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诗同行 诗化语文

2019-03-20刘佳宁

关键词:诗歌教学创造统编教材

刘佳宁

摘   要: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而中华民族最灿烂的诗歌文化,往往被初中教学“雪藏”。初中诗歌教学,应结合统编教材对诗歌内容的编排,倡导生活与诗同行,引导文化与诗同行,指导创造与诗同行,指导学生学会教材倡导的读书方法和阅读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统编教材;生活;文化;创造

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诗歌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乐教”与“乐学”的最有力部分。然而,实际的诗歌教学却有太多的尴尬,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快乐地涉足。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课外古诗词阅读的板块,而到九年级上册更是为诗歌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并在名著推荐和自主阅读推荐中,推荐了《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和《唐诗三百首》三本书。这些可以说均是古今中外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诗歌范本。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诗歌与生活同行,与文化同行,与兴趣同行,与承继同行,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迈出了从“死水”到“清泉”的第一步。

一、倡导生活与诗同行,“我诗故我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远离诗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诗歌始终怀有“高山仰止”的顾虑,觉得诗歌高不可攀,难以亲近,久而久之便把诗歌排除在视线之外,遗忘在生活的角落。但是,诗歌创作的当时其实与那时的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寻找契机和方法拉近诗歌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使他们认同诗歌与现代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而最好的切入口就是关注诗歌在生活中的游戏性和娱乐性。

【案例一】

教师以自己的一枚藏书印“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抓住契机进行引导,讲授该诗出自于古代脍炙人口的《北方有佳人》,并吟诵之余更把诗歌原型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讲得缠绵悱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老师藏书印中的这句诗,正是老师名字的由来”,从而自然地将教学引到诗歌门类里的藏字诗、藏头诗、藏尾诗等的介绍:如《水浒传》中玉麒麟卢俊义作藏头诗“卢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错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来表达“卢俊义反”的反抗朝廷、投靠梁山之意;又如元杂剧《望江亭》中男主人公白士中写给女主人公谭记儿的藏头诗“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来有涯。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用于表达“当不负卿”的誓言。

这些内容使学生意识到曾经以为“阳春白雪”的诗歌,也可以离生活实际那么近,同时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名字有没有相对应的诗,于是开展了“我诗故我在”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了主动接近诗歌的欲望,最终的结果是颇为丰厚的,他们或截取或改编,为自己的名字找出处,如:

关口重叠山崔巍,白云出岫几春秋。(崔白云)

青青园中葵,丁丁山更幽。(丁佳青)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朱子秩)

二、引导文化与诗同行,“诗到花朝一半春”

诗歌的精神内核是民族文化,这也是诗歌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中华五千年的每一朝代每一时期都是文化的延续,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思索怎么在文化中找到一条脐带,串联起诗歌的血脉。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对诗歌诵读的重视和引导使得教师有了教学的新契机。教材中除了有列入课文的诗词曲和现代诗歌教读课文之外,还有许多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这些诗歌或以同主题,或以同题材,或以同一意象,或以同样的艺术手法编排在一起。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诗歌鉴赏课,引导文化与诗意同行。

【案例二】

师生在吟诵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诗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突然发现重阳节就在近期,于是上了一堂“重阳菊花香·岁岁满地伤”诗歌鉴赏课:

第一朵菊花:撷菊香说重阳,儿时忆风俗赏

教学目标:所选诗歌小学及初中低段已经背熟,故以理解体会诗意为主。

环节设计:欣赏《满城尽带黄金甲》重阳夜宴片段(背景音乐《菊花台》),师生共同回忆唐代诗人王维所说的佳节重阳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菊花”的意象串联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第二朵菊花:登高處戴菊归,逢佳节又重阳

教学目标:读准诗歌,并探究意境和体会情感。

环节设计:齐诵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和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体会诗人情感。

第三朵菊花:菊花香满地伤,看豪气会英雄

教学目标:具象诗中意象,合作讨论,结合历史领略人物与情感。

环节设计:出示黄巢的《菊花》并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黄巢起义,谈谈诗中菊花给你怎样的印象。出示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作于1929年的该词,你认为哪一句更有时代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句?

第四朵菊花:岁岁重阳今又至,今天你“重阳”了吗?

教学目标:关注身边的老人,设计一个有意义的“家庭重阳”。

环节设计:“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在《朝花夕拾》的童白声中,教师布置学生去“发现重阳”。

教师特别跟踪了解学生的“发现重阳”:有的学生去浩瀚的诗海中淘取“一瓢饮”,献给他们最喜欢的祖辈;有的学生去采撷传说中的“茱萸”回来,戴在祖辈们银色的发丝间。学生小王最让人感动,她画了一幅画,是自己奶奶的肖像画,名字就叫《菊花》,在名字的下面有这样一段小诗: 特别喜欢奶奶的笑容/她笑了/那些皱纹都变得明媚/笑着笑着/皱纹像了一朵菊花……

这样,师生用“四朵金灿灿的菊花”完成了重阳诗歌品读。初次尝试的完满与欣喜,使教师确定了以传统节日牵引诗歌的文化方向,同时也让诗歌成为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的一种方法。经过半年的准备,教师为“课外古诗词诵读”设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华夏传统佳节之旅”,与学生一起迎接“文化诗歌”的花朝节、清明节、中秋节……

三、指导创造与诗同行,“便引诗情到碧霄”

海德格尔说:“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因此,诗歌教学不仅仅是理性角度上的语文升学考试的一块敲门砖,诗歌更应该在学生身上不断内化,成为他们人生中长久的陪伴者,并长久地傳递下去。

文学创作有一条不变的真理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也不例外,积累、品析和创作是诗歌学习中的必经之路,更何况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为诗歌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读诗、诵诗和创作诗是专题性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而设计活动和进行实践是诗歌课堂系统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首先,创造与诗歌同行要以活动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选择了《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等诗歌作为课文。这些诗歌各有各的风格,但是对它们基本欣赏策略可以是一致的,即都可以通过捕捉初读感受、把握诗歌基调、回顾阅读策略、自主欣赏诗歌和撰写赏析文字来完成对诗歌的阅读。这一单元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任务:

任务一:借助教材的阅读策略指导和《作业本(语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学习任务,自主欣赏诗歌。(从感情基调、表现形式、诗歌语言、意象及其特点、意境、思想感情、朗读手段等角度思考)

提示:

1.请你用一种颜色或一首乐曲来表达读完诗歌的感受,并与组内成员分享选择的理由。

2.请你借助于注释、旁批和饱含诗人情感的词句,选用合适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大字书写张贴在黑板上。

3.请你结合已经学过的诗歌阅读策略来自主赏析本单元诗歌,并形成赏析成果组内分享,在班级评比(如朗读背诵、联系创作背景、联想与想象、批注、对比比较、同主题阅读等)。

任务二:根据学习的诗歌阅读策略制作《泰戈尔诗选》小报。

提示:

1.拟定标题。选择一个主题,比如母爱、童真(《新月集》),神明(《吉檀迦利》),爱情、智慧之光、生命赞歌(《园丁集》),为小报取一个能体现主题的富有新意的抓人眼球的标题。

2.摘录与赏析。围绕主题选取2~3个意象,摘录相关的2~3首小诗,写下你的赏析和感想。

3.尝试创作。仿照泰戈尔的诗,创作一首小诗,在副标题中明确赠予对象。(以儿童的视角,以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题材,运用修辞手法,塑造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或迸发哲思)

4.绘制插图。配上与主题相符的插图,可以手绘,也可以找到精美的图片彩色打印下来做剪贴。

5.作者链接。泰戈尔的经历简介或其人轶事或泰戈尔与中国的故事。

其次,创造与诗歌同行要关注自由朗诵。朗诵本就是个性化的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要经过从个人选诗准备、组内朗诵评价,到小组选篇,再到班级朗诵比赛这一过程。

任务三:请从课文五首诗歌以及《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或《唐诗三百首》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朗诵,要求配乐,录成音频或视频送给你的父母、师长、朋友或同学,并写上赠送理由。

提示:

制作朗诵作品,在QQ或微信中编辑好文字即“赠送理由”, 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或父母的朋友圈,收集点赞数并将截图发到QQ群。

推荐软件为“为你读诗”“喜马拉雅”。

参考示例为两款App中的朗读范例、《朗读者》中张家敏朗读泰戈尔《生如夏花》视频。

任务四:根据多元评价标准进行班级朗读比赛。

提示:

1.仿照八年级“活动·探”单元关于“演讲”的评价标准制订朗诵诗歌的多元评价标准。

2.个性化诗歌朗诵展示。(可以加入旁白、身势语、音乐和背景等)

最后,创造与诗歌同行要以尝试创作为一个轮回的结点。以能力为旨归,就要求诗歌创作与朗诵的过程性指导应有所不同,评价的过程要内嵌于活动过程之中,更需要突出隐形评价。

任务五:参照本单元学过的诗歌,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            ”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1.仔细选取生活中的人、事和物,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依据所学习的陌生化语言形式,将联想与想象融入意象来表达情感。

综上,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需要的是师生一路与诗同行,让诗歌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最东方最诗意的文化浸润,传递民族的鲜活气质,传递中华的礼仪精神,传递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以统编教材倡导的读书方法和阅读策略指导他们与诗歌和谐相处、血肉相融。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创造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