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共享书屋—基于报刊亭的阅读新模式

2019-03-23侯钰婷翟轩仪孙贺奇蒋丽萍

智能城市 2019年3期
关键词:报刊亭书屋空间

侯钰婷 翟轩仪 孙贺奇 蒋丽萍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1 当今城市报刊亭面对的窘迫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和数字阅读对城市报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作为早期重要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一方面城市报刊亭是城市街头的形象要素、文化传承的媒介。另一方面城市报刊亭是城市发展历史中不可缺失的记忆。因此,报刊亭是不可拆除的、亟待更新的。

1.1 城市报刊亭的陈旧形象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建设脱轨

时代的高度发展使民众对城市空间形象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传统报刊亭陈旧落后的形象在新时代下更加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在城市资源的更新和升级中,城市报刊亭的整体外观应有所突破。

1.2 城市报刊亭的落后设施无法适应多样化的阅读功能

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普及,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阅读模式,更多的是通过“云共享”的方式来满足“阅读、分享、交流”的需求。

1.3 城市报刊亭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

从城市管理角度上来讲,传统报刊亭的运营体制缺乏科学性、可控性,其单一局限的运营模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及管理。报刊亭的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使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单一落后,满足不了民众的阅读需求。

2 共享书屋——城市共享阅读空间的概念引入

2.1 共享阅读的内涵

2.1.1 共享阅读空间的概念定义

共享阅读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共享空间。D. Beagle,信息空间研究的发起者,提出信息共享空间可以分为物理层、虚拟层和文化层。物理层指的是物理空间,虚拟层是网络的大数据环境,文化层通常指的是创意共享空间。本研究认为,共享阅读空间应该是物理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

2.1.2 共享阅读空间的理论背景

“共享发展”是我国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全民阅读是指将阅读全民化。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全名阅读”列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

2.2 共享阅读空间的多元特质与优势

2.2.1 共享阅读空间的多元特质

(1)共享化。共享化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思考的一种表达。它的空间形式虽然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但它具有公共空间的功能,即共享化建筑空间。因此,共享化建筑空间不仅需要体现建筑空间等内容,也是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一部分。

(2)模块化。模块化是指以功能块为单位进行程序化设计,是一种实现了标准化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它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在美化城市形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现代科技手段,将无线网络、二维码扫描下载、自助借还、等科技与阅读融合。通过“互联网+”的有效延伸,打造一个“中心—区域—泛在”的全民阅读共享体系,信息化休憩站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休憩站示意图

2.2.2 共享阅读空间的优势

“共享书屋”的计划植根于社会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互联网、大数据、云共享作为技术依托。在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围绕在人们周围。共享阅读可解决纸质阅读淡化问题。共享空间采用微建筑形式解决公共阅读服务受众面的局限性问题,补偿城市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建筑的服务范围,提供共享化、便捷化的公共阅读服务。

2.3 建设共享阅读空间的必要性

社会阅读资源是图书馆阅读资源和家庭阅读资源的统称,传统的图书馆因其地理位置固定且数量少的特点,人们并不能频繁地使用,而家庭阅读资源的私有性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此情形下,共享阅读这种借阅的形式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图书循环阅读。同时,利用报刊亭原有的管理体系,在其后期运营方面也有较为成熟的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依赖于纸质阅读已成为一种事实,提出一种与现代人生活习惯相符的阅读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新型共享阅读空间中,融合许多高科技手段,如扫码取书、利用APP分析个人阅读习惯、获取书籍信息等,这种快速、自主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容易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

3 城市中营造“共享书屋”的核心对策

3.1 建立“大数据、互联网+、云共享”技术下的新型阅读模式

“共享书屋”的计划是以城市中的报刊亭为载体,将其改造为一个可以共享阅读、增加交流的空间。这种模式顺应时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借随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查询“书屋”的地理位置和书籍信息,在书屋中,可以通过手机APP扫码无偿借阅图书,同时可以在任意书屋还书,如此一来,借还书成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模式。

(2)优化阅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最受欢迎的书屋及图书,并可通过手机平台选择合适的书屋。

(3)实时分享。在共享阅读基础上,通过云分享技术,书屋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共享图书—线上分享—屋中交流”的交流模式。

3.2 构造以报刊亭为载体的“可移动式、节能环保、美观便捷”的微型建筑

(1)可移动化。此类建筑在对应区域的具体设计问题诸如建造条件或者居民需求,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地域指向性。在轻质结构、装配化建造等方面与共享书屋相结合,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移动书屋到自己想去的地点甚至可以将其拆卸装包带走。折展与构件拆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折展与构件拆分示意图

(2)环保生态。共享书屋拟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建筑在材料的使用上建立一种和谐生态的设计观。

(3)美学设计。共享书屋将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内部的框架设计,通过书屋动静结合的结构、表皮设计可以激活城市的色彩和文化。装置灵活性延展性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装置灵活性延展性示意图

(4)屋顶绿化。为呼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共享书屋的屋顶进行绿化设计,赋予屋顶更多功能,细化屋顶的构造,此举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面貌。

3.3 营造具备商业化、公益化、开放化的“共享书屋”多元化运行机制

“共享书屋”的公共阅读空间既是一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本身又是一种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共享书屋”是实现了商业化、公益化、开放化,多种功能并存的多元化的公共场所。

(1)商业丰富化。为更加符合和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使用者需求,共享书屋中增设饮食、休闲甚至是网络产品、电子图书的售卖活动,提高传统报亭的社会服务性。

(2)资源公益化。书屋中的图书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共享书屋可以提供借书、捐书等服务,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功能,提高社会阅读资源的循环流动。

(3)社交开放化。在共享书屋的设计中,通过对屋内空间的组合、对比,形成多样的、丰富的空间形式,营造不同的空间的氛围,在不同空间形式下赋予不同功能。

4 结语

城市报刊亭现存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共享阅读空间”概念的提出,在城市美化、社会服务、文化复兴、公共空间建设等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它在物理空间和网络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公共服务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且能够在城市报刊亭的更新中得到很好的融合,因此,提出了“共享书屋”的概念,利用原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对建筑空间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性研究,营造共享城市阅读空间。相信其是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全民阅读、推动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报刊亭书屋空间
远去的报刊亭时代
Es la mente la que hace el cuerpo
篽箖·上野书屋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梦幻书屋
车站的报刊亭
设计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