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1曹玉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曹玉敏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是以传统的“以理论主、以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实践能力较弱,信息化能力跟不上,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比较大的偏差。据此,基于我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账道会计班”的办学经验,前瞻性的提出“互联网+学徒制”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构想。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44

自2015年国务院实施“互联网+”行为计划以后,我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元素。而会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已经与互联网深入融合,“互联网+会计”下新的会计体系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

1 “互联网 +”环境下会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1.1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工作逐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信息化

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通过纸质核算或财务软件来实现,在“互联网 +”时代,会计核算工作不再局限于财务软件与办公软件,而是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已逐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信息化。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随着电子发票等电子介质资料的普遍应用,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在互联网上对企业发生的业务进行实时处理、实施传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公”,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成倍的提高。

1.2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角色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传统的会计工作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尤其是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后,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由“账务处理与提供财务报表”的财务会计向“分析使用财务报表与参与企业决策”的管理会计转型,让会计工作实现核算与管理并行,提供信息与信息决策并重,更加有利于企业实时做出预测和决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1.3 “互联网+”环境下新型高效的会计服务平台正在快速建设推广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催生了一些新型高效的会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这些新型高效的会计服务平台的应用,减少了人的操作环节,而大大增加了平台分析处理会计信息的工作内容,这样既能减少误差,会计信息会更加真实准确,也能有效的减少违法会计行为,降低服务风险。因此,建设更多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的专业会计服务平台,是我国未来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

1.4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相关领域也得以促进和发展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引领下,会计服务的对象呈现多元化。会计信息不再局限于线下,而很多来自于线上,企业财务也由个体信息走向财务共享。同时,随着“互联网+会计”的深度融合,会计行业也衍生出了很多虚拟产业,如:网络代理记账、在线财务咨询、云会计等。这些虚拟产业的出现也将进一步促进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技术产业的发展。

2 “互联网+会计”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得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信息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也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重新制定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

2.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由重会计核算向重会计管理转变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工作步入自动化、信息化,会计人员的也将从繁重的日常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会计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会计角色逐步向管理会计角色转换。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必须由重会计核算向重会计管理转变,培养既能核算又能管理的中高端人才。

2.2 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既懂会计专业知识,也擅长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在“互聯网+”时代背景下,无论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需要会计人员既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又熟练财务软件,同时也能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能运用数据的挖掘、加工、整理、管理、应用等技术,能够在财务共享机制和“互联网+”环境下向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互联网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的技能。

2.3 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大数据意识和分析处理会计数据的人才

“互联网+会计”下,企业往往在互联网平台上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会计,也要能对纷繁复杂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企业的分析、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应当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并构成专业毕业生考核能力的指标。

3 “互联网+学徒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重点。“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实施“互联网+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意味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会计课程体系等都将面临新的变化。

3.1 创建学徒制校内互联网代理记账平台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代理记账工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建立互联网代理记账平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将互联网代理记账公司搬进校园,既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也是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典型应用。

(1)高职院校可由校内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牵头,在校内依法成立代理记账公司,开发代理记账互联网平台,依法在社会上承揽业务,并将业务所涉及企业信息、会计单据等资料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实习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纳税申报工作。这种身临其境的全真企业工作环境,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等。

(2)高职院校也可与优秀的代理记账企业合作,在校内创建实习基地,开发网络代理记账平台,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实训班。合作企业在社会上承揽会计业务,并將相关会计单据上传到网络代理记账平台,由基地班实训学生在网上进行账务处理,再将处理的会计数据传送给合作企业。这种合作方式下,学校不需要承揽业务,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业务,做真账、练真账的实训平台。

我校会计系与北京账道会计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安平融信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引企进校方式,在校内共同组建成立“安徽商贸—北京账道会计”冠名班进行订单培养。该班教学过程采用“半工半读”模式,上午正常上课,下午合作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推送企业真实账务数据资料,学生根据平台原始单据进行“在线真账实做”账务处理。对于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在校生,企业按照完成订单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学校也应当安排一部分预算,给予在校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让订单班的实习同学没有后顾之忧。我系账道会计班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平台建设和实习管理日臻完善,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典范。

3.2 校企合作基地实行现代学徒制,共同传授培养学生会计技能

学校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专业涉及的一些职业判断、成本核算中的企业工艺流程等,授课教师往往难以让学生领悟;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扎实理论知识。“现代学徒制”采取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安排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则选拔经验丰富的老会计手把手教学生会计账务处理技能。学徒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在真实做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会计技能。校企共同建立“现代学徒制”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标准;推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质量评估。

我校“安徽商贸—北京账道会计”会计班也实行学徒制。北京账道会计管理有限公司安排公司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进驻校企合作基地,我系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承担会计理论指导工作,双方共同负责账道班学生会计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3 创建“互联网+”特色的会计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

3.3.1 制定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需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真正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要把“互联网+会计”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需求。

3.3.2 创建基于“互联网+学徒制”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会计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偏多,却忽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手工和财务软件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企业会计人员未来的工作更多倾向参与分析决策工作,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有更高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会计教学体系要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强化互联网应用技术,对会计类课程重新编排,在授课计划中增加一些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适度安排计算机知识、互联网信息技术、财务分析预测等方面的课程。

3.3.3 建设与“互联网+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由系部领导牵头负责,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课程资源建设和教材编写团队,开发基于“互联网+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的教学资源。在校企联合培养的学徒阶段,学校和企业利用合作开发的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能力,提升实务操作水平。

3.4 创建“互联网+学徒制”特色的会计人才考评体系

“互联网+学徒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提升学徒专业技能、岗位能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学徒制下学生需要接受校企双方教育。因此,考评体系设计应由校企双方制定,同时将职教专家及行业专家纳入考评主体中。考评体系标准制定以“互联网+会计”的岗位标准、职业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核“互联网+学徒制”下的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岗位考核、工作业绩由企业导师给予评价;课程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评定;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如信息技术公司)共同评定。只有构建多方评价体系,才能使“互联网+学徒制”真正落实,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奕.“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商业会计,2017,(8).

[2]冉倩.“互联网 +”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山西农经,2018,(10).

[3]赵毅敏:浅析“互联网 +”对会计行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4).

[4]徐旻.高职会计专业依托代理记账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6).

[5]危英.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6,(10).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