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

2019-03-21赵梦依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心群众思想

赵梦依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新定位。十九大以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被写入党章,彰显了时代特色,赋予了“人民当家作主”理念新的内涵,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中,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一)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产生以前,哲学家们或鼓吹个人英雄主义,认为是“英雄造时势”,或主张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宿命的结果,认为人在历史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依赖命运。两种观点都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推动作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得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彻底揭露了以往一切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突出人民群众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等唯物史观的观点,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新的含义,升华了对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1]。在新时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无论什么时候,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奋斗目标

过去,我国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都很不完善,作为人口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难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全面从严治党效果显著,全面依法治国稳步推进。然而,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处于中等地位,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现象依然存在,医疗、教育等建设还不完善,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人民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现实状况成为了制约我国民生工作的绊脚石。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政治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定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奋斗目标被写入党章,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一切工作的方向和指南。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非一纸空文,而是在他指导中国民生建设中一步步被验证。经济建设中,他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的观点,强调改善民生首先要继续发展生产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结构平衡、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政治建设注重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强调坚定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社会更加注重公平,加强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扶贫攻坚持续推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方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老虎”、“苍蝇”一起打,注重政治生态,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良好局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四)明确检验共产党民生建设成效的标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2]。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深处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会高度自觉的密切党群关系”[3]。为此,干部们在工作中要树立为人民谋福利的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生活中始终坚持服务人民,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着想,而不是某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发展的问题上要注重长远利益,不搞“冒进工程”和“注水工程”,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此外,在选拔干部时,一要坚持严格的用人标准,选贤与能,提拔干实事、敢于创新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4];二要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成绩来评定干部,改变他们庸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状,增强其危机意识,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三要培育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要让能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办事环境,培育优良的政治文化。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最高标准,在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上都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认识的新高度。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中国革命时期,面对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反动统治压迫的局面,毛泽东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依靠广大农民的“小米加步枪”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解决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问题,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把我国成功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临危受命,打破“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推翻“以阶级斗争为刚”的口号,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了当时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江泽民根据当时党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当时如何加强党建的问题,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了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民生建设的现实,“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原则”[5],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群众路线的最新体现。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助推新时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承诺,党的十九大对“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重新做了调整,报告中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并提出在建国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成为最繁重的任务,党和政府充分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幅增加扶贫力度,施行利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政策,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近年来成就显著,增强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信心。“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美丽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涵,全面提升了人民的满意程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每个人的梦,依赖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发展成果也由人民共享。因此,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推动作用,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群策群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心群众思想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