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2019-03-22黄钰

卷宗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

摘 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综合性的客观发展状况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新要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集中反应了所在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对于研究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及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综合价值。本文将以成都市大慈寺片区的建设改造为例,综合场地历史背景及新时代保护开发相关要求,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问题,对大慈寺片区太古里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有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方法的要点总结。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脉保护;更新

1 大慈寺片区改造背景

大慈寺片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风路一段,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间。其历经兴废,曾多次毁于兵火战乱。直至当代,大慈寺片区已由千亩之地逐渐萎缩至仅十平方公顷,年久失修的低劣环境使其随时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成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格局与面貌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加剧了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过去人们的历史文物保护意识缺失,对历史街区存在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在“重物质,轻文化”的错误观念影响下,人为自发地变更规划确定的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等指标,大慈寺外围的历史街区遭遇了颠覆性的推倒。这使得原大慈寺片区历史文化内容缺乏载体,相关历史文化的傳承与发展陷入危机。

为使得大慈寺片区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价值作用,成都市将以修建太古里商业街区的方式对片区内部进行改造与更新,以实现原大慈寺片区历史街区的复苏。

2 发展方式优点及不足

2.1 市井风貌的重现与提升

具前面的分析内容可知在太古里建成之前原大慈寺片区整体呈现出一幅破败景象。而太古里的规划设计巧妙地将原有历史街区特色与景观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改善了区域内部景观效果、完善了基础设施。这不仅能表现历史街区应有历史面貌,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与时俱进的审美要求。

2.2 影响力的拓展

依靠商圈的发展方式为大慈寺片区带来更多的人流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到此感受历史街区文化风貌。同时活跃的经济氛围使得太古里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具有文化意义的同时兼备相应的经济价值。

2.3 风貌的恢复

太古里将大慈寺历史街区原有特征作为建设参照,所建建筑及街道较好的继承了川西风格,在恢复历史街区外在风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原大慈寺片区内原有的建筑几乎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保留,推倒重建的方式使得原本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成为了“假古董”,历史文化建筑的“形存实亡”使得片区内原有的空间机理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优美的城市景观需要时间的积淀,脱离了历史积淀的景观即使外貌符合也只是“空壳”,很难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2.4 体系的恢复

太古里作为大慈寺片区的保护更新载体,其依靠附近春熙路商圈的活跃优势,扩大了大慈寺片区的影响力,改变了原来对外相对隔绝的状况。但这个体系以商业发展为中心,区域内人群活动局限于购物与相关商业活动,基本不涉及有关原大慈寺片区的历史文化活动类型。而历史文化活动若得不到公众的参与与支持便很容易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之中,使恢复重建后的历史街区徒有外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活力。

3 启示

3.1 避免两种主要错误

3.1.1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要避免保守主义错误

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因此对于城市而言处理好改造、保留与新建的关系,是解决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关键。

同理,作为城市重要内容的历史街区是一种动态化的文化遗产,其景观面貌及功能都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如果盲目固守过去、不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特色,景观将很容易被冻结,其生命活力便也就无从体现。

3.1.2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错误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景观内容对于其地方特征是至关重要的,是具象征性的城市名片。作为城市重要内容的历史街区是时间与空间配合的产物,对于其的保护与开发不能仅考虑到现代化的呈现方式以及其对物质社会发展的价值,也应考虑到该历史街区可发挥的精神价值。如果仅仅依靠现代手段来表现历史街区或仅对其建筑立面进行保护,而忽视其内部的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历史内涵,都将使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误区。基于《威尼斯宪章》确立的对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原真性”原则来进行评判,这样的街区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仅是一个仿古的“伪造品”。

3.2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推荐方法

3.2.1 基于城市整体发展要求

前面已经提到城市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主要通过其内部的新陈代谢维持健康发展。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内部重要结构之一,如要使得城市的发展健康合理,对其中现存的历史街区就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对于重要的历史街区景观应该采取保护措施。

3.2.2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物质资源,应使其历史文化特色综合现代化手段以推进所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时,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资源,也应为城市的文脉继承做出应有贡献。总之,应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性力量,同时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也应以保护历史文化为重要前提。

3.2.3 历史街区空间介质和性质协同保护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要对其空间物质介质进行考虑,也不能忽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性质内容,任何重此轻彼的保护更新方式都将造成街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健康,得到的结果往往是“空壳”或“无处可依”,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找到物质(介质)与精神(性质)的契合点,将两者协同起来,是取得街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3.2.4 保护原真性,拒绝“假古董”

建筑可以推倒重建,但人心不能。作为城市市民精神依托的历史街区,关于其的保护与更新应基于《威尼斯宪章》所确立的 “原真性”原则,切忌“推倒后重建”这种费时费力费材且破坏景观原真性的方法。规划者应充分认识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基于对原街区风貌的保存、修复及复原,绝不是人为破坏之后的重建。

4 结语

历史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的见证者。同时,由于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歷史街区作为所在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又起到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作用。其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所在城市的内在灵魂,在支撑市民精神生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故科学合理的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开发成为了各个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就本文案例内容,对原大慈寺片区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方式方法进行了认识与反思,对其中具有相对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启示”中呈现给读者,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有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毕凌岚,钟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泛社会价值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2,36(07):44-52+59.

[2]越海洋,冯茜.历史建筑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共生——基于成都大慈寺街区与太古里的分析[J].四川建材,2017,43(11):56-57+64.

[3]佘龙.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02):125-127.

[4]黄勇,石亚灵.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J].规划师,2015,31(04):98-104.

[5]武联,王鑫.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01):84-88.

[6]刘毅,郑村彬.基于触媒理论的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演变发展研究[J].中外建筑,2016(08):90-93.

[7]陈丹.成都大慈寺片区修建性详规介绍[J].四川建筑,2004(06):15-18.

[8]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黄钰(1998-),女,汉族,四川,本科,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园林专业。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更新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