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师言语现状观察及分析

2019-03-20李国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量表观察语文课

【摘   要】教师言语状况是课堂学教变革的直接切入口。调查表明,小学语文常态课上,教师言语占时多,整体时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教师的课堂言语风格以平淡型为主,言语灵敏度、感染力均偏低。据此,语文课上教师需要自律式地节制、压缩频繁的言语活动,倡导“有的放矢”的少说、精言,让每位学习者能拥有较充足的时间去经历主动的、深度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教师言语;观察;量表;节制

若要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地学习语文,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每位学习者能够拥有较均衡、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众所周知,一堂语文课40分钟是个常态量,“教”与“学”的时间分配,理论上是“此长彼消”的关系:教师“教”的行为多,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及行为势必减少,反之亦然。值得探讨的是,语文课上教师“教”的行为,基本是以“言语”的方式传授、讲解。

从一定意义上分析,小学语文课上一直存在着教师“微义大言”、烦琐分析、滔滔不绝等言语问题,这始终是制约甚至干扰学生主动、深度学语文的主要因素。为此,探析语文课上的教师言语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小学语文课堂学教变革的直接切入口。

一、观察:研制测量表及数据采集

为客观地探讨小学语文课上的教师言语状况,本文编制了相关的观测量表,并对B区的小学语文常态课实施了随机性的观察记录,采集了一定量的分析数据。

(一)编制量表

参考曾晓洁的“3个视角9个维度,26个要素72个观测点”的教师课堂语言观测框架,立足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本次观察设计了含有4个维度(科学性、交互性、时效性、艺术性)及13项要素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观测量表,该量表的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

依据以上框架设计,编制了相应可操作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状况观测量表”,如表1所示。

上述观测量表由4个观察维度、13项观察要素及36个观测点组成。本次观察主要检测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言语的“时效性”,因而,在分权设置上,交互性、时效性各占30%,科学性与艺术性各占20%。

(二)數据采集

借助上述观测量表,对B区一~六年级共511名在职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堂,实施随机、间隔性的学校交互式观察记录,共采集教师课堂言语观察表724份,剔除无效数据后,获得有效记录表648份。应用SPSS21.0软件对有效数据实施统计分析。为了更客观、翔实地判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言语情况,同时,还组织开展了若干随机性的教师、学生座谈活动,获取了相关的信息。

二、探析:教师言语是否削弱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本文探讨的主题,以下就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对B区小学语文课上教师整体的言语能力及时效率作聚焦式分析。

(一)整体言语能力

B区小学语文常态课上,教师的言语整体情况(科学性、交互性、时效性、艺术性)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2显示,B区小学语文常态课上教师言语的整体情况是:科学性比值较高,其他均偏低。科学性比值较高,是源于当前B区小学语文教师的主体均为师范类高学历毕业生,普通话整体水平都较高。B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言语能力整体偏低,尤其是课堂言语的时效性、艺术性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在语文课上,教师言语较随意、随性,重复性的话语(含口头禅)较频繁出现;教师语文课上的言语驾驭力也偏低,言语反应灵敏度不足(词汇储存量偏少),整体的言语优美感较缺失。

同时进一步分析,发现B区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课堂言语风格偏向平淡型,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据图3显示,B区小学语文教师在常态课上的言语风格,平淡型、严肃型合占70%,而幽默型、生动型、激情型普遍较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在日常语文课上不注重自我言语的设计及锤炼,随意性较强。这种言语风格极易把精彩的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知识讲解课。

小结以上分析,B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整体情况是:(1)普通话标准度、言语的正确性都较高;(2)课堂上言语互动较频繁,师生对话内容浅层化;(3)课堂言语风格以平淡型为主,言语灵敏度、优美感、感染力等均偏弱。

(二)言语的时效率

本文提出的言语的“时效率”,是指教师在课堂的时间占有量及学生由此产生的学习效率。整合观测量表中言语交互性、时效性两个维度中的记录数据,对B区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言语的时效率实施综合分析,结果发现:

B区小学语文课堂上,67%的教师需占用20~30分钟的言语时间,有14%的教师课堂言语占用时间均值为32.5分钟。其中女教师的课堂言语占有时间高于男教师,中、高学段的教师占有时间要明显多于低学段的教师。

这种现象如此常见,即便是省市获奖的优质课也不例外:语文课上教师“教”的时间与学生主动“学”的时间均值占比约为63%和31%(即1∶0.48),其中阅读课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弱,每节课“听教师讲解”的时间均值约26.5分钟,即语文课上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用或支配。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语文课上教师占有的大比重言语时间,主要是使用在哪些具体领域?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

由图4表明,语文课上教师占有的一大半时间,主要是使用在讲解课文内容、师生问答互动、朗读指导等方面。教师课堂言语的按节奏推进基本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任务),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或愤悱状态。占比较少的课堂言语评价较单一、含糊,缺失言语评价对深入学习的引领、促进作用。

语文课上教师言语占时多却效率低的现象,固然与语文的学科特点有关,然而与一线语文教师习惯烦琐讲解、分析的教学形态也存在着显著关联。即由于受苏联“红领巾”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常态课长期以“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听、记、读”为主要形态。

小结以上分析,B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时效情况是:占时多,主要用于对文本表层的讲解、提问或对话,教师课堂言语的整体时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习者主动、深度学语文的时空。

三、改进:以节制言语促深度学习

综上分析,节制、改进、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言语,是当下深化语文课学教变革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也是语文课上学生能进行主动、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

(一)“学时”>“教时”:以优化时间分配促节制

“听”教师讲解,一直是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听讲”为主的语文学习,一方面促生了教师课堂言语过多的现象,另一方面无疑削弱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因而,立足学习方式转换,促使语文课上的时间重新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制教师的烦琐言语。

传统语文课的主要困境是:高速压缩化的课堂教学与复杂、缓慢的真实学习规律之间存在着断崖式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课堂上虚假、浮浅地学语文的状况普遍存在。破解语文课这一困境的有效路径之一便是:从保障教师“讲析的时间”走向保证学生“主动学的时间”。也就是,每堂语文课上要保证每位学习者有较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机会及空间,以此引发其主动、深度地开展语文学习。

简言之,变革小学语文课首先得从“课堂时间分配”入手,而且分配的基本策略应是“学时”>“教时”。即把较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习者,让每位学生都能较充分地经历自主品读、互动探究、迁移应用等深度体验式学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助学”上,即转型为每位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设计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所以“学时”>“教时”应是语文课变革的首选维度,保障语文课上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深度的语文学习,探索的策略可以是:

1.调整、优化“教”的环节。每节语文课上教师的言语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配比至少守住1∶1的底线(西方国家母语课师生的课堂占有时间配比是1∶2)。控制教师烦琐、低效的言语行为,强调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同伴深入讨论及当堂练习应用等深度体验式学习。

2.有90%及以上的学习者处于具身学习的积极自主的状态,而不是被语文教师牵着学。提升每位学习者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含量。

3.教师课堂言语主要指向本节课语文学习的要点、疑点,以“有的放矢”的少讲、精言,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迁移应用等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及相关思维品质的发展。

4.兼顾学情,精心设计学习小目标,创设多样化、灵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各自的新收獲、新发现。

(二)“话多”≠“学会”:以教师内化自控促节制

《学记》有言:“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指教师只知照本宣科,并依赖言语灌输,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内心是否通晓明白。现实中教师课堂言语泛滥且低质的状况,自然催生了教师言语节制的必要性。

当今许多较为著名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加以明确的时间节制,如“10+35”教学模式。“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是指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但不要轻易发言,不要急于告知,而是要顾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空间。《学记》中提出的教师言语节制原则,其实质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观照。

可见,课堂上的言语从外在的强制走向内发的自控,是教师提升言语能力的必然之道。语文课上教师应“惜时如金”,掌握课堂言语的信息量、节奏感及时效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指课堂上教师需要有言语驾驭能力,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多少等要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需求而定。

有意义、有价值的语文课,理应引导学生经历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探索,及时地、举一反三式地当堂运用等主动学习体验的过程,使自身的认知、技能始终活跃在“能力边缘”地带,由此获得新发现,进行新建构。若要实现这样的语文课,就必然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位学习者都拥有充分自如地展开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不断试错、修订改进的时机,而教师的言语则聚焦在学习者“愤悱”之际,给予相机的点拨,促其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实现以教师的内化自控促进课堂言语节制,则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日常不断地锤炼、提升自身的言语能力及品质:丰富词汇量的储存,提升言语表达的精准性、生动性、感染力及现场驾驭水平。

(三)“学习设计”=“结构设计”:以转变课堂形态促节制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基本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沿着教学技术层面精益求精,不断关注及优化课堂结构的设计,这是一种“西医式”的课堂改良。“真正的学习,在于学习者自我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体验与感悟。”事实上,小学语文课堂的变革策略,应切实转变到从学生“学”的立场去实施“中医式”的问诊,即从“重结构”转向“重形态”,从“关注教”转向“关心学”,真正从“学为中心”的落脚点去探索语文课学教方式的变革。

这就需要在语文课上侧重学习者的“学习设计”。“学习设计”是为学习者系统规划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活动脚本。以学习设计替代教学设计,是未来新样态课堂的必然走向。

语文课上要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习设计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认知风格和学习历程,引导学生始终活跃在“能力边缘”地带,获得学习新发现。基本策略可以是:

1.学习目标设计删繁就简。学习目标越是清晰、精确,学生越能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方能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较完整的学习体验经历。

2.学习设计要注重语文学法的指导。创设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成熟的学习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输出”(说出来、读出来、算出来、做出来等)。

3.学习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探究未知”为出发点,运用“逆向思维”(Backward thinking)。依据确定的学习主题,设计具体的学习问题,并设计评价标准和“脚手架”,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或应用创新。

概而言之,语文课上教师的言语节制情况,是语文教师自身语言能力及素养的一个重要参数,更是当下变革小学语文课学教方式的直接突破点。语文课上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言语,而是应该“有的放矢”地少说、精言,把更多的时间“省”出来,还给学生,使其经历主动、深度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曾晓洁.教师职业语言能力是怎样的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8(8):120-125.

[2]李国亮.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及效度观察[J].语文建设,2018(2):78-80.

[3]礼记[M].崔高维,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22.

[4]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8.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310053)

猜你喜欢

量表观察语文课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语文课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