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清末“务本子”“破迷子”宣讲小说述要

2019-03-22

关键词:本子小说

杨 宗 红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清末四川地区,出现了一些以《跻春台》为代表的用四川方言写成的“白话短篇小说的作品‘集群’”[1]。据竺青《稀见清代白话小说集残卷五种述略》[1]、《稀见清末白话小说集残卷考述》[2](下文简称“竺文”)、汪燕岗《清代川刻宣讲小说集刍议——兼述新见三种小说集残卷》[3](下文简称“汪文”)记载,川刻小说有《辅化篇》《大愿船》《保命救劫录》《救劫保命丹》《济险舟》《照胆台》《救生船》《萃美集》《孝逆报》《保命金丹》《阴阳普度》《挽心救世录》《万善归一》《阴阳宝律》《解倒悬》《觉无觉》《惩劝录》等。“岳西破迷子”“果南务本子”是川刻小说“集群”中较为活跃的人物,他们参与编辑、校订的小说多达八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陈大康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陈桂生著《话本叙录》均未著录这些川刻小说。竺青、汪燕岗二位学者对“岳西破迷子”“果南务本子”所编辑的《照胆台》《大愿船》《孝逆报》《保命金丹》残卷有所介绍,笔者依据所见新文本对此予以补充,并将新发现的“破迷子”“务本子”编辑的另外几种宣讲小说《惊人炮》《脱苦海》《上天梯》《自新路》予以撮要,以便学界更多地了解晚清川刻宣讲小说。

一、务本子编辑宣讲小说三种

(一)《照胆台》

竺青《稀见清末白话小说集残卷考述》所提及的《照胆台》,只有卷二与卷四,除了“果南务本子编辑并书”,再无其它表示出版的信息。从卷四《十一头》及《暗似漆》《隔世母》的情况,推断成书大约应在1857至1911年之间。笔者所存的《照胆台》则有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一无封面,封衣左上署“宣统三年辛亥岁新刊”,版心三个大字“照胆台”,左下署“版存大庙场玉泽轩宅内”。其“序”比较模糊,后落款曰“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孟春月岳邑廪膳生祝珊张籍题于培文书房”(“岳邑”,今四川安岳)。卷一中的七个故事分别为 :《贞淫报》《审坛子》《四害悮》《双鸾配》《糊涂虫》《巧姻缘》《全家福》。卷二中的七个故事分别为 :《破迷图》《钻钱眼》《明如镜》《负义男》《暗似漆》《狼心妇》《芙蓉屏》。卷三中的七个故事分别为 :《放白龟》《节孝报》《现眼报》《嫌媳报》《双毛辫》《尿泡鸡》《鸟鸣冤》。《节孝报》《现眼报》《尿泡鸡》都是发生在光绪年间的故事,但发生最晚的是《节孝报》,故事提及主人公之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双双入泮。笔者所存卷四只有《陡然富》《雷打雷》《节孝坊》《巧团圆》四个故事,与竺青所见卷四相比,缺了《隔世母》《十一头》《刁夫报》。另一版本卷四,扉页残,可见标题,刻书时间残缺,只余“癸未夏”三字。结合故事发生的时间,“癸未夏”当为光绪九年(1883年)。从书刻字来看,与笔者所存卷一、卷三版本不同。据此可知,《照胆台》应有多个刊本,后来所刊的小说,应有增补故事的情况。王洪林编著《四川方言汇通》中提及《照胆台》定稿于1890年左右,由民国初王治儒收清人所编故事。[4]

(二)《惊人炮》

竺青、汪燕岗撰文介绍了一批与《跻春台》类似的小说,亦未提及《惊人炮》。目前,仅王洪林编著《四川方言汇通》简单介绍了《惊人炮》全书四卷,四川铜梁成文堂1914年刻本,果南务本子编辑,王著只录入卷二中的六个故事,分别为 :《三斤肉》《十美图》《阴阳纸》《女化男》《死复生》《夺锦楼》,其他卷及故事均未提及[4]。

笔者所存的《惊人炮》封面为后人所加,封衣左上署“民国三年新刻”;版心三个大字“惊人炮”,左下署“铜邑成文堂”;板框高17.5厘米,宽10厘米;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黑单鱼尾,印有书名、卷次、故事名、页数;全书共四卷,每卷六个故事。卷一未署作者及编者姓名,卷二、三、四目录之后,左边署名曰 :“果南务本子编辑,清河悟寂子校正”。“铜邑成文堂”是原四川铜梁(现属重庆)的一个书局。“果南”即果州南部,“果州”,今四川南充。故事发生年代最晚的是卷一的《嫌夫报》,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每卷六个故事,每个故事目录下有8字概括小说主要内容。卷一中六个故事分别为 :《奇男子》(“浪子收心佳偶天成”)、《结义缘》(“掉银救命扬名双亲”)、《嫌夫报》(“欺夫本分凌迟碎身”)、《女丈夫》(“嫌贫爱富助夫成名”)、《贪嫖报》(“不遵父训锅炮膝人”)、《嫌妻报》(“族店变性戏台显魂”)。卷二中六个故事分别为 :《三斤肉》(“干帮取和岁暮捡银”)、《十美图》(“好我短命仗义鲸吞”)、《阴阳纸》(“奸谋遭报借尸还魂”)、《女化男》(“善孝感神女变男身”)、《死复生》(“放生得生白蛇报恩”)、《夺锦楼》(“丑产双美德配孤辰”)。卷三中六个故事分别为 :《鸡进士》(“联科及第忍气睦邻”)、《三多堂》(“三多吉庆退婚济贫”)、《光明丹》(“瞎子疏财眼目光明”)、《管闲报》(“武断乡曲同受官刑”)、《洋蛛报》(“爱惜物命因祸身荣”)、《乌鸦报》(“谋夫夺妻乌鸦报息”)。卷四中六个故事分别为 :《贞孝祠》(“和尚淫报贞孝显名”)、《奴欺主》(“受屈延后逼寡充军”)、《双善报》(“造桥完婚贵子双生”)、《嫌贫报》(“守穷遭害捡金翻身”)、《灵官报》(“採桑受屈起死回生”),《大团圆》(“尊师重道满门峥嵘”)。

《惊人炮》还有其他几种版本 :

1.清光绪十九年成都刻本。所见卷一,扉页右栏为“光绪十九年新刻出版”,左栏为“版存成都省四马路民众书局批发”,中间分上下两栏,上为“喧讲善书”,下为“惊人炮”。此书刊刻时间早于笔者存书中最后一个故事发生时间(光绪二十年的《嫌夫报》)。

2.乙卯年(即民国三年)刻本。所见卷一、卷三。卷一扉页右栏为“乙卯季冬新镌”,版心“惊人炮”。卷三目录页写“惊人礮”,下署“果南务本子编辑,东海德慧子校字”。两卷皆无刻书地。

上述两种版本卷一有《宣讲百子歌》与《妇女不得歌》。《宣讲百子歌》说世道败坏,需要圣谕宣讲,宣讲生宣讲之苦,结尾道 :“俗语百子歌,宣讲登台子。四方去劝人,莫负务本子。”因皆为五字句,第二句以“子”字结尾,故称“百子歌”。《妇女不得歌》也为五字句,开头云 :“妇女未读书,一字识不得。古今大道理,多有晓不得。那些该当做,他说依不得。那些不可做,他说论不得。所以这宣讲,实在少不得。”接着阐明忘亲恩、顶嘴、粗气、粗心、懒散、闲耍、忤逆等行为,妇女不可为。

3.乐邑松茂山房本。署名“果南务本子编辑,清河悟□□□,乐邑松茂山房新刻”,不详刻书时间。乐邑,今四川乐山。

4.不详版本。所见为卷三,目录后署“果南务本子编辑,清河悟寂子校正,东海德慧子捐赀”。未见刻书地。清河悟寂子、东海德慧子,不详其人。

(三)《自新路》

《自新路》,笔者所存卷二、卷三。卷二封面不存,扉页残,可见部分字迹“果山务本子编辑”“资马蔡斗铨捐赀”“淮海胡惠风校书”;目录页已失;长19.5厘米,宽12.5厘米,板框高18厘米,宽10厘米,8行,行21字;上下双边,左右单边;上单鱼尾,上署“自新路”,下为卷数、故事名、页码。有《孝遇仙连》《逆亲爆肚》《谋节废命》《雷诛四逆》四个故事。卷三无封面、书衣,第一个故事缺前三页;书长19厘米,宽12厘米;8行,行21字;上下单边;上单黑鱼尾,上署“自新路”,下为卷数、故事名、页码。有《好施免劫》《卖身遇仙》《孝淫巧报》《刻佃受诛》《双人头》《三星楼》六个故事。又新见卷四,有《隔墙报》《雷诛逆》两个故事。故事最晚发生的是《谋节废命》,发生在光绪年间。小说成书或初刻亦当在光绪年间。

二、破迷子编辑宣讲小说五种

(一)《大愿船》

竺文所见为《大愿船丑集》卷二,原封面不存,无刊刻年代记载。笔者所见《大愿船》有卷一、卷三。卷一扉页版心为《大愿船》,左栏题“同善会善成堂版藏”,不详刊刻年代,前有序,但残缺不全。署“大愿船子集卷一目录”,目录后署“岳西破迷子编辑,果南务本子校书”。“岳西”,今四川南充岳池县。卷一目录页不全,正文1至6页均残半页。有八个故事,每个故事标题后有字体较小的八字概括大意。其中,《雷神诛逆》《欺兄遭谴》残,后面故事缺失。另有重刻本,卷一右署“光绪六年重镌”(1880年),版心为《大愿船》,左栏题“善堂版藏”。八个故事分别为 :《孝感亲心》(“前子尽孝后母不贤”)、《雷神诛逆》(“贫不尽孝不顾亲膳”)、《让产立名》(“曲尽兄道克敦人常”)、《欺兄遭谴》(“不尽弟道听信妻言”)、《忠魂报主》(“义仆尽忠滋痞自害”)、《忘恩刺目》(“奸仆背主谋银□□”)、《舍命全交》(“为友全信生死相交”)、《失信毁亲》(“嫌贫□□先苦后甜”)。正文个别故事标题之后,有小字指出出处,如《孝感亲心》“采《梦醒集》”。

卷三版心题“大愿船”,右栏题“民国壬戌年重刊”(1922年),左署“版存至善堂”“善士萧卉章捐铜钱百千文刊”,首“大愿船寅集卷三目录”。有八个故事,每个故事后有八字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为 :《地祇显灵》(“积善得子戒酒登科”)、《嗜酒受累》(“闹房遗害贪酒丧生”)、《远色登第》(“德行训子拒色高魁”)、《贪色显报》(“淫妇谋夫好色斩头”)、《淡财获福》(“拾金不昧皮匠翻稍”)、《贪财变猪》(“大利盘剥残恭殒命”)、《忍气免祸》(“忠厚传家忍让获福”)、《逞气哭监》(“不遵父训好男斗狠”)。书后有捐刻者的姓名,后署时间 :“辛酉年十月望吉重刊大愿船名目”,“辛酉年”应为1921年。

(二)《孝逆报》

汪燕岗所见《孝逆报》为卷一、卷二,卷一目录后又署“破迷子编辑,务本子校书”。笔者所存《孝逆报》共六卷,木刻,长19.5厘米,宽12.5厘米,板框高17厘米,宽10厘米,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上单黑鱼尾,版心自上往下依此为书名,卷数,故事名,页码。每卷均为八个故事,“孝”“逆”并举。其中“孝”故事四个,从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中取材,“逆”故事四个,从现实或其他书籍取材。六卷共二十四“孝报”故事与二十四个“逆报”故事。每卷卷首均署“破迷子编辑,务本子校书,灵虚子捐刻”“癸已岁镌,板贮绵邑”。结合故事“近事”发生时间,“癸已岁”应为1893年。“绵邑”,今四川绵阳。卷一前有《孝逆报序》,署名“同治重光协洽岁太簇月紫芝洞君题于果城之斗口山”,《重叙》,署名“同是飞仙柳先生题”,《刊送善书灵验记》署“光绪十七年秋八月绵邑王润卿沐手敬志”。目录后为圣谕六训与圣谕十六条,另有《孝逆迩言序》,阐述《孝逆报》编撰目的。结尾署 :“光绪壬辰季夏邑人廖昂叙”。“光绪壬辰”即光绪十八年(1892年)。

每卷故事分别为 :

卷一 :《万古孝模》《逆报一家》《尝药愈病》《淫逆变猪》《弃官寻母》《忘恩变狗》《乳祖享福》《诬祖遭诛》;

卷二 :《怀橘遗亲》《雷霆诛逆》《喂蚊感神》《石崩压逆》《涌泉跃鲤》《偷食砍头》《卧冰求鱼》《藏鱼变蛇》;

卷三 :《桑椹感贼》《雷神扯甑》《痛母泣杖》《折杖受刑》《尝粪疗疾》《厌亲吃粪》《闻雷泣墓》《灶君显灵》;

卷四 :《刻木奉亲》《废祀遭谴》《哭竹生笋》《神谴投井》《埋儿获金》《周将诛逆》《戏彩娱亲》《留车送父》;

卷五 :《孝感仙姬》《逆亲遇鬼》《负母脱难》《助逆遭诛》《扇枕温衾》《毒蛇上床》《打虎救父》《逆女挖心》;

卷六 :《啮指痛心》《一雷双报》《百里负米》《瞒食欺亲》《单衣顺母》《深潭逼命》《鹿乳奉亲》《神刀诛逆》。

(三)《脱苦海》

笔者所存《脱苦海》有卷一、二、四,但版本不一。卷一长20厘米,宽12厘米,板框高18厘米,宽10厘米,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上下双边,左右单边;上单鱼尾,上署《脱苦海》,次小字书“中辰”,下为卷数、故事名、页码;封面不存,前缺第1至2页,后缺大约3页。有七个故事 :《吟诗及第》《三多吉庆》《谈闺受谴》《失业遇怪》《惜字延龄》《乔梓双荣》《灶神规过》。卷二长19厘米,宽12.5厘米,板框高17厘米,宽10厘米;扉页题“脱苦海巳集卷二目录”,目录后署 :“岳西破迷子编辑”“果南务本子校书”;四周单边,上单鱼尾,上署《脱苦海》,次小字书“中巳”,下为卷数、故事名、页码。有八个故事,每个故事下注六字概括大意。八个故事为 :《践约还金》(“慎交遊 反与正”) 、《正己化人》(“式家长 反与正”)、《立教登科》(“广教化 反与正”)、《家有余庆》(“理家规 反与正”)、《治家诲淫》(“立内政 双人头”)、《敬灶免劫》(“礼神明 戒污秽”)、《双魁状元》(“广施济 反与正”)、《古老先生》(“培古墓 反与正”)。卷四缺1-8页,书长20厘米,宽13厘米,板框高17厘米,宽10厘米,上下双边,双黑鱼尾,上署《脱苦海》,次小字书“中未”,下为卷数、故事名、页码。八个故事依次为 :《观音赐圈》《仙药愈病》《姊妹异报》《艳粧逼命》《好嫁福薄》《仗义全贞》《训媳成家》《代夫求名》。

相对《惊人炮》《照胆台》等其它川刻宣讲小说来说,《脱苦海》语言略带文言色彩,更显雅致。卷二中的故事几乎如故事下的六字小标题所言,正反相对,说明同一主题。

(四)《上天梯》

《上天梯》,不详几卷。笔者存卷一、卷二。卷一目录后署“岳西破迷子编辑 果南务本子校书”。版存柳溪书屋,乃“同治甲戌新镌”(1874年),“光绪辛卯年孟夏月峨邑永善公所翻刻”(峨邑即四川峨眉),版心为“上天梯”。有八个故事,体例与《脱苦海》一样,每个故事后亦有六字概括大致内容。故事依次为 :《和气致祥》(“敦孝弟 全家福”)、《积善感神》(“笃宗族 生双贵”)、《争桃入冥》(“和乡党 反与正”)、《农桑致富》(“重农桑 享富贵”)、《诚朴发富》(“尚节俭 老运通”)、《隆学获报》(“隆学校 得美报”)、《黜邪崇正》(“黜异端 为功臣”)、《讲律遇神》(“讲法律 登科第”)。卷二前后残,不见目录,有《关帝接头》《定志获福》《训子致富》《柳神指恶》四个故事。

(五)《保命金丹》

汪文所见《保命金丹》残存卷二、卷四,卷二前缺页,卷四很完整,首有目录,后署“务本子校书”。卷二有七个故事 :《梅花金钗》《烈妇报仇》《刻财绝后》《还金得子》《负图寻夫》《七岁翰林》《骄奢遇贼》,第一个故事与最后一个故事都残缺不全。笔者存《保命金丹》有卷一、卷二、卷四,封皮为后人所加,无扉页,无目录;书长19厘米,宽12.5厘米,版框长17.5厘米,宽10厘米,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黑框,上单黑鱼尾,版心自上往下依此为书名,卷数,故事名,页码。卷一故事为 :《保命金丹》《朴素保家》《佣工葬母》《行乐图》《会缘桥》《双槐树》《三义全孤》《富贵有命》;卷二与汪文同,多一个《孝儿迎母》,目录后署“岳西破迷子编辑 果南务本子校书”;卷四故事与汪文所述相同,但顺序略有差异,故事依次为 :《善遇奇缘》《孝妇脱壳》《敬神获福》《破毡笠》《翰林硐》《忠奸报》《虾蟆化身》《节孝双全》。另见其它刻本的卷三,有《抱骨投江》《烈女报仇》《姻缘分定》《安贫获全》《赤绳系足》《佳偶天成》《同日双报》《灶君显灵》等八个故事。

三、务本子、破迷子及其宣讲小说之特点

“务本子”“破迷子”姓甚名谁,生平经历如何,汪文与竺文限于材料均未提及。笔者所见二人编辑的小说之《序》(或《叙》),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此不足。

“果南务本子编辑,东海德慧子校字”的乙卯年《惊人炮》之《叙》云 :

书何以炮名哉?盖以人当梦寐迷离际,无端偶闻炮声,未有不震而惊者。而此书之言善言恶,报应昭然,足以惊惕人心,亦犹是耳。果南胡君道生,自少壮即从事善门,负著作才,尝编近世果报以劝世,其传于海内者不下数十部。客岁徐君慧堂所刻《照胆台》一书,乃共手作也。今春复携草稿数册至,怂恿付梓,徐君本殷实家,素乐为善,阅其稿而韪之,遂独捐赀不吝。越五月余,板成,余因代为校对,并书其略于简端,但愿世之读者观书而兴感,犹闻炮而生惊,洗心革面,同登觉路,庶不负作者苦心,亦不虚传……

这段《叙》不仅交代了故事集的命名原因,亦且说明了作者“务本子”乃为胡道生,他长期从事善书编制及宣讲,“其传于海内者不下数十部”,然而诸多原因,目前所能见到的只有《照胆台》《惊人炮》《自新路》三种。《照胆台》一书,是他与徐慧堂“共手作”而成。

关于“岳西破迷子”,《大愿船序》残文有所提及 :

既自孽海生波,堕落许多男妇。爱河□倦沉沦,无限英雄(后缺)……统就破密案证体,朝廷之教化觉瞆振聋,阐神圣之戒规,去邪崇正。盖欲驾艟于泅涛骇浪,出沉溺于欲海迷津也。不以《大愿船》名之可乎?然愿既大矣,而船岂易哉?幸有柳溪刘子崇善等,欲济人而化世,不随波(后缺)……首《大愿船》,继《脱苦海》,而终之以《上天梯》,亦籍此船出险入夷,自卑登高之意也。倘获广步流传,俾僻壤穷乡,咸种菩提之果,庸夫俗子共登般若之舟,不至灭顶呼援,望洋兴叹,岂非斯船之幸哉!岂非后世之幸哉!是叙(后缺)。

《序》交代了故事集命名的原因,“幸有柳溪刘子崇善等,欲济人而化世”透露出编辑者破迷子乃是刘崇善。此《序》与《脱苦海·序》《上天梯·序》,均可以看出,破迷子刘崇善以劝善为己任,编辑意图非常明显,他以家乡为阵地,编辑、出版了不少宣讲小说。

务本子、破迷子编辑的宣讲小说大部分故事有以下特点 :

一是劝善主旨明确。“务本子”“破迷子”致力于劝善,力图通过编辑宣讲小说,化民醒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人沉溺于梦寐中,“孽海生波,堕落许多男妇”,当此之际,需要以炮“惊人”,以船渡溺。因此,他们编辑故事的宗旨,就是劝善。他们的化名就包含着力图使人“务本”“破迷”之意。破迷子“首《大愿船》,继《脱苦海》,而终之以《上天梯》,亦籍此船出险入夷,自卑登高之意也”,视《大愿船》《脱苦海》《上天梯》为同一系列劝善之书。书名如此,里面的故事也是如此。如《照胆台》中的《贞淫报》《节孝报》《节孝坊》,《大愿船》中的《雷神诛逆》《欺兄遭谴》,《孝逆报》中的《淫逆变猪》《逆女挖心》等。通过标题,即可看出情节大要,亦可看出故事的主旨。有些目录下的小字部分,对故事情节及主旨有补充之用。如《惊人炮》中的《阴阳纸》下小字为“奸谋遭报借尸还魂”,《夺锦楼》下小字为“丑产双美德配孤辰”。单看《阴阳纸》《夺锦楼》标题本身,不具备任何情节意义及主旨意义,但小字却弥补了这个不足。

二是多“近时”“近地”性故事。因宣讲需要,务本子与破迷子所编辑的宣讲小说,还采用了大量“近时”“近地”的题材,令故事充满现实感。如《孝逆报》四十八个故事,“逆报”故事大部分发生在清朝道光、同治的“近时”故事,如《逆报一家》《淫逆变猪》《诬祖遭诛》《雷霆诛逆》《神刀诛逆》等。《惊人炮》共二十四个故事,其中“近事”十三个(发生在道光年间、光绪年间故事各六个,咸丰一个),属于原来四川的“近地”故事十五个。《大愿船》所见八个故事,顺治、乾隆故事就有四个。《保命金丹》所见三十二个故事,九个属于“近时”之事。

三是善于从其他小说或戏曲中取材。“近时”“近地”故事多属于作者自创,而非“近时”“近地”故事则往往从明清白话短篇小说或戏曲改编而来。如《保命金丹·负图寻夫》从戏曲《琵琶记》改编,《自新路》之《三星楼》改自《十二楼·三与楼》;《惊人炮》中,《夺锦楼》改自李渔《十二楼·夺锦楼》,《贞孝祠》与《奴欺主》分别改自《包公案》第三十六回《寺殿藏头引真凶》(六十五回本)、三十七回《袁仆人疑心杀雍一张兆娘冤死诉神明》(九十五回本);《大愿船·负义变犬》改自《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等。《孝逆报》中四十八个故事,其中二十四个故事采自传统二十四孝。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务本子与破迷子编辑的八部小说,改编故事不少于四十四个。其取材,或是来自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子不语》,或是来自“三言二拍”以及《十二楼》《石点头》等白话小说。

四是说唱结合,唱词部分既是对故事的“复述”与补充,又是人物情感的抒发。小说叙事时常借助人物吟唱的方式,复述原事件,补充前面省掉或略写的一些事件。如《保命金丹·朴素保家》有三处吟唱。赵高给母亲吴氏祝寿偏于简单,吴氏细细数落赵高三朝、周岁及结婚时酒席的奢华,斥责赵高不孝。兄弟赵升管家为母祝寿甚为奢华,对待穷姐夫汪再荣与富姐夫钱世贵态度迥然不同。其姐香莲向母亲吴氏哭诉,言明丈夫为寿礼掏心掏力及寿宴受冷遇。吴氏气病,神灵斥责吴氏尚奢华而令赵升管家之事,言明其病是惩罚。三段吟唱部分,都可谓是对前面“讲”的内容的补充,与故事形成互文,填补“讲”所带来的部分空白,还强化了“讲”的内容,且增强了人物的抒情性。改编之作,故事大多情节不变,而增加了大量唱词,这些增加的内容,更突出人物的心情及人物形象,亦令故事从“看”转到可以讲唱上。

五是善于利用具有神异性的故事劝化民众。好奇尚异是民众的天性,鬼神信仰是民众的本能。为了达到劝化效果,务本子、破迷子所编辑的小说,紧扣宣讲目的选材,竭力通过充满奇异性的故事,引起听讲者的兴趣。《阴阳纸》《巧姻缘》《隔世母》《双人头》之类的标题,侧重于巧或难见之物、难见之现象;《地祇显灵》《贪财变猪》《雷神诛逆》《忠魂报主》《逆亲爆肚》《雷诛四逆》《死复生》《雷打雷》这类标题包含着的有神异的异类人物、有神异的现象、情节奇幻。故事是否可读可听,仅标题就可见一斑。故事讲述中,神异人物、神异事件比比皆是,令人听而色变,而警心,进而向善。

四、结语

在众多宣讲小说集中,不少是遵循现所知的最早的宣讲小说《圣谕灵征》的模式,即前面的序言先列举圣谕六条与圣谕十六条,然后是各种神灵下降后的晓谕诗或文,然后再是故事本身,可谓“降神”之作,如《兰亭集》《换骨金丹》《渡人舟》《辅世宝训》《济世渔舟》等,故事本身或前面有一段议论,再进入故事,或者直接讲述故事。务本子、破迷子所编辑的宣讲小说并不如此。其序,是人为之序,部分小说前面虽有圣谕十六条,但几乎没有占大量篇幅的众多神佛谕文。故事的模式是,先诗或格言,再议论,然后以“案证”的形式讲述主要故事,结尾再议论。此模式,极似明清拟话本小说的模式,显然,是务本子、破迷子学习这类小说的结果。他们彼此互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说的可读性,亦说明晚清四川地区宣讲小说编撰者彼此之间有往来(诚如竺青所言,“因地域相同或相近,作家们有可能互相来往、共同策划编创作品”[1])。二人所编辑的上述八部小说,多成书于同治光绪年间,继承了阿部泰记所见四川宣讲小说集《宣讲集要》《宣讲金针》《缓步云梯集》[6]的说唱结合模式,并在整体上有所突破,故事性有所增强,这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与他们同时代及稍后其他宣讲小说的编撰。《跻春台》《指南镜》《万善归一》等川刻小说故事本身形式,与务本子、破迷子编撰的宣讲小说类似,至于究竟是谁影响了谁,有待进一步考察。

猜你喜欢

本子小说
本子的心愿
扔掉的本子
丢失的日记
小本子大梦想为2021 年挑选一本手账吧!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的新本子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