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子山林区白桦大田播种育苗技术

2019-03-21蔡平马文马得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白桦床面太子

蔡平,马文,马得明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康乐 731500)

太子山林区天然林以次生林为主,其中 乔木树种主要有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B. albosinensis、糙 皮 桦 B. utilis、山 杨 Populus davidiana和椴树Tilia tuan等,以白桦分布最为广泛,是最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树种。白桦喜光,耐严寒,不耐荫;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尤喜湿润土壤,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国内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400~4 100 m的山坡或林中,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均有成片纯林,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南山地为阔叶落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常见树种[1]。白桦木材供建筑和制作家具、农具;种子可食或榨油[1]。在太子山林区,白桦多分布于海拔2 000~2 700 m的山坡上,常与山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混生。白桦育苗可以用播种、扦插和压条3种方式进行。本文针对太子山林区实际,就采种、催芽、整地作床、播种、苗期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白桦种子播种育苗技术。

1 太子山林区概况

太子山林区地处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水平和垂直变化显著,总的特点是寒冷阴湿多雨,四季不分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具有夏凉夏短、冬长冬冷、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 504.9 h,日照百分率为57%;年平均气温5.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1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 ℃,极端最低温度-25.7℃;年平均降水量660 mm左右,最高达1 030.4 mm,四季降水量分配以夏、秋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平均无霜期110 d左右,年平均水汽压6~8 hPa;年平均蒸发量为1 374.8 mm。林区水资源丰富,水化学性质一般为碳酸盐—钙型、碳酸盐—钙镁型,矿化度一般<0.4 g/L,pH值6.5~8.5,可作为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林区分布的土壤成土母质以残积和坡积母质为主,受海拔、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影响,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棕壤土、黑土、红土、石质土。

2 树种概述与采种

2.1 树种概述

白桦,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 m,胸径50 cm。树皮白色、灰色、黄白色、红褐色、褐色或黑褐色,光滑、横裂、纵裂、薄层状剥裂或块状剥裂。单叶互生,叶缘具重锯齿。单性花,雌雄同株。果序呈穗状;果苞革质,鳞片状,脱落,由3枚苞片愈合而成,具3裂片,内有3枚小坚果。小坚果小,扁平,具膜质翅,或宽或窄。种子单生,具膜质种皮。翅果极易被风吹动传播至远处。在太子山林区,白桦果实8月下旬成熟。种子长径4.50 mm,短径 2.90 mm,净度 25%,千粒质量 0.7 g,发芽率30%,每千克种子127~150万粒。

2.2 采种与调制

白桦果实成熟后,种子容易脱落,必须及时采收。在太子山林区,8月下旬白桦果苞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就可以采摘果穗。采摘主要采用人工采摘,对于比较高大的母树,使用高枝剪,将果穗剪落,树底铺设布单收集,最后装袋运回。应将采集的果穗及时晾晒,晾晒到能直接揉搓脱粒为止,便于脱粒、防止霉烂。果穗晒干后,揉搓脱粒,用小眼细筛筛去果穗轴、苞片和果翅,清除杂物,纯净种子晒干后装袋贮藏于通风干燥处备用,不定期检查以防霉烂虫害。

3 播种

3.1 种子催芽

为提高出苗率,达到出苗整齐、便于管理的目的,白桦种子一般采用温水浸泡催芽法或雪藏催芽法。这里介绍温水浸泡催芽法,播种前1周进行。种子先用3~10 g/L硫酸铜溶液浸泡30 min消毒,捞出后用清水漂洗2次,沥干水分,与2倍同法消毒的净沙混合均匀,平摊于室内桌面或平台上的草帘上面,厚300~400 mm,上覆湿麻袋、保鲜膜、帆布等保湿材料催芽,室温保持在20 ℃左右。每天揭起保湿材料翻动搅拌均匀种沙混合物,再覆盖保湿材料洒20 ℃温水,重复2~3次。一般4~5 d开始露白,6~7 d露白率可达30%左右,即可播种。

3.2 整地作床

育苗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缓坡地比较适宜。苗圃地先撒施腐熟油渣150 kg/hm2、二铵75 kg/hm2为基肥,然后深翻20~25 cm,清除杂草、根茬和石块,耙压整平。结合做床撒施“3911”颗粒75 kg/hm2或辛硫磷颗粒等杀虫剂进行杀虫。适时进行土壤消毒,一般用30%硫酸盐亚铁2 kg/m2于播种前7 d均匀浇撒在土壤中,进行灭菌。采用高床式育苗,床面宽1.2 m,长10~15 m为宜,便于实际操作管理,床高15~20 cm,步道上口宽40 cm,底宽25 cm,方向以东西向为好。作床时首先根据苗圃地实际,规划好苗床走向后,再按照1.5 m的间距将苗圃地分割为若干块(包括步道),然后按照高床标准要求,拉线标记、按照标记作步道和床面。作床要做到“三平三细三直”,即床面平、步道平、副道平,作床细、碎土细、施肥施药细,床边直、步道直、副道直。做到排水顺畅,不积水,床面平整细作。

3.2 播种

在太子山林区,白桦育苗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播种量一般为30~60 kg/hm2。一般3~5 年出圃,可生产合格苗木 30~60 万株 /hm2,合格苗规格高50 cm以上,地径8 mm以上。

采用播种框开沟播种,播幅宽15 cm,播距10 cm,播沟深2 cm。白桦种子偏小,不容易撒播均匀,混沙催芽时可以与沙一起播种,否则需要与2倍消过毒的干净细砂混合均匀后撒播。播种时为保证将种子均匀播种在单位面积上,要将与沙子混合后的种子称重,按床分摊播种。播种后,用过筛的腐殖质土覆盖,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一般是种子短径的1~3倍,为10 mm左右。为了床面保湿保温、提高出苗率,加速出苗,减小浇水用工量,采用地膜覆盖育苗。覆盖地膜前,先用8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喷洒床面消毒后用地膜覆盖。覆盖时以整床为单位进行全覆盖,边覆盖边用细土压实地膜周边。要勤观察,待90%的苗子出土后,及时撤掉覆膜。如果不用地膜覆盖,应2~3 d视床面干湿程度浇水1次,浇水时注意要喷洒均匀,防止冲出种子。

4 苗期田间管理

4.1 浇水

出苗4~5周内,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法,经常保持床面湿润,还要防止积水诱发苗木立枯病发生。出苗5周以后,采用喷洒浇水的方法,视床面干湿程度,4~6 d浇透水1次。苗木进入生长期后,浇水可按照《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操作即可。

4.2 追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实行“基肥与追肥、农家肥与化肥、迟效肥与速效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的原则。追肥应该掌握“适地适树、适时适量”的原则,以速效肥为主,多次少量、分期巧施。一般6月下旬追施氮肥,施硫铵150 kg/hm2,用100倍硫铵溶液喷施,喷后及时洒水冲洗。7月下旬,用5 g/L的磷酸二氢钾追施2次,间隔10 d,以增强新梢木质化程度。

4.3 苗木越冬保护

太子山林区苗木冻拔严重,白桦苗当年平均苗高3~5 cm。为预防苗木冻害和冻拔危害,10月下旬,苗木越冬保护期间,喷施800~1 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杀菌,可采用消毒杀菌过的麦秸进行覆盖,覆盖厚度3 cm,并用沙土压严麦秸。翌年解冻后清除。

4.4 病虫害防治

白桦幼苗期易遭受立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在苗木出齐后,每隔8~12 d定期喷施800~1 0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和800~1 000倍液的25%粉锈宁。发现病害,要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防止蔓延。对地下害虫用开沟扎孔的办法,浇灌500倍辛硫磷进行灭虫,浇后立即用土封严孔口或填埋沟槽,达到最佳防虫效果。苗木出土后,要经常观察病情、虫情,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4.5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

松土除草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遵照执行甘肃省地方标准《林木育苗技术规程》[2]即可,不再赘述。

5 小结与讨论

从2006年开始,太子山林区连续利用上述方法播种培育白桦苗木,共计育苗4 hm2,出圃200万株左右,平均出苗率60%。总结多年经验,我们认为采用白桦人工播种繁育技术,大面积开展高寒阴湿林区白桦人工造林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技术包括每年8月下旬可以采摘果穗的方式采种,揉搓脱粒细筛去杂调制种子,20 ℃温水浸泡保湿催芽,整地作高床,播种框混沙沟播并覆土10 mm,出苗期管理,苗木越冬保护,以及立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等病虫害防治,播种量要求30~60 kg/hm2。一般遵照执行甘肃省地方标准《林木育苗技术规程》[2]即可。

播种量是我们总结多年白桦育苗经验得到的重要成果。我们曾经采用有关育苗技术规程确定的播种量,发现出苗稀疏,浪费地力,逐渐加大调整确定播种量为30~60 kg/hm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太子山林区自产种子净度较低有关,多年采种平均净度只有25%。限制太子山林区白桦净度的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猜你喜欢

白桦床面太子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激振力偏离质心的振动床面数值模拟与研究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基于Solidworks和Mastercam的LYN(S)-1100×500摇床的设计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