧是我国中小微企业的首选渠道,目前支持企业发展仍然要靠自身内部的积累。内源性融资风险小且成本低的优点一直吸引着中小微企业。文良云(2016)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小微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前期会多采用外部融资,进入衰退期后会更倾向于内部融资。所以,小微企业一般会最先考虑内源性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远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邹满丽(2017)认为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的约束条件较为严苛。对此,冯文岗(2017)表明银行贷款都需要抵押物,但是一般商业银行比较认可不动产抵押,对机器设备和土地经营权等方面的质押业务开展的较少,上述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着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中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另一个绊脚石就是融资成本高。冯文岗和王博(2017)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就此考虑到风险过高,为了对冲高风险,通常会采取高利率和要求企业提供强担保的方式。同时,正在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其融资综合成本实际上也很高(黄绍军,2016)。黄绍军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看起来像是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从现状可以看出,仅仅是为企业增加了一条道路,为之付出的成本并没有降低。以P2P为例,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而平台费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万冲、杨骁、刘凯(2017)发现,虽然央行实施了定向宽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但是利率的上浮表明中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利率并没有实质性的降低。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更高。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限。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而且常常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方式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了对口的资金规模,增加了多重融资方案。但是,国家对此拨付的资金毕竟有限,所以申请的门槛很高,这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来讲,争取到补贴仍然是件难事(袁剑,2017)。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基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研究学者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中外部原因包括政府层面和金融机构层面。而内部原因则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原因。

就外部原因而言。王博(2017)认为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为了降低中小微企业信用问题带来的损失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的融资门槛和利率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困难。其次,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事中政策不衔接,事后监督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再一个是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冯珊珊,2017),目前还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由于我国多数地区的企业金融法治服务体系不健全,也鲜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导致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时得不到保障。

周琰(2016)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处理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会事前调查,事后风险防范,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对此投入的成本就会很高。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使用期限短,使用频率高,但是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比长期贷款利率要低,所以银行会更倾向于向大企业放款。魏涛(2016)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成本原因而选择在县级地区落户,但是县域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有限,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很单一,完全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

就内部原因而言。张立光(2017)以山东省23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偿债或盈利能力不强、规模较小及成长性一般的企业,主要通过内源融资。中小微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导致了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小规模是中小微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的硬伤,所以,这一融资渠道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基本没有用处。其次,中小微企业缺乏独立性的财务部门很难出具完整的报表,监管不到位也会滋生造假的情况,外部很难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很容易造成信誉的损失。最后,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中小微企业大多数处于供应链的低端,面对风险时的抵抗能力很弱。而且企业的实力不足会导致在向银行贷款时,拿不出抵押物来获得贷款。

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研究学者们发现,想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优化融资环境,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首先,政府要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中小微企业基本都为民营企业,中央经济会议中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这意味着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将更加注重中小银行发展,促进中小银行更好的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政府要发挥好其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的制定来为中小微企业保驾护航。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体系,相关政策应该根据现时的变化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政府还应设立相关的监督部门,设置相对应的奖惩制度,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加大惩罚力度进而增加企业的违约成本,各级政府也要积极发挥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一方面为金融机构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提供信息,另一方面督促企业自觉提升自身信用透明度。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金融开始崭露头角,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企业拥有了新的融资渠道。对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来说,冯珊珊(2017)认为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此问题,该学着认为银行可以选择与网络平台合作,收集各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活动产生的数据作为信用评价的原始数据,从而使得银行能够了解到企业是否守信完成每一笔交易,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同样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王克听(2017)建议搭建网络数据库为核心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王克听提出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收集各企业的信用信息、政府政策、金融机构相关信息,从而搭建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网。这样一来,企业可以轻松查询政府和金融机构相关信息,反之,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可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周琰(2016)则提出企业可以尝试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融资,例如电商模式、众筹模式以及搜索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广泛的渠道,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五、评述与启示

(一)评述

中小微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银行惜贷,政府没有提供充分的保障,然而自身资本的缺陷使得它们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在民间借贷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监管不到位,很多民间借贷机构流程和手续很不规范,可能导致企业向民间机构借款无法偿还最终面临破产的局面。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现的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只有弄清楚企业自身的优缺点,补齐企业短板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在众多大同小异的建议中,我觉得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渠道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二)启示

看了这些文献之后,我认为研究一个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对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国家现在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中小微企业应该应该更有信心可以渡过难关,找到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尝试新的融资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信用评估来讲,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下,可以很容易的收集到企业平时的信用信息。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的融资新渠道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更深的研究去完善这个新渠道。所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渠道融资信息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订阅信息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渠道
展会信息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