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刺花椒研究进展

2019-03-21王生荣吕瑞娥魏安民岳达昌张振家徐向宏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武都优树陇南

王生荣,吕瑞娥,魏安民,岳达昌,张振家,徐向宏

(1.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2.陇南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甘肃 陇南 742500)

无刺花椒是目前国内花椒育种中的一个热点。传统花椒品种成熟后皮刺多,果实采摘不方便、费时,往往不小心会刺伤划伤采摘者的手指。花椒多刺成为限制花椒发展和机械化采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是发展无刺品种。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农业委员会为此专门组成专家组,赴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对无刺花椒的研究、繁育和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考察,现结合考察情况,就目前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对无刺花椒的研究成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供花椒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无刺花椒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种植。在日本,朝仓花椒品种就是无刺花椒著名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博士1912年(明治45年)在朝仓发现了无刺花椒,认为这个品种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品种,因此冠以朝仓的地名。从那以后,在日本民间无刺花椒都被叫做朝仓花椒。通过100多年的栽培和选育,目前有许多品种和优系[1],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无刺品种都有朝仓花椒的血缘。日本花椒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朝仓花椒,此外还有葡萄山椒、琉锦花椒、朝仓野花椒、冬花椒、稻花椒等。韩国林业遗传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选育多果穗、果粒大、无刺的优良品系。目前已选出13个优树品系,并建立了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林。其中4个无性系表现为无刺,而全部优树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 1.5~2 倍[2]。

国内文献最早报道无刺花椒的是任三学,他在1993年甘肃农业科技上发表短文文中提到1992年9月3日在武都角弓海拔1 900 m左右的阴坡发现1株野生花椒,全身无刺,命名为“无刺花椒”[3]。国内研究无刺花椒报道较早的单位是河北省林业科学院。早在2002年,河北林科院在无刺花椒的组培快繁技术方面已进入到小批量生产阶段[4]。他们从日本引进无刺花椒,在室内进行了大量嫁接和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5-7],并培育出自己的无刺品种。甘肃省陇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也做了无刺花椒的试验研究[8],山西农业大学也进行了无刺花椒品种选育工作[9],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和汉源林业局培育出了无刺花椒新品种“汉源无刺花椒”[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对无刺花椒进行了研究,也育成了品种“韩城无刺”、“农城1号”等,同时还申请了无刺花椒嫁接繁育技术的专利[11-12]。山东莱芜农科院李庆芝等人也育成了“莱芜无刺”品种[13]。

甘肃省是花椒主要种植区,无刺花椒的研究也较多。李新荣2011年发表了陇南花椒无性繁殖研究[14],其中的试验材料树种为无刺梅花椒优树,为2004年初选的优树,选优登记号为014,树龄20年以上。结果认为,无刺梅花椒优树嫁接繁殖的无性系生长、结果及无刺特点稳定,且具有较多优点。甘肃天水麦积区、秦安县林业局也对日本和武都引进的无刺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了嫁接育苗研究[15-17]。陇南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杨建雷等学者近年来开展了无刺花椒性状比较研究,对育成的武选1号、2号、3号等3个品种与常规品种和引进品种进行了比较,并对无刺梅花椒的选育试验进行了报道[18-22]。甘肃农业大学的任苗等人对花椒研究所在2004年发现的本地梅花椒品种“武选1号”无刺花椒优树,2011年发现的2个大红袍无刺花椒“武选2号”、“武选3号”优选树,与莱芜农科院选育的“莱芜无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韩城无刺”、河北林科院育成的“河北无刺”的果实及皮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23]。

2 无刺花椒生产的特点

综合文献,无刺花椒的生产和栽培有如下一些特点:

1)降低了采摘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因树体无刺,椒果实大而集中,便于采摘,可降低成本30%左右。据武都林业局调查,无刺花椒比普通大红袍增产262.5 kg/hm2左右的干椒,经济效益显著(内部资料)。

2)无刺花椒寿命长,种植周期长。无刺花椒由于没有病虫害危害,根腐病、流胶病发生轻,树龄可长达25年左右,而大红袍树龄仅有15年左右。

3)无刺花椒抗逆性好。由于采用武都当地抗性好的八月椒品种做砧木,根系发达,抗旱性、抗根腐和流胶病的抗性好,树体长势旺盛,据当地农技干部讲,在原老树枯死的地块更新栽植,无刺花椒亦能成活,且不发病。

4)丰富了种质资源,防止品种退化。在长期栽培过程中,花椒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利用嫁接苗无性繁殖,遗传性状稳定,可以防止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产生无刺类型的花椒,丰富了花椒种质资源,增加了花椒品种多样性[18]。

3 无刺花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无刺花椒被各地认为是一个成本低,花费少,易采摘的好品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无刺花椒培育和建园等技术。但是,通过考察和查阅文献,发现研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无刺花椒的科学研究滞后。在武都当地农民和种植户对花椒进行了自发的育种工作,椒农先在自己的林地选取出优良的无刺品种,再通过不断的选育过程,获得了一些高产、刺少甚至无刺的品系。由于椒农缺乏专业知识,受可信度、推广手段、大量繁殖等方面的影响[9],他们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往往仅在自己地里种植,并没有进一步利用和大面积推广。如武都有人育成的无刺花椒“金奎无刺花椒”,种植的面积不小,也有育苗圃,在当地进行了推广,但在公开刊物上未见报道。据当地椒农介绍,花椒实生苗皮刺多,而采用嫁接技术可获得少刺或无刺的苗木。

2)关于无刺花椒的最初研究从哪里开始,没有确切的依据。据调查,当地林业部门认为武都角弓目前还有一棵无刺花椒优树,树龄超过40年。据武都林业局介绍,武都无刺花椒是1987年由角弓一张姓椒农嫁接所得。2001年在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农民用野生八月椒做砧木,用路边发现的无刺花椒做接穗,嫁接获得皮刺稀少的椒苗50株,反复嫁接会成为无刺花椒,且无刺性状也会稳定。现在角弓还有无刺花椒示范园,无刺花椒优树还生长正常。文献资料显示,陇南任三学1993年在武都发现野生无刺花椒,也在角弓[3],这棵树现在在哪里,是否为同一棵树,应该考证明确。

3)没有无刺花椒品种选育报告或通过审定。无刺花椒各地育成了不少品种,但系统选育的报告较少[24-26],特别是甘肃武都作为花椒主要传统栽培区,育成的品种不少,但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报告文献很少,只有武都无刺梅花椒优系选育报告[26]。如“金奎无刺花椒”有品种,有种植面积,也有繁育基地,但既没有发表新品种选育报告,也没有登记并获授新品种权或通过审定。严格讲科学上没有得到承认。

4)无刺花椒选育后定名应注明“无刺”。甘肃陇南武都是搞无刺花椒研究较早的,虽然有无刺花椒的报道,但还没有“无刺”冠名的品种,如陇南花椒研究所选育的无刺花椒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22],都没有注明无刺,易与武都大红袍混为一谈,造成椒农不能很好地认识到新品种优良的采摘性状。

4 小结

无刺花椒的繁育和种植作为花椒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外已大面积种植,国内所有花椒栽培的地区都开展了引种或选育研究,也取得了较好进展,育成了一些无刺类花椒品种。

花椒作为特有经济树种,是甘肃陇南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武都花椒”曾获甘肃省著名商标[27],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28-35]。现在种植范围在不断扩大,农村留守老人采摘费时费力,亟需选育花椒新品种(如无刺花椒)和采摘新技术[36],以降低成本。无刺花椒的选育和推广也应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应该有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种权的意识,在保护地方品种[37-38]的同时积极申报审定新品种。

猜你喜欢

武都优树陇南
枫香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
甘肃陇南武都地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武都地区张家坪钴矿地质特征及意义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陇南记忆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江南油杉优树子代家系苗期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
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Longnan City,China,20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