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2019-03-22王丽兰李艳双郝媛媛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工匠稿件

王丽兰,李艳双,郝媛媛

(1.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出版部,吉林 长春 130118;2.西北工业大学期刊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72)

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在编辑出版这个兼具服务和生产的特殊文化产业中,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真正的工匠精神,绝非简单的遵循规矩和传承工艺。工匠精神蕴含了严谨专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三种内涵,该内涵转译成当前编辑出版工作中通用的语言就是,把“工匠精神”奉为职业信仰,坚守技术专业主义,科学严谨,并在效果上力求精益求精和完美至臻[1]。科技期刊编辑的成长直接影响着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因此编辑的成长与培养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心得体会,结合出版业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自我培养对策及应用于业务实践的建议。

一、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重要指示精神,自2013年以来,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了“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讨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建设问题,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纪元。

国家对科技期刊提出要求和鼓励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出版物的检查力度。近几年,出版业虽然获得了高速发展,但编辑精益求精不足、精品意识淡薄、质量堪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科技期刊因其特殊使命迫切需要编辑工匠精神的回归。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编辑行业日渐出现“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的号召和导向。

编辑工作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中心环节,要把作者稿件精雕细琢成精品离不开编辑的工匠精神。激发和培育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需要各编辑部、所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出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但更为重要的是编辑自身的思想导向和职业规划。

二、编辑工匠精神的自我培养

(一)爱岗和敬业

科技期刊具有记录、精炼、保存、传播的基本功能,同时科技期刊又传承着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培养编辑的工匠精神,首先是要对自己职业有高度的认知,纵观我国编辑出版史,清代纪晓岚等编撰《四库全书》,近代邹韬奋先生、叶圣陶先生、张元济先生等一大批出版家,均是编辑出版史上值得编辑同仁学习的榜样人物。要把“工匠精神”奉为职业信仰,培养对编辑工作的认知、专注和敬业的精神。选择了编辑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默默无闻的生活,踏实地工作并热爱它,就会成为一种理想和追求。只有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全身心投入,在编辑工作中发掘对此职业的乐趣与爱好,主动去探索和实践,在工作中得到内心的充实,这也是工匠精神中敬业的重要体现。

(二)强大自身,提高职业技能

科技期刊对敏感内容的政治把关任务越来越重,作为稿件政治方向的把关人,科技期刊编辑应主动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注意期刊出现的地图中关于领土、海域的标记等类似的敏感内容。每年要根据情况参加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与具有丰富的编校经验的资深编辑和同行多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办刊理念。通过观摩学习,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并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同时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把好稿件的学术质量关。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较强,对编辑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关注同行业的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优秀期刊,熟悉研究方向和专家团队,关注与了解优秀期刊的出版现状和创新点。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及动态,在与专家、编委建立联系的同时,又可以面对面约到优质稿件。

(三)树立新思维,掌握新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既要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又要直面稿件文字的细枝末节。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互联网、媒体融合、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已逐渐被应用[2],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通过期刊网络的大数据分析,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到实际工作中,除展现文字、表格、图片等传统的期刊内容之外,还应增加视频、音频等内容,要善于运用网络化如微信平台等进行宣传和推广。

(四)完善职业规划

从事编辑工作的大多数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着较为雄厚的专业背景,但是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学习充电成为编辑工作之余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深刻总结工作中的细节并进行思考,积极撰写优秀编辑出版论文,不仅有利于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更能以作者的身份换位思考,主动申请科研课题,完善职业规划。要积极应对并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多媒体转换能力,争做具有本学科领域和编辑学领域的专业素养学者型编辑。

三、践行工匠精神

各行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和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作为期刊编辑,践行“工匠精神”首先是要将其应用到编辑业务实践中。期刊从选稿到见刊,通常要经历约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三个阶段,该阶段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下文将着重讨论该三个阶段的“工匠精神”。

(一)期刊约稿阶段的“工匠精神”

在约稿阶段落实工匠精神,意味着编辑要严格把关,始终坚守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执行有关出版法规和条例。编辑要眼界开阔、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博览海量信息并从中提炼有价值的议题。好文章必定有其新颖之处,创新是约稿永恒的追求,才有可能实现“匠心独运”的选题创新。重点是在关注作者文字功底、写作时间和写作热情的同时,要尽量约“大、精、新”的综述和研究论文,积极跟踪写作流程。与具有专业学识和政治素质佳的老作者沟通,同时培养年轻作者队伍,从源头上保证作者稿件内容的质量。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要做到“坚定文化自信、把我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二)编辑加工阶段的“工匠精神”

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经过同行评议后的稿件,一般需要往来几次,才会最终定稿。审读改稿的严苛与不惜时间成本,从某个层面来说,作者的修改稿件认真程度是由编辑的认真程度决定的,较为严格的要求对稿件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3]。另外,随着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期刊出版的节奏变快,容易造成文章质量下降。当前,人们对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对质的追求终将取代量的追求,这正是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体现。

每个编辑部都应该根据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编辑加工规范,结合编辑部工作实际,制订整理规范手册,组建质量检测小组,在每期见刊后,对期刊质量进行抽查,并将常见、典型错例建册供以后借鉴学习。编辑要在质量监督体制的要求下,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要坚信良好的习惯是靠制度培养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对待一篇文章,要像对待一件璞玉一样,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编辑加工稿件时,尤其要发扬精益求精、创珍品的精神,养成“挑毛病”的习惯,即使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再三斟酌。编辑加工是对编辑全方面素质要求极高的脑力劳动之一,也是期刊出版中最需要发挥“工匠精神”的环节[4]。这需要编辑自身需要养成和具备过硬的基本素质、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习惯[5]。

(三)校对阶段的“工匠精神”

校对阶段主要是通过“三校”制度来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校对工作是一项细微而复杂的电脑代替不了人脑的工作,要逐字逐句详细审读,不容马虎大意。当遇到字数多、时间紧的稿件时,要稳住心神,切忌急躁,认真校对,时刻牢记“欲速则不达”的校对条铁律。所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对编辑最起码的要求。持有工匠精神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其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此阶段编辑在期刊封面设计(封面、封二三、封底)和版式设计(目录、中英文标题、字体字号、页眉页脚、图表、注、参考文献等)每个细节都需要一一校对,也时时考验着编辑的专注与耐心,需要不断发现字里行间的问题而逐一解决。唯有平日多读、多看、多留心、多比较,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校对环节也是对编辑沟通能力的考验。如与作者沟通将最终校样按时交付,将主编的修改意见转述给作者等,掌握沟通技巧和经营人脉的编辑在处理以上问题时显然会更加得心应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匠精神诞生于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在如今科技期刊与科学研究并肩前行、荣辱与共的发展时期,编辑出版领域更应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践行,需要所有期刊人秉承工匠文化,将工匠精神融入编辑工作,坚守工匠精神,坚信精编细较出文化精品,在坚守与创新中助力新时代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工匠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90后大工匠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工匠风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