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

2019-03-26朱俊杰祝文涛何南君

农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农业

◎朱俊杰 祝文涛 何南君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我国农村发展依旧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仍然处于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转变过程之中;贫困人口数量巨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 万[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顾后果的资源开发、环境破坏行为仍然存在。针对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要时刻关注农村、发展农业、关心农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三农问题”的全局性的谋划,对于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作为支撑。为此,必须要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研资金短缺、相关法制不健全等方面。Dawit等(2015)考察了农业创新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何相互作用,以确定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效率的水平。该分析使用了从2004年至2011年来自85 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数据,以估算潜在类别随机边界,各个国家所属的技术类别为模型内生变量[2]。Hua 等(2015)认为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对高科技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检验了AST 技术创新的主要尺寸和特点,并指出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是影响技术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3]。胡瑞法等(2018)通过2003年和2016年两次对全国7 省28县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政府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农民接受政府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增加、政府部门农家人员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现象得到改善等方面[4]。曹博等(2017)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5]。谢玲红等(2016)认为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机构少、研究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资金投入不够等方面[6]。陈萌山(2014)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农业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管理不健全、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并从体制机制角度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7]。综上所述,对于农业科技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二是对于农技推广体系或者农业科技体制的具体阐述。本文主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出发,更加系统地阐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战略路径安排,以支撑乡村战略的实施。

二、农业科技发展路径

在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状况与问题分析基础上,现对农业科技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优化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与配置、完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体系五个路径进行系统分析(见图1)。

图1 农业科技发展路径

(一)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首先应当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美国,涉农企业、农业院校与研究机构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主体,农业院校和研究机构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涉农企业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在法国,政府主导的农业研究机构是农业研究的主体。在荷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农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农业试验园。在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支持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联合技术较为先进、研究能力强、人员配备完善的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院校,成立国家级或是行业内部的科技创新中心。具体到农业领域,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主体应当是农业企业,同时集合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慧,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二)优化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与配置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作用,鼓励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政府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农业科技对于强农富农的重要作用,主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财政中农业科技投入的部分。另外充分发挥非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研发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民间资本等非政府部门资本参与到农业科技研发中,切实为非政府部门做好相关保障措施。优化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引导资金流向能够创造更多利益的农业技术领域。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更多的投入到基础性研究中,而非政府部门的民间资本应更多的投入到应用性研究中。完善相关平台建设,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与约束,优化资金配置,监控资金使用,确保农业科技资金用到实处。

(三)完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科研人员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要素,加强农业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农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之一。具体而言,农业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二是改善农业科研人才结构,三是完善相关管理机制。要扩大中国农业科技人才规模,首先要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另外,还应当完善农业科研人才的引进机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国际先进的人才提供丰厚的待遇,着重引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研发的国际高层次人才。政府建立国家重大农业科技进步基金项目,激励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不仅需要资金投入、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美国早在19世纪就推出了《莫里尔法》,之后在20 世纪末又颁布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在19 世纪修订了《农业教育法》,在20 世纪末又通过了《农业指导法》来推进农业教育以及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而我国在农业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制建设,亟需通过强制的干预手段,完善顶层设计,规范农业科技研发的市场活动,为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在法制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长期以来我国立法总是存在笼统性、宽泛性的特点,为推进农业科技发展,需指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以保护农业科技知识产权。

(五)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体系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仅要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还要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农业产出。因此,要加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建设,真正确保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体系建设,可以与高校、农业科研机构以及涉农企业相互合作,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还要发挥龙头涉农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合作社或是大型种养户,加强这些农业企业与农业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互动,及时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动态。另外,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对策建议

(一)打造良好农业与科技协调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立法科学与执法到位,加强农产品审查与检测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犯专利成果权利的系列行为。不断加完善价标准、提高审核效率,全力打造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不断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促使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成立非法律组织,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学会、研究机构的成立,国家和政府积极支持相关民间学会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为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下,继续加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研发上的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积极借鉴国外更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

(二)拓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渠道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农业科研资金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的财政支出,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经费要具备稳定的规模,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应该具备持续性特征。企业和社会也应积极投入农业科技创新,这些非政府投资主要是进入那些竞争性强的农业产业领域,这些投资企业会选择那些能够取得高额利润的农业产业,在利益驱动下,这些企业也会主动购买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政府的资金投入虽然不能促使农业企业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投入会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积极通过银行信贷、农业补贴等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投资渠道,并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投入的新方式。

(三)加强农业科技制度供给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因此,农业科技制度供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显着,农业科技制度体系尚未完善。一是要查缺失,补短板。对于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制度要坚定落实,对于尚待完善的制度,要不断完善;对于缺失的制度,要不断探索创新。二是要强化制度实施力度,统筹兼顾各类制度安排,增强制度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工作的合力。促使各个制度之间能够灵活协调,形成互相互动的制度整体。三是要建立动态的制度调整机制。考虑各个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长远考虑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动向,提高制度的适用性,促进制度建设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