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2019-03-25许振华张春虎王晓军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极限值摩擦角淤泥

许振华,张春虎,王晓军

(1.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38;2.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湖相淤泥承载力极限值反映了湖相淤泥自身承受上部荷载的能力,对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湖相淤泥而言,其承载力极限值随着含水率的不同而不同[1-2]。在湖相淤泥剥离的工程应用上,往往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尽可能采用灵活环保的方式进行湖泥剥离,孙盛湘等[3-5]针对湖相淤泥剥离做了大量研究与测试工作,但均因投资大,环保措施低而未付诸实施。本文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以某铜矿的湖相淤泥采用4 m3挖掘机配39 t 铰接卡车将固结后的湖泥运至排土场为工程背景, 开展基于湖相淤泥剥离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由于整个剥离作业过程,挖掘机及铰接卡车均需在湖相淤泥表面作业,按照4 m3挖掘机设备许用要求,4 m3挖掘机最大对地压力为100 kPa,39 t 铰卡满载时最大对地压力为174 kPa。因此, 需要湖相淤泥自身的承载力极限值达到174 kPa 以上,才能保证湖相淤泥剥离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为了得到该承载力条件下湖相淤泥的相关参数,特开展不同含水率湖相淤泥承载力极限值计算分析研究。

1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模型

土体的承载力极限值一般采用载荷试验得到。在已知土体c、φ 值的情况下,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极限值:

式中:c为土体粘聚力;q为地基范围内的表土压力;B为基础的宽度;γ 为土体的容重;Nc、Nq、Nγ为承载力影响系数。

基于上述原理,本文采用SIGMA/W 通过应变控制模拟,进行湖相淤泥土体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分析,其计算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

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湖相淤泥重塑土的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等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计算所采用的湖相淤泥重塑土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湖相淤泥重塑土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2 结果分析

2.1 含水率与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的关系

经计算,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如图2 所示。

图2 极限承载力随含水率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极限承载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指数减小,在含水率21.56%处,其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与采坑湖相淤泥区边坡取样得到的承载力极限值相近(见表2)。 根据现场采坑湖相淤泥区边坡实践,该区域湖相淤泥因上部长时间堆载固结,土层承载力较高,已满足边坡机械作业条件。 因此,可以将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作为原始湖相淤泥固结完成,满足开挖条件的依据。

表2 采坑湖相淤泥区边坡土样力学指标

3.2 孔隙比、压缩模量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

经计算,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与孔隙比、压缩模量的关系如图3、图4 所示。 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湖相淤泥极限承力随着孔隙比的增大呈现明显的指数减小。 当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 时,其对应的孔隙比为0.677;湖相淤泥极限承力与压缩模量呈线性关系,极限承载力随着压缩模量的增大而增大。 当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 时,其对应的压缩模量为5.777 MPa。

图3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随孔隙比的变

图4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随压缩模量的变化

3.3 凝聚力、内摩擦角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

经计算,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与凝聚力、内摩擦角的关系如图5、图6 所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湖相淤泥极限承力与凝聚力呈线性关系,极限承载力随着凝聚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时,其对应的凝聚力为22.17 kPa。 湖相淤泥极限承力与内摩擦角呈线性关系, 极限承载力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 当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 时,其对应的内摩擦角为16.30°。

图5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随凝聚力的变化

图6 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随内摩擦角的变化

4 结论

通过SIGMA/W 计算得到, 当含水率达到21.56%时,对应的湖相淤泥极限承载力为175 kPa,孔隙比为0.667,压缩模量为5.777 MPa,内摩擦角为16.30°,凝聚力为22.17 kPa。 以上参数将视为原始湖相淤泥固结完成的依据,满足常规机械剥离条件。 同时,参照现状历史堆载湖相淤泥边坡取样结果, 也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结论, 研究结论对采用常规设备进行湖相淤泥剥离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极限值摩擦角淤泥
飞机大电流交流设备的CE101限值探讨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欧拉数极限值和斯坦纳极值的Python解法
借助摩擦角 快解匀速运动问题
钢板桩支护在淤泥地层中施工的应用
一种速解方法
考虑土拱效应的铁路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摩擦角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WK-G1固化淤泥填筑路基性能研究
淤泥固化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