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英汉互译》课程改革研究

2019-03-25胡燕娜

科技视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汉互译改革

胡燕娜

【摘 要】《英汉互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开设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将切实有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英汉互译》;翻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1-0100-002

0 引言

高校翻译类课程《英汉互译》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汉互译》课程存在的问题显著,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和实践教学欠缺。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英汉互译》课程急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切实加强学生翻译理论知识和英汉汉英双语转换能力。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翻译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资源,比如各类词典、百科全书、专业文献、平行文本、互联网及专家学者等。

1 课程设置

在如今翻译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应用型的前提下,《英汉互译》课程作为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设置要兼顾翻译知识的广义性和从业前景的多元性特征。立足地方经济,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菜单式”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容从业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社会对不同翻译人才的期许。根据二十一世纪外语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充分研究新时代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英语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对传统《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强化翻译基础知识建构与基本翻译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大量导入应用文体,如商务合同、法律文件、企业简介、工程文件、旅游文本等与现实生活切合度较高的材料,注重培养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教学方法

基于传统翻译教学满足不了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当今社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英汉互译》课程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坊制度,尝试构建出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的教学操作模式。在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支撑的翻译工作坊教学过程中,课上互动学习和课后协作学习相辅相成交互进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和翻译公司、企业、政府机构建立联系,获取大量翻译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根据课堂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翻译任务。具体到某次翻译项目实践时,教师根据学生当前的翻译水平选择适当的文本布置翻译任务,并就这一任务建立小型语料库,预测并分析学生将面临的普遍问题,教师独立或合作完成译文作为评价学生团队译文的参考标准。

(2)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翻译工作坊,每个工作坊人数4-6人。坊内进行角色分配,有项目经理、初级译员、中级译员、审校员等。在项目经理的带队下,共同制定翻译计划。坊内大致工作流程如下:阅读原文——查阅原文背景知识——弄清译文的阅读对象——讨论重难点——任务具体分配——初稿呈现及讨论——师生修改文本——敲定最终译本——展示汇报材料——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对译本进行优缺点评价——建立学习档案。

具体案例:本文作者所在的城市杭州市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鉴于此,授课老师曾布置如下一段关于西湖文化的介绍文本:“西湖景观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住居‘人间天堂。它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典爱情传说《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领域和广大的民间生活中均拥有极为广泛的影响;还与《马可?波罗游记》以及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若干传世作品直接关联;更因受唐宋以降历代文学家的赞赏和推崇,成为中国各阶层人们普遍接受、广为流传的人居最佳环境。”

授课老师分配翻译任务前,先试图建立小型关于西湖文化的英汉术语语料库,预测和分析学生在理解原文、翻译译文、审校译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后,教师译出译文作为评价学生译文的一个参照。然后,授课教师将这一任务分发给各翻译工作坊。各工作坊接到任务后,项目经理召开翻译项目推进会,带领团队成员认真研读原文,弄清西湖文化历史以及《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马可·波罗游记》等作品的精神内涵,并明确该译本是给想了解西湖文化的外籍人士看的,因此要求译文语言得体、流畅。接着,团队成员讨论翻译的重难点,如如何选词、断句。这些工作都完成后,项目经理带领成员制定进度计划、分配翻译工作。团队成员接手各自具体任务,在网络翻译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翻译任务。然后,各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召集开会,对初译文进行审阅修改,学生完成翻译项目后进行课堂汇报,同一班级各个小组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体评价。最终,每位学生对自己在翻译工作坊内对项目的参与情况作出书面总结,放入学习档案袋,作为课程过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坊内修改、坊外修改、师生互动修改,最终得出的译本如下:Since long the West Lake has been the “heaven on earth” for the all class of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the scene of the two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Chinese traditional love stories - The White Snake and Butterfly Lovers, which have the greatly wide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ield of literary and art, as well as the folk living. Besides, the West Lake Landscape i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ravels of Marco Polo, and other famous works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 history. The opinion of best human settlement “Just as there is paradise in heaven,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earth” has been widely agreed by all walks of life and spread out, due to the praise of litterateurs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总体来看,翻译工作坊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对提高学生的翻译实战能力作用突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拟的或真实的翻译实践,熟悉翻译市场的工作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和训练了良好的翻译职业操守,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翻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评价体系

以高级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实际英汉汉英双语转换能力,同时兼顾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监控中,而不是仅仅建立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上。我们建议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研读翻译相关书籍和论文,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充实自己的研究理论基础,在教学翻过程中布置各种翻译项目,并对其进行验收,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对其打分,记入每位学生的学习日志,放入学习档案袋中,作为期末总评分的重要依据。期末成绩的评定需要翻译课程组的老师们共同协作,以小组阅卷的方式给学生打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教师个人主观喜好而造成的打分不公现象。

其次,对于学生翻译成绩的评定还可参照学生参加的各种口笔译考试成绩,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以其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这些专业证书有利于规范翻译市场,加强对翻译行业的管理,因而使我国翻译人才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获取各类口笔译证书作为评价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切实可行的。

4 结语

培养新时代语境下的应用型翻译人才,需对传统的《英汉互译》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切实将多元评价体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终将有利于高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養。

【参考文献】

[1]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8):9-12.

[2]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7-60.

猜你喜欢

英汉互译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从民族特性看“狗”与“dog”的英汉互译
浅议科技术语英汉互译中的几个问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