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9-03-21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纤维材料

中科院青能所制备出功能化纳米细菌纤维素

据报道,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纳米细菌纤维素(BC)的制备方法。他们将6-羧基荧光素修饰的葡萄糖(6CF-Glc)作为底物,利用微生物原位发酵产生具有非自然特征荧光功能性的BC。

该方法验证了微生物发酵原位合成功能性材料的可行性,实现了荧光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微生物合成,成功地将合成生物学拓展到材料功能化领域。与传统修饰方法比较,该方法获得的材料性能优良,具有绿色、低成本、功能性强度可控且分布均匀等优点,解决了现今功能材料合成和性能方面的瓶颈问题,为生物法合成功能性BC材料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纳米细菌纤维素是由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多孔纤维结构及高结晶度、高比表面积、高聚合度、优良渗透性、高孔隙度、优良机械特性等众多优点。经过功能化的细菌纤维素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紫外屏蔽、油吸附、燃料电池、生物医用材料、离子检测、防伪标识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细菌纤维素主要通过物理涂覆或化学改性进行功能化。物理涂覆条件温和,但是功能化修饰分子易脱落。化学修饰改性的材料性能不佳,污染严重,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摘编自中国化工报)

可根据环境自动调温的织物诞生

近日消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热量的织物。当外界环境条件温暖和潮湿时,例如在夏天出汗的情况下,织物允许红外辐射(热量)通过;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得更凉爽和干燥时,织物会减少散发的热量。这一研究在2月8日刊登于《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用涂有导电材料的特殊功能纱线制作了这种面料。在炎热、潮湿的条件下,纱线束紧致并激活涂层,改变了织物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的方式。他们将这种功能称为红外辐射的“门控”,通过这扇“门”的打开和闭合,可以调节传输或阻挡热量。

这种新纺织品的基础纱线是由两种不同的合成材料制成的纤维:一种吸水,另一种疏水。这些纱线表面涂有碳纳米管涂层,是一种特殊的轻质碳基导电材料。因为这种纤维材料既能吸水又能疏水,所以当它感知到如出汗的人散发的湿气时,纤维会弯曲,这种变形使得纱线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两种作用:一是打开织物中的毛孔,产生小的冷却效果;二是改变涂层中碳纳米管之间的电磁耦合,从而改变与之共振的波长或频率。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当纤维靠得更近时,它们所受到的辐射就会发生变化。在服装中,这意味着面料与人体散发的热量相互作用。根据调节,这种织物要么阻挡红外辐射,要么允许通过。这种反应几乎是瞬间产生,所以在人们意识到变热之前,衣服就已经在给他们降温了。而当一个物体冷却下来,动态门机制在反向工作,以捕捉热量。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欧阳敏(Min Ouyang)教授说:“人体是一个完美的散热器。纵观历史,调节人体温度的唯一方法似乎只有穿脱衣物。但这种新型织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调节器。”根据《科学》的这篇论文,这是首次证明纺织品能够调节与环境的热交换。

德克萨斯大学化学教授雷·鲍曼说:“这项开拓性研究工作为调节舒适的衣服提供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新特性,纺织品会随着汗液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孔隙度,同时纺织品也会传输与体温相关的红外辐射。”虽然这项研究距离商业化还比较遥远,但研究人员表示,新织物的两大优势不容小视:用于基纤维的材料很容易获得,而且在标准染色过程中很容易添加碳涂层。

(摘编自石墨烯资讯)

大尺寸高性能有序结构仿生材料研发成功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单相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自组装快速制备高度有序柔性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聚丙烯酸钠准液晶态浆料,再通过简单的针管注射方法将浆料注入乙醇中,成功研制出兼具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阵列结构和“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的高性能仿生柔性复合纤维。

这种兼具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及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高度有序阵列结构的仿生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打结、弯曲或扭曲而不会破坏其结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结构设计使该仿生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及杨氏模量分别达到203.58 MPa和24.56 GPa,优于天然密质骨及文献报道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科研团队通过引入磁性纳米颗粒或荧光染料,还研制出具有磁响应性或荧光功能的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有序结构复合纤维有望作为原料构建各种高性能柔性仿生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受天然牙釉质的启发,研究团队还发展了自下而上多尺度自组装策略,研制出一种新型树脂增强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仿牙釉质高度有序结构材料。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尺度(从纳米到微米到宏观尺度)自组装,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大尺寸(厘米级)和任意形状的高度有序结构仿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东华大学在能源织物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在可穿戴能源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两栖能源纱线与纺织品的连续化与规模化制备》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工业级的纺丝设备实现了可拉伸摩擦发电纱线的连续化与规模化生产。此类发电纱线由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橡胶)与螺旋金属纤维构成,这两类本征弹性体与非本征弹性体通过皮芯结构的设计合二为一,具有协同应变行为。发电纱线在拉伸、弯曲、扭曲等应变下,内部两类材料间发生电子转移,可产生毫瓦级的输出功率。

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金属与非晶聚合物接触/分离的单电极势阱模型,发现非晶聚合物不仅作为隔离层防止纱线内场电势被外界环境气氛(气体、水等)消除,其界面的感应电荷竟能够与外界气氛分子发生耦合增益,由此首次提出了摩擦发电器件的电势/极化耦合效应的假设。借助特殊的皮芯结构设计与耦合增益发电机制,发电纱线无需借助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即可自发电,并能够应用于不同气氛环境甚至是液体中。

研究人员使用工业级的织样机将发电纱线进行编织得到了具有弹性的发电织物,其同样具有两栖工作的能力。发电纱线亦可与其他市售纤维如尼龙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共同编织,纺织品的透气性、舒适性、发电功率便可有效调控。研究人员穿着发电织物制成的“能源衣”,展示了其为电子设备锂电池充电、驱动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捕捉人体运动姿态等功能。

(摘编自东华大学)

宁波材料所研发出柔性仿生湿敏材料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涛团队前期研发了系列基于碳材料的高分子复合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高分子碳基复合体系是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的重要材料基础。

近期,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聚多巴胺/石墨烯纳米异质结的柔性仿生湿敏材料。这种材料通过自组装可以在电极间形成规则的层状二维结构膜,并且通过调控聚多巴胺量可以在0.7nm~1.4nm范围精确调控其层间距。其中纳米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水分子快速运输,在动力学上保证器件快速的响应与回复,层间中的聚多巴胺分子可以通过氢键快速“捕获”水分子与“释放”水分子,在热力学上保证器件快速的响应与回复。利用该传感器研究人员构筑了一套柔性可穿戴器件,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监控呼吸、运动甚至说谎等心理活动引起的人体微弱的湿度波动信息。

在高分子碳基复合体系的设计中,特别是面向柔性传感器的应用中,非对称复合有助于发挥高分子及碳基材料各自的性能优势。最近,该团队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潘曹峰团队合作,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片层在水/空界面的二维宏观薄膜的组装,以所得石墨烯膜作为传感层与具有微纳结构的PDMS弹性体组成非对称复合结构,其中石墨烯膜传感层的导电性和厚度通过调控组装层数可以得到很好地平衡。

实验表明,所得传感器性能表现优异,同时具有高灵敏度(1875.53kPa-1)和宽线性检测范围(0~40kPa)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超高的信噪比(78db)。基于这些优异的性能,构建了一套通用、高精度、可穿戴的无线脉搏监测系统。该传感系统相比于商用可穿戴脉搏传感器有诸多优势,除具有良好柔性与穿戴舒适性外,还具有高精度,抗身体运动干扰的优势,可以在日常运动过程中(在跑步或骑自行车时)实时检测脉搏信号,有望用于个性化诊断。

(摘编自高分子科学前沿)

自编织纳米网打造抗冲击柔性电极

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ulio M D'Arcy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电极纳米工程”的策略,首次论证了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设计合理的结构可以使柔性纳米电极本身具有抗冲击性。即使没有坚硬的外壳,抗冲击纳米电极及其制成的柔性器件在接受能量密度为125 kJ/m2的物理冲击之后性能仍然得到了保持。

研究团队首次通过晶体生长诱导自编织的方法合成了由水平取向聚 (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一种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交织而成的纳米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共轭聚合物链高度π-π相互作用造成的难溶性,在此之前此类导电聚合物纳米网的合成大多采用静电纺织的方法,需要引入其他提高可加工性但电化学惰性的聚合物,因而降低了材料导电率与电化学性能。

在该研究中,一种独特的液-气混合相氧化自由基聚合被用于一步合成具有高导电率与高比电容的PEDOT纳米网电极。形成的纳米网具有一定柔性。相较之下,碳纤维布作为传统电极材料同样具有柔性,然而在接受42 kJ/m2的冲击后便破碎解体。这体现了PEDOT作为有机聚合物,其柔性与范性有助于提高抗冲击性能。

随后,这种PEDOT纳米网作为电极以及活性物质被用于抗冲击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造。由于纳米级别的网络提供了大量表面积用于储存电荷,所得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最高5.7Wh/kg)、功率密度(最高48kW/kg)与比电容(164F/g)高于以往基于PEDOT的柔性超级电容器(比电容约 120F/g)。

实验表明,超级电容器在弯曲0℃~150℃以内仍正常工作,在经受125 kJ/m2的冲击后仍能充放电超过10000周。在遭受40次125 kJ/m2的冲击后,比电容衰减仅为6%。相较之下,由具有垂直取向的PEDOT纳米纤维膜制成的超级电容器在经历125 kJ/m2冲击40次后比容量衰减为水平取向PEDOT纳米纤维网器件的3倍(18%)。

(摘编自材料科学与工程)

美国亨斯曼为全球鞋类客户增加技术支持

2月12日,美国化工公司亨斯曼宣布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设备投资,促进其为全球鞋类生产商及其制造合作伙伴提供研发服务的支持。亨斯曼是鞋业创新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的领先开发商,在整个亚洲、美洲和欧洲拥有多个技术中心,可以为制鞋业提供专业支持。作为亨斯曼创新和客户服务中心全球网络的一部分,这些制鞋中心为一些全球最知名的制鞋品牌提供设计、原型、测试和技术支持服务。

为了丰富其在整个鞋类价值链上的工作,并在这三个地区创建设备齐全的测试和原型环境,亨斯曼最近在生产、多节注塑以及TPU注塑成型方面购买了一些设备,使其在聚氨酯铸造领域拥有额外的技术支持能力。2018年,亨斯曼还在越南设立了一个技术服务和开发中心,补充其在泰国的现有设施,以此来支持东南亚的客户。

亨斯曼美国鞋类销售经理吉姆·麦克劳德表示:“我们合作的许多鞋类公司都是大型的全球品牌。这些公司希望它们的材料供应商,不仅在人员、生产和供应方面,而且在提供创新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都有类似的需求。我们最近的投资考虑到了这些客户的需求。通过将我们在这三个地区的现有设备标准化,让客户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复制他们的制造模式,让新的合作项目快速高效地启动和运行。”

(摘译自亨斯曼公司/马安冬)

法国Tarkett推出编织流苏效果系列

近日,法国Tarkett公司推出了编织流苏效果系列地毯。正如大多数创新一样,这个系列也是一次意外获得的产物。公司研发团队原本试图打造一款精致的哑光平织地毯,他们需要解决不平整的色条带来的不良的视觉效果。

在早期的生产试验中,他们将织机的导丝机械装置推到极限,导致导丝复位失败。尽管试验失败了,产生的效果却让他们十分惊喜。烧断的导线在纬纱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未经切割的表面纤维(或称边缘纤维),呈现出丝绒织布机在织出的地毯上产生的流苏边缘效果,这成为设计团队多年来的灵感源泉。

尽管视觉效果不错,但这是一次意外。他们需要以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方式真正做出这种效果。最后,经过多次试验及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升级,终于采用溶剂型染色纱线制成该系列,且其节水优势非常适合工作场所和酒店环境使用。

作为Tarkett公司在北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一部分,该项目致力于创造环境友好的空间。该系列的特点是无氟,使用生态保证(C2C黄金材料健康认证为耐污处理),通过重启再循环能力,在纱线染色过程中消除所有的x -红色(有害)染料和化学物质,并用更环保的替代品取代LEED V4,满足低排放地板(CRI Green Label Plus)和低TVOCs室内空气质量信用的新要求。

(摘译自Tarkett公司/马安冬)

瑞士USTER推出新的集成织物自动检测系统

2月15日,瑞士USTER公司在北美宣布推出新的集成织物自动检测系统。从纤维到纱线,USTER是世界各地的生产商都信赖的品牌,相信它能帮助他们满足客户需求,并优化运营。目前USTER已将其技术扩展到面料生产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面料检测系统,确保测试质量。

USTER公司为寻求扩大自动化面料质量保证的范围,将去年收购的以色列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先驱埃尔比特视觉系统(Elbit Vision Systems, EVS)纳入其面料检测系统。目前其长丝纱线测试仪已经在技术纺织品市场产生了影响,从今年的Techtextil北美展会开始,USTER公司还将进一步探索其织物检测系统的应用。

在长丝生产中,科大®均匀度试验机在棉纺上应用普遍,也是过去60年作为实验室的技术纺织纱线制造商的重要设备。最新发布的系统中,科大®试验机6c-800驱动全球标准和新的电容传感器是长丝生产商质量的保证。

一些EVS客户享受织物自动检测已经超过20年。在此期间,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客户需要保持同步。对严格质量控制的承诺,包括消除面料缺陷,甚至消除色差的最小偏差,创造和发展独特的客户体验。目前,很多纺织厂已经在拉幅机、涂布线和砂光机等设备上安装了织物检验系统。

(摘译自USTER公司/马安冬)

中国通用中纺绿纤“年产6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项目”开工

2月21日上午,中国通用中纺绿纤“年产6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项目”参加河南省新乡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活动由新乡市委、市政府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河南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确保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取得开门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明春,中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小雄,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新乡市政府副市长祁文华等领导出席此次活动,并共同为中纺绿纤三期项目培土奠基。

庄小雄代表中国通用中纺院致辞。他指出,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技术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性技术之一,中国通用中纺院是全球第二家拥有该项目自主知识产业化技术的企业。他表示,中国通用中纺绿纤能够取得当前良好成绩,要特别感谢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以及股东方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并重点强调了三期项目是中国通用中纺院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要精细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期质量和安全,于明年6月份开车,在新乡形成10万吨产能规模,为集团公司2021年建成50万吨规模,成为Lyocell纤维全球第一的通用技术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团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祁文华代表新乡市委、市政府致辞,对中国通用中纺绿纤事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项目的后续建设。

活动最后,周明春和庄小雄与出席仪式的省市区领导共同为中纺绿纤三期项目培土奠基,宣告本次开工仪式的圆满结束。中国通用中纺绿纤公司将以参加此次开工仪式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中纺院2019年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三期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开车,为集团公司“五个通用”战略落地和中纺院的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中丽制机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评选公布了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丽制机”)的发明专利“一种POY长丝牵伸卷绕装置”(专利号为ZL201310316760.9)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了公司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发明专利“一种POY长丝牵伸卷绕装置”属于改进型专利,对传统POY长丝牵伸卷绕装置进行了改造升级。该专利技术的成功实施,促进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为后续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近年来,中丽制机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长丝牵伸卷绕装置”于2018年同时荣获了第五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二等奖和中国纺织行业专利优秀奖,发明专利“利用聚酯废料生产涤纶纤维的方法”于2014年荣获了第三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三等奖。中丽制机能够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是国家对其科研实力、创新能力以及专利保护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如意完成收购莱卡LYCRA®

1月31日,山东如意控股集团宣布完成收购美国英威达公司服饰和高级面料业务,包括全球知名的莱卡LYCRA®品牌。此次交易将进一步巩固如意在全球服饰和医养用品市场的领导地位。

此次交易标的包括英威达公司服饰和高级面料业务的纤维和品牌组合,包括:LYCRA®纤维、LYCRA HyFit®纤维、COOLMAX®纤维、THERMOLITE®纤维/隔热、Elaspan®纤维、SUPPLEX®纤维及TACTEL®纤维;TERATHANE®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1,4丁二醇(BDO)及四氢呋喃(THF)的生产;同时包括相关的生产资产、研发中心、全球的销售办事处;全球相关的制造资产,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相关技术,运营,商业和行政人员(全球约3000名员工) 。

交易完成后,新公司被命名为美国莱卡集团,如意成为莱卡集团的控股股东,将以独立子公司进行运营,保持其独特的定位、企业愿景、发展战略及组织架构。如意与英威达的原股东美国科氏工业集团将继续保持密切合作,这将协助并确保交易后业务的顺利过渡及交接,更为重要的是将树立新形势下中美企业间经济合作的新典范。

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表示,如意始终保持清晰的发展路线。英威达国际领先的资产和技术及深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将与如意的面料服饰业务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此次收购顺利完成,为如意全面业务整合,力求从面料服装制造商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科技纺织和时尚品牌领导者,进一步强化集团国际化业务和品牌组合,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如意自身也生产氨纶,多年来钦佩作为行业标准的LYCRA® (莱卡®)品牌。莱卡集团将为如意的业务增值,其资产和运营能力将成为如意自身业务的完美补充,强化如意作为全球领先的完整价值链纺织服装集团的地位。

莱卡集团首席执行官DaveTrerotola表示,“莱卡集团会得到如意的持续投资,我们期待此次合作为市场带来更多振奋人心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我们正在发展差异化纤维业务,消费者已经开始认识到我们纤维的持久性能带来的裨益,这也是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期望所在,我们的新股东如意在纺织品及零售领域的专长将大大助力并推动差异化纤维业务的发展。”

中复神鹰年产两万吨碳纤维项目落地西宁

2月24日,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在西宁经济开发区进行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碳纤维项目投资金额为50亿元,总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规划产能建设年产 1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一期项目建设投产后,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计划将中复神鹰西宁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生产基地。

签约仪式上,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常委李新华,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黎明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西宁市委常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国成,青海大美煤业董事长白永强作为代表签署《中复神鹰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协议》。

此项目开工投产后,T700、T800 级碳纤维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在大幅提升国产碳纤维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将极大促进国内下游复合材料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我国碳纤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019中国国际服装设计创新大赛启幕

2019中国国际服装设计创新大赛1月29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组委会由中国服装协会和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等权威机构组成。汇聚了全球名校、名师、名家、名企,共同推动服装新锐设计力量的崛起,培育服装设计行业的“未来新生代”。

据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周建平介绍,参赛服装界定为女士礼服、裙装、套装组合,作品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表现与科技创新张力。具体表现为注重在全球视角下,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以及世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当代时尚的融合,体现对新型材料、智能穿戴、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是本次服装设计创新大赛的“智慧融变”。此外,参赛选手在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版型工艺、剪裁制作、市场趋势等的综合把握度也是评审从设计专业角度的重要考量。据大赛组委会透露,全球总决赛将于4月20日在上海举办。

巴斯夫助时尚潮牌突破设计边界

时尚品牌Seven Crash近期在2019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发布了具有无限潜力的“Quantus”创新系列,带来蕴含未来主义的都市街头服装。这一系列由Seven Crash、巴斯夫,以及面料制造商三芳合作设计,在面料创新方面大胆突破,实现了时尚前沿的设计和功能。

“Quantus”系列采用了巴斯夫的先进材料解决方案,其包含极具环保意识的制造技术,并能制作出工艺复杂、缝制精良的高品质面料,实现了在时尚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使用先进材料尝试不同的时尚风格和文化,以突破未来主义工作服和时尚街头服饰的界限。这些面料融入技术和纹理元素编织而成——不仅增强了面料的使用,也提升了穿着体验,展示了传统布料无法比拟的新式面料。

Foldimate推出洗衣—叠衣机器人

近日,Foldimate宣布推出其洗衣—叠衣机器人的工作版本原型。此前该公司曾在CES展上展示Foldimate洗衣—叠衣机器人的无功能版本。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型设备,看起来像一个迷你冰箱,据称可以为用户折叠衣服。

今年,Foldimate承诺推出其机器人的工作版本,声称可以处理各种类型(和尺寸)的衣服。Foldimate特别表示,该公司的设备可以折叠“机器中所有的衣物”,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可以折叠大约25件衣服。

电子手套模拟人类灵活性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包含传感器的高科技手套,可以显著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给机器人带来和人类一样的触觉。在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南及其团队近期发表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论文中,证明了这种传感器能够允许机器人手臂去触碰成熟易碎的浆果,也可以拿起乒乓球,但机器人并不会将浆果和乒乓球挤爆。

该研究的负责人鲍哲南教授表示,位于手套指尖的传感器能够同时模拟实现人类灵活度的两个关键性质:压力的强度和方向。研究人员还必须完善技术,以便其自动控制传感器。同时她表示:“有朝一日,这项技术会实现机器人拥有人类皮肤所具有的那种感知能力。”

这款电子手套指尖上的每一个传感器由三个相互配合的柔性层构成,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柔性层具有电活性。研究人员在这两个层各铺设了一排电线,然后将这些线相互垂直,形成密集的小传感像素阵列。底层的设计可将压力的强度和方向映射到垂直网格上的特定点,使其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

俄国军队将使用碳纤维外骨骼装备

俄罗斯下一代单兵作战系统被称为“百人长”,是在陆军“勇士”单兵作战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的,但具有更多的新变化。该系统主要由外骨骼、温度控制和一个“智能”头盔组成。

近日俄媒报道称,新版本的“百人长”单兵作战系统有超过20个版本,其中北极版具有特殊的生命支持系统。北极版生命支持系统的背心内置了三个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经过俄联邦安全局边防自卫队的零下40度严寒测试。值得一提的是,该生命支持系统有足够的电池电量,可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

据悉,该生命支持系统成本不超过5万卢布(约5097元)。该系统的外骨骼采用碳纤维材料,可全身均匀负重,轻松调整用户尺码,还可允许携带高达50公斤的负重物穿越沙漠、山地和北极。

猜你喜欢

纤维材料
焊接材料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Supercool纤维牛仔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