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的诱惑与报复
——美国文学作品中人与大海的争斗

2019-03-21张慧诚

昌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捕鲸海明威杰克

张慧诚 杨 眉

(1.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当美国文学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出现在世界上时,其中一部分作品便和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文学的主人公不外乎是人和大海,只是他们在不同的作品中侧重点不同而已。只要介质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那么这些介质就会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文章中出现的“人”与“海洋”它们共存于美国海洋文学这个社会关系之中,他们之间也必然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海洋对人类的诱惑使人类产生越来越大的贪欲,最终造成海洋对人类的报复。

一、色彩绚丽的大海:对海的不同认识

海洋文学,是透着每位作家的海洋精神以及海洋情结的文学作品。国内一些学者对海洋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认识,临沂大学教授杨中举先生对海洋文学是这样的认识:“那种渗透着海洋精神,或体现着作家明显的海洋意识,或以海或海的精神为描写或歌咏对象,或描写的生活以海为明显背景,或与海联系在一起并赋予人或物以海洋气息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列入海洋文学的范畴。”[1]对海洋文学作家的看法,杨中举教授也较具体的做了一番概括:“绝大多数海洋文学作家都有丰富的海上生活经历,或做过水手、或进行过冒险、或有过捕鱼猎鲸的体验、或有丰富的海洋知识,对大海有着丰富的情感。”[2]

对于美国海洋文学,杨中举教授谈到“海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早期注重对大海进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逐渐向象征主义的多层意象表现过渡,并最终走向生态主义。”[3]这个论断可以说是肯定了海洋文学的最初创作就是人类对自然的真实描写。大海仅仅作为人类生存中的一个物质载体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物质所需,它的凶险、神秘、莫测使人类既敬畏又崇拜,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的力量是薄弱的,而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最终人类开始了与大海(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家们为大海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的象征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是作家对大海的一种人为思想;当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人类就会自然而然开始珍视已拥有的资源,保护一切自然的事物不受损害,不再以人类利益为主,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中让“自然”占主体地位。一系列精彩、神秘、丰富的海洋文学作品的形成都是与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

中国海洋大学罗贻荣教授从另一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谈及了人类和海洋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对海洋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感官认识,具体有惧海到斗海、乐海,表现了人类的勇气和自信;由惧海到探海,揭示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决心和能力;由斗海到亲海,则反映了人类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在这里不难看出,长久以来作家们笔下人类与自然之间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直是人类。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认识而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将是自然代替人类的主体地位。

以上两种对海洋文学的认识都是从一个大的方面来看的,这个方面就是整个历史时代中,人类和海洋的关系。杨中举教授仅是谈了作家笔下海洋作品中的大海与主人公的关系,最终认为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较强的自然主义色彩。罗贻荣教授则是从人的本身所具有的勇气、自信、决心和能力来看人类和海的关系,是站在人类主体的立场来看海。

在海洋文学中,恐怕应以美国作家为数最多。将他们的作品进行解剖,我们可以看出,作家们深受海洋的诱惑并在蓝色的自由中释放着自己的激情。但是,任何一种情感都受到现实社会的熏染,所以他们在热情操纵下进行着文学写作的同时又不得不将现实带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组合——诱惑与报复,“施”与“受”并存。海洋对人类的“施”在人类自己的贪欲作弄下,必须要“受”到海洋对人类的报复(反击)。如此看来,在海洋情结影响下的作家们呈现给读者们的作品,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自然主义为辅,二者穿插于作家们的作品中。最终,在自然主义的纯净、寥廓之中是现实社会的再现以及人性的丑陋和良善的纠缠,这就是美国作家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学盛宴,也是一种淡淡的人性的深思。贯穿于此的终究是蒙着现实面纱的深刻的海洋情结。

二、蓝色的梦幻:麦尔维尔的海洋情结

赫尔曼·麦尔维尔被称为有着传奇一生的人。他十八岁开始在捕鲸船、商船上以及美国海军中当水手。在纽约与英国利物浦之间的游轮“劳伦斯”号上为期四个月的海上生涯改变了他的一生,自此后麦尔维尔作为捕鲸手开始了他的捕鲸航行。这使他在生活上和创作上都与海洋和捕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整整十八个月与捕鲸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忍受着繁重的劳动和船长的严厉管教,后来他逃离了捕鲸船,在夏威夷参加了海军。在捕鲸船航行的过程中,麦尔维尔受尽了生活的磨难,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性。这些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获得了比陆地工作更丰富的生活知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反映在了他的作品《白鲸》中。

毛新德的《美国小说发展史》和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等都将麦尔维尔的作品包括《白鲸》归类为浪漫主义小说。作品描写了现实中水手们在捕鲸过程中的风险和苦难,从客观上表达了当时社会中劳动者的苦难和剥削者的残酷。整个作品透着一股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这种浪漫主义色彩是作者初步接触海洋时产生的一种情感,虽然这种情感在随后的航海中一再被残酷的现实所渲染,蒙上了一层现实主义色彩,但作家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他对海洋初始的迷恋与感动。

“每当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驻足棺材铺门前,尾随送葬队伍时;尤其当我的忧郁症占了上风,需要强烈的道义才能制止自己蓄意闯上街头,把人们的帽子一顶顶掀掉时——我便感到我得尽快地到海上去。这是我的手枪和子弹的替代品。过去加图以哲人的达观扑向自己的尖石,我则悄悄地登上了海船。这一点也不奇怪。差不多所有了解大洋的人都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大洋产生同我类似的情感。”[4]这是大海对伊斯梅尔也可以说是对麦尔维尔的吸引和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最后,我之所以总是出海当水手,是因为这种活计能够锻炼身体,在船头楼和甲板上能呼吸到纯洁的空气。”[5]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以前多次出海呼吸海风是在商船上当水手,没想到这一回却异想天开要去远航捕鲸;关于这一点,命运之神那个无形的警官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我,悄悄地盯梢我,又莫名其妙地左右着我,他比别人更了解我这回何以想起要去捕鲸。而且,毫无疑问,我这次远航捕鲸是老天爷很久以前就给我拟定好的节目单的一部分”[6]。

伊斯梅尔的话真实的写出了主人公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自身对海洋的一种迷恋以及海洋对人类的一种诱惑。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的流露,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身对大海的情感、作品中水手和捕鲸手对大海的情感都是自然主义式的展露。

麦尔维尔所处的时代,处处弥漫着征服和占有的气息。在作品中,大海的神秘莫测、大海的丰富资源诱惑着人类一步步向它迈近,越接近大海,人类的欲望就变的越强大,最终形成为巨大的贪欲,造成了海洋对人类的报复。“据说,在新贝德弗,做父亲的用大鲸给女儿做嫁妆,侄女出嫁时也会得到几条小鲸。你最好去新贝德弗看看大讲排场的婚礼吧,因为,据说这里的人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池装鲸油,每夜都毫不在乎地亮着鲸油烛,通宵不灭。”[7]“看在上帝的分上,点灯点蜡烛可千万要省着些!因为不到一加仑的鲸油里,就至少有一滴人血在里头。”[8]这就是在《白鲸》中,在作者眼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诱惑,一种贪欲以及自然——大海,对人类的报复。

三、诱惑与报复:杰克·伦敦的海洋情结

杰克·伦敦被称具有顽强与不幸一生的人。十四岁时他自己攒钱买了一条小船,加入到海上捕蛎、盗蛎的行列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穷困处境。十七岁时,他上了一艘捕猎船做水手,经过朝鲜、日本,到西伯利亚去捕海豹。途中经受了严寒、风暴、最沉重的苦役的锻炼。因为他驾船很有本领,尽管年纪小但却得到船主和水手们的赞许。在这个群体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听到了许多故事。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正是这些不幸的生活经历使杰克·伦敦具有丰富的创作素材,虽然这些经历是杰克在生活的逼迫下去做的,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经历铺垫了杰克后来的创作之路。

《海狼》是作者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在书中,主人公陷入一群粗暴、野蛮的捕豹手手中,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成为最后能一个人捕杀数只海豹的捕豹手。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理论家左拉认为,自然主义是人类生命的自然流露,小说家的最高品质是真实感而不是想象。自然主义应该是科学的现实主义,即人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假象而人的行动是由他的遗传和环境决定的。“海狼”赖生的塑造就是作者自然主义的流露。“海狼”赖生是一个粗暴的,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事的人,而这是由他的出生背景以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这也是杰克·伦敦自身经历的映射和人类生命的一种自然流露。不论是粗暴野蛮的赖生,还是陷入捕豹手中的主人公,更包括为了生活不断挣扎的杰克·伦敦,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生命的真实。当一切虚华的,经过生活浸泡过的外衣被揭破之后,只剩下生命的自然而然的显露。自然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自然主义是从生理的角度去观察人与描写人的主张。所以在《海狼》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仅是感受到了生命的张扬和作者切身体会的真实感,同时也看到了现实在作品中的渲染。“生活”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生活,是现实的,但不是“真实”的。“真实”是生命的本质,是事物的内核;“现实”是带有附加色彩的,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被挑染过的,带有一定政治性的色彩。在杰克·伦敦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与“现实”,“自然”与“现实”的一种结合和相互映衬。

《海狼》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海狼”是这部作品的二号主人公“魔鬼号”船长赖生的别称。在作品中伊希米尔将海狼赖生和大海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出灵魂的骚动,但是他的眼睛,却是苍凉、冷漠而灰暗,正和大海一般。这是自然主义的描写,是真实本质的描写。杰克·伦敦向往海上生活,他常到奥克兰公立图书馆借阅关于航海和冒险之类的书籍,憧憬着在惊涛骇浪中的水手生涯。他曾买过一艘旧单桅小帆乘夜捕蚝,后又参加捉拿蚝贼的巡逻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然主义的描写和现实主义的再现。

海洋深处成群结队的海豹诱惑着像海狼赖生一样的捕豹手们驾驶着自己的捕豹船追逐着一群群的海豹。“我们跟着它们向北,蹂躏它们,毁灭它们,把剥光的尸体丢给鲨鱼吃,把剥下的皮腌起来,预备为大都市里的太太们做肩上的装饰。这是全不讲理的屠杀,都是为着娘儿们。人们都不吃海豹肉,也不吃海豹油。……人们都像屠夫般没头没脑的工作,赤了膊,手和手臂都是血,用剥皮刀割,剥下这已被杀死的美丽的海兽的皮来。”[9]因为大都市里的太太们需要,肯花大把大把的钱来装饰她们的肩膀,就有人被诱惑着去捕杀一头头无辜的生存在大自然的生命。生命“象酵母、细菌,一种活动的东西,能够活动一分钟,一小时,一年或一百年,但是到头来就戛然而止。大吞小才可以维持他们的活动,强食弱才能保持他们的力量。运气好的吃的最多,活得最久,就是这般。”[10]这是海狼赖生的生存法则,也是杰克·伦敦的一种思想体现,他的作品里往往带有这种残酷而野性的气息,正是这种思想,这种原则促使他们去征服自认为的低级的,软弱的海洋中的生物,结果是一次次的彼此征服中使赖生少了一个又一个的捕豹手。最终他自己也被漂流到一个孤岛中,死在了他自己一手建造的捕豹船中。

四、“硬汉子精神”:海明威的海洋情结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他自小受父亲影响,热爱狩猎、钓鱼。海明威曾有一艘属于他自己的名叫“比拉尔号”的游艇。这艘游艇占据了海明威的诸多时光,见证了他的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海明威对大海有着深深的迷恋。他酷爱捕鱼,经常为“比拉尔号”捕鱼量是否在基斯特排名第一而与人争执,并数次与人打架。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海明威创作了一系列的海洋文学小说。海明威一生的许多轶闻趣事都发生在他的游艇上:他在他的游艇上创造过捕钓到一条9英尺,重达119.5磅旗鱼的骄人纪录;他在游艇上因捕鱼量少而和一同出海的著名作家怄气,把那位作家独自摞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逻艇,在海上游弋两年之久,为美国政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经常驾着自己的游艇徜徉在大海中。

《老人与海》是二战后海明威创作的一部象征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想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提倡为生活斗争到底的哲学理论。但与此同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悲观主义印记。人生是一场残酷的搏斗,而主宰人生的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命运”。在《老人与海》中展现了人与大海之间的拼搏。在这里“现实”的展露比“真实”的流露体现的更多,海明威借“老人”与“海”两个事物从正面描写了人类与大海之间的隐含关系,又从侧面表现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是情感和精神的相互融合,老渔夫对小男孩及大海是一种情感的联系,但老渔夫对大海除了情感的联系,更有一种精神的牵扯。他在捕鱼过程中既表现出了对大海的敬畏和希望,又体现出了对大海(自然)的征服。由此可以看出大海在海明威的眼中既是美丽诱人的,又是强大残酷的。

可以说,海明威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都是与海洋息息相关的。这多少是以作者的自身经历来展现的。在海洋作品《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以出海捕鱼为生,在这里大自然就是他生存下去的源泉。按理说在这种形式对比下,渔夫在大自然也就是大海的映衬下是弱小的。但作者却赋予渔夫以硬汉形象,在捕到一条比渔船还大的马林鱼时,桑提亚哥只身与它对抗了三天三夜,最终平安回到家里。作为一个渔夫只要捕到鱼就可以生存下去,在他与大马林鱼搏斗的三天三夜中,桑提亚哥不停的捕到了金枪鱼、小飞鱼、海豚。但大马林鱼的商业价值和至高的荣誉诱惑着这位老渔夫不肯松手,紧紧的缚着这条大马林鱼。这种贪欲差点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被一群群鲨鱼所包围。最后,老渔夫拖着一只大大的空鱼架子回来了。海明威在小说中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桑提亚哥捕鱼最终失败,但是他坚韧不拨的毅力,败而不馁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正像小说中以小孩曼偌林的话结尾,曼偌林认为老渔夫没有输——他赢了。这或许就是作者自认为人类对大海的战胜。

五、结语

以上几位作家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但他们又都有一点相同之处,这就是都与海洋有过接触,有的甚至常年生活在海上,当过水手、捕鲸手、捕豹手或在海上有过旅行。正是因为与海洋有过深入的接触,他们对海洋有着很深的情感。

作家的海洋情结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与海洋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深切的情感。纵观作家们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有的第一次接触海洋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大海,开始当水手更近一步接触到大海;有的则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下海当一名水手,一名捕豹手维持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大海的幽深莫测、大海的神秘美丽又深深的打动和影响着他们。于是,在作品中无时无刻都体现着他们浓浓的海洋情结。

以上美国作家作品中的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可以看出是一种诱惑与报复、施与受的关系。海洋对人们散发出一种诱惑:人们从中获取生存的物质,精神的解放以及财富。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种演变,人们原本仅仅是从海洋中获取自己的生存物品,虽然这也是一种欲望,但这种欲望是物种存在后就已形成的一种平衡的欲望,渐渐的这种自然存在的欲望发生了倾斜。从平衡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成为一种贪欲。正如麦尔维尔笔下的捕鲸手们,他们捕鲸不是为了让人们满足生存需要而是要满足人们的奢华的需要;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也不是仅仅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是要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和至高的荣誉而与大马林鱼搏斗三天三夜;杰克·伦敦笔下的捕豹手们则是为了大都市里的太太们肩上的华丽温暖的装饰而捕杀着一头头无辜的海豹。所以平衡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说已经变质了。于是乎海洋进行着自己的报复:亚哈船长一行人被莫比·迪克所打败;老渔夫的精神垮了;海狼赖生孤独的死在了自己的船上。

海洋是作家们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作家们深受海洋的诱惑并在蓝色的自由中释放自己的激情。但是,任何一种情感都受到现实社会的熏染,所以他们在热情操纵下进行着文学创作的同时又不得不将现实主义带进自己的文学作品。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就是——诱惑与报复,“施”与“受”并存。

猜你喜欢

捕鲸海明威杰克
杰克和吉尔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变成什么好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我爷爷是捕鲸手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被冤枉的小杰克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