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分析研究

2019-03-20黄文学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寄主植物若虫成虫

黄文学

(习水县林业局 贵州习水 564600)

园林绿化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城市,还可降低城市噪音污染、净化城市空气,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上也有着明显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得到进一步扩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随着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为了弄清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发生情况,2015~2017年,作者对习水县辖区内园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习水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2015~2017年,分别采集习水县各大公园、主干道的昆虫,通过全面踏查和样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发现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有15种,并对昆虫进行整理、鉴定,对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还用到酒精、采集网、黑光灯、三级台、三角纸、镊子、剪刀、白乳胶、游标卡尺、放大镜、昆虫针、胶布、展翅板、回软缸、毒瓶、白色幕布、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的相关书籍文献、拍照显微镜、单反相机、标本盒。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制作

采集时间:根据昆虫活动时间采集标本。主要集中在5~9月进行。

采集方法:网捕法、震落法、搜索法、诱集法(主要是灯诱)。

标本保存:将野外采集的成虫放入毒瓶毒死后,放入酒精或纸包内带回标本室,针插、展肢,充分晾干后放入标本盒中保存。

标本制作:①针插,一般都插在昆虫中胸背板的中央偏右,既可保持标本稳定,又不至于破坏标本中央的特征。②整姿,昆虫针插好后,要对昆虫进行整姿,也就是将昆虫的触角、足、翅和腹部等摆正,使之与其自然状态相同。③晾干,将整姿后的标本放在通风处晾干。④插采集标签,从标签的正中插入,并用三级台的第2级高度来矫正采集标签的高度,并对标本进行归类并装盒保存。

1.2.2 标本观察与鉴定

用显微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各部分特征,将昆虫标本与已定名的昆虫标本相对照,与有关图谱相对照,与有关的描述资料相对照,利用现有的检索表进行检索,请有关专家鉴定,结合上述方法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园林植物主要害虫15种。

2.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危害症状:天牛以幼虫危害植物,成虫产卵及取食会危害枝叶,但一般不严重。树干受幼虫危害后,导管被切断或堵塞,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缩短寿命;在受害严重时,能导致树木迅速枯萎和死亡。

鉴定特征:体长18~38mm,宽6.0~12.5 mm,黑色,有光泽,略带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头部略小于前胸,从背部到唇基部有一条纵沟。触角鞭状,11节,第1节端部膨大,第2节最小,第3节最长,往后各节渐次缩短,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端部2/3黑色,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均呈灰蓝色。前胸两侧各有一个刺状突起,每个鞘翅上有大小不等白斑约20多个,鞘翅基部光滑无小突起。身体腹面及腿部均为蓝灰色。

寄主植物:杨树,柳树,栾树,悬铃木,桂树,槭树,桃树

2.2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危害症状:成虫取食嫩枝皮层及叶片,幼虫蛀食树干,由皮层逐渐深入木质部,蛀成斜向或纵向隧道,蛀道内充满木屑与粪便,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整株干枯死亡[1]。

鉴定特征:身体黑褐色或灰褐色,密布灰褐色和灰白色绒毛。体长32~60毫米,宽10~17毫米。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3,雌虫触角略比体长,各节下方生有稀疏细刺,第一至第三节黑色有光泽,有刻点和瘤突,前胸背有1对白色臀形斑,侧刺突大而尖锐,小盾片近半圆形。每个鞘翅上有白色或浅黄色绒毛组成的云状白色斑纹,2~3纵行末端白斑长形。鞘翅基部有大小不等颗粒。

寄主植物:柳、泡桐、桂花、枇杷、杨、苦楝、悬铃木、紫薇等。

2.3 褐圆蚧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

危害症状:危害树干、枝、叶和果实。枝干受害,表现为表皮粗糙,树势减弱;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叶片受害后叶绿素减退,出现淡黄色斑点;果实受害后,表皮有凹凸不平的斑点,品质降低[2~3]。

鉴定特征:雌介壳正圆形,扁,中间隆起;紫褐色。蜕皮位于中心,通常橙黄色或红褐色。介壳直径1~2mm。雄介壳色与雌介壳相同,卵形,介壳长0.8~1mm,阔0.75mm。

雌成虫体阔梨形,体长1~1.4mm,宽0.82~1.2mm,体表除臀板外均保持膜质。触角具1弯曲的毛,前后气门均无盘状腺孔。臀板短阔,端部钝形,末端有3对发达的臀叶,形状和大小相同,端圆,两侧平行,内外侧均具缺刻。

寄主植物:茶树、银杏、棕榈、杉树、松树、玫瑰等。

2.4 草履蚧Drosicha contrahens (Walker)

危害症状:若虫和雌成虫常密集于细枝芽基刺吸危害,致使芽不能萌发,或发芽后的幼叶干枯死亡。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在皮缝内或背风处隐藏,在树的向阳面活动,爬至嫩枝幼芽处取食。雄成虫不取食,雌成虫交尾后仍吸食危害树木[4]。

鉴定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达10毫米,背面棕褐色,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触角8节,节上多粗刚毛;足黑色,粗大。体扁,沿身体边缘分节较明显,呈草鞋底状;雄成虫体紫色,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翅淡紫黑色,半透明,翅脉2条;触角10节,因有缢缩并环生细长毛,呈念珠状。卵:初产时橘红色,有白色絮状蜡丝粘裹;若虫:初孵化时棕黑色,腹面较淡,触角棕灰色,唯第三节淡黄色,很明显;雄蛹:棕红色,有白色薄层蜡茧包裹,有明显翅芽。

寄主植物: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等。

2.5 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

危害症状:雌成虫或若虫群集在叶芽、嫩芽、新梢及枝干上,刺吸植物营养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枝条干枯,树势衰弱,严重时全株枯死。另外,虫体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排出“蜜露”,使寄主植物诱发煤污病,使叶片和枝条变黑,影响光合作用[5]。

鉴定特征:雌成虫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桔红色或暗红色。体表面生有黑色短毛,背面被有白色蜡粉并向上隆起,而以背中央向上隆起较高,腹面则平坦。触角11节,黑褐色,位于虫体腹面头前端两侧,第1节宽大,第2和第3节粗长,第4~11节呈念珠状,每节生有若干细毛。足3对较强劲,黑色胫节稍有弯曲;爪具2根细毛状爪冠毛,较短。腹气门二对,腹裂三个。雌成虫初无卵囊,发育到产卵期则渐渐生出白色半卵形或长形的隆起之卵囊。

寄主植物:刺槐、杨树、槐树、李树、桃树、榆树、樱桃等。

2.6 松针蚧Fiorinia japonica Kuwana

危害症状:用口针刺入松针组织吸取液汁,致使针叶枯黄,严重者松针枯死,林相似火烧一般,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连年为害造成树木死亡[7]。

鉴定特征:介壳雌介壳为第二亮点形成,长卵形,长1.0~1.8mm,宽0.4~0.6mm。第一亮点在前端,淡黄褐色,介壳略隆起,黄褐色,有的中间有暗褐色部分,覆薄蜡层,介壳周围有一圈白蜡线。雄介壳长形,长0.8~1.1mm,宽0.2mm。白色。蜡质。亮点在前端,黄色。成虫雌虫体长卵形,长0.8~0.9mm、宽0.4~0.5mm,第三、四腹节两侧突出,臀板淡褐色。臀叶2对,中臀叶凹入臀板内,互相轭连呈拱门状;第二臀叶分为2叶,内叶大,外叶小而尖。大线腺4对,围阴腺5群。雄虫体长0.8mm。桔红色。单眼黑色。触角和足发达,前翅透明,后翅为平衡棒。交尾器官细长。卵椭圆形,深黄色,长0.1mm左右。若虫卵圆形。1龄若虫体长0.2~0.45mm,浅黄色。单眼红色。触角5节,末节长而有螺纹。2龄若虫体长0.75mm左右。

寄主植物:雪松

2.7 螂蝉Pomponia linearis (Walker)

危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枝梢和茎叶。成虫秋末产卵时会用锯状产卵器刺破枝条表皮呈月牙状翘起,将卵产在其中,成虫密度大时会使枝条遍体鳞伤,易导致抽条,严重时可致幼树死亡。

鉴定特征:头部中央通过单眼去而膨大的纵纹、前缘的细横纹、复眼前内侧的大斑均呈深赭色;后唇基基部及端部1/3处深赭色,中央1/3处绿褐色,前唇基绿色;喙管达第2腹节后端。前胸背板中央较宽的两条纵纹两端合并,前、后缘、外片的外缘、后角及后缘两侧的斑纹和内片黑褐色,其余绿色或绿赭色。中胸背板中部的矛状斑、两侧的大形倒圆锥斑和较阔的亚缘斑均为褐赭色,X隆起的两侧为浅赭色,剩余部分为绿色或绿褐色。前、后翅透明,前翅结线明显,端室基横脉及纵脉近端部有深烟褐色斑点,外缘浅烟褐色,有斑点处的翅脉黑色。基室周缘翅脉及M、Cu脉近中部黑色,其余脉纹褐色,前缘基半部绿褐色,端半部黑褐色。腹部背面赭色或褐赭色,被白色和红褐色短毛;头胸部腹面绿色,腹部腹面前褐色、半透明。背瓣内侧圆弧形,外侧倾斜露出部分鼓膜;腹瓣横位,外缘与后缘圆弧形,内侧呈角状,左右接近或靠近。雄性尾节尾突很短,左右抱钩基部愈合,腹侧面有2对尖刺,外边的较短,里边的粗而长;尾节下叶发达、片状,为一对顶端靠近的长椭圆形的突起,下生殖板宽短。

寄主植物:桃、李、杏、柳、杨等。

2.8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

危害症状: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入嫩梢皮层和嫩叶吸取汁液,消耗养分与水分,使芽叶萎缩、硬化,生长缓慢,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向内卷曲,叶尖叶缘枯焦,以至叶片凋萎脱落。

鉴定特征:头冠黄色。复眼棕褐色,单眼位于头冠前缘,周围围以浅乳黄环纹。前胸背板半透明,前缘中部有不规则形浅乳黄色小斑,中后域黄至浅黄色;中胸盾间沟浅褐色。前翅黄绿色,前后翅透明。头冠前端弧形突出,后缘凹入,中长略小于复眼间宽,大于侧面近复眼处长度,冠缝明显,未达头冠前缘,颜面宽阔,宽度小于中长,额唇基、前唇基隆起,前唇基基半部宽度一致,端半部收狭。前胸背板中长大于头长,胸宽约等于头宽,中胸盾间沟短,略弧形弯曲,未达侧缘。

寄主植物:茶树、桃、李、梨等。

2.9 麻皮蝽Erthesina fullo (Thunberg)

危害症状:成虫、若虫均以刺吸寄主植物的嫩茎、嫩叶和果实的汁液进行为害。叶片和嫩茎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叶脉变黑,叶肉组织颜色变暗,严重者导致叶片提早脱落、嫩茎枯死。果实受害,果面呈现坚硬青疔。

鉴定特征:头部突出及背面有4条黄白色纵纹从中线顶端向后延伸至小盾片基部,头部前端至小盾片基部有1条明显的黄色细中纵线。触角5节,黑色,第1节短而粗大,第5节基部1/3为浅黄白或黄色,喙末节黑色,伸达腹部第3节后缘。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为黑色,有粗刻点及散生的白点,前胸背板前缘和侧缘为黄色窄边,前侧缘前半部略呈锯齿状,侧角呈三角形,略突出。胸部腹板黄白色,密布黑色刻点。臭腺沟缘较长而端部向上缓慢弯曲,成香蕉状。各腿节基部2/3浅黄色,两侧及端部黑褐色,各胫节黑色,中段具淡绿白色环斑,前足胫节端半部加宽,侧扁成叶状。腹部各节侧接缘中间具小黄斑,腹面黄白色,节间黑色,两侧散生若干黑色刻点,气门黑色,腹面中央具1纵沟,长达第5腹节。

寄主植物:梅、海棠、石榴、樱桃、无花果等。

2.10 珀蝽Plautia fimbriata(Fabricius)

危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均吸食嫩叶、嫩茎和果实的汁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落叶,树势衰弱。被害嫩梢停止生长,果实受害部分停止发育,形成果面凹凸的“疙瘩果”。

鉴定特征:体小到中型,椭圆形,有光泽,体布有黑色细刻点,头鲜绿,复眼棕黑,单眼棕红,小盾片鲜绿,末端色淡,前胸背板鲜绿色,侧角末端处常为肉红色,后侧缘处刻点较密而黑,前翅革片外域鲜绿,内域暗红色,刻点较粗大,色黑,腹下黄绿色,中央渐淡,足鲜绿。体长8~11.5mm,宽5~6mm。长卵圆形,具光泽,密被黑色或于体同色的细刻点。头鲜绿色,触角第二节绿色,3、4、5节绿黄,末端黑色。复眼棕黑色,单眼棕红色。前胸背板鲜绿,两侧角圆而稍凸起,红褐色,后侧缘红褐。小盾片鲜绿,末端色淡。前翅革片暗红色,刻点粗黑,并组成不规则的斑,腹部侧缘后角黑色,腹面淡绿,胸部及腹部腹面中央淡黄,中胸片上有小脊,足鲜绿色。

寄主植物:茶、梨树、桃树、李、杉、盐肤木、泡桐等。

2.11 星菱背网蝽Eteoneus sigillatus Drake et Poor[8]

危害症状:以若虫及成虫于桂花叶背面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正面出现密集的褪绿斑点,严重者全叶变黄白色,远看整个树冠一片灰白;叶背面则覆盖有一层污黄褐色的粘性分泌物,并有许多发亮的液滴状黑点,以及粘附在粘性分泌物上的许多若虫蜕皮。由于害虫分泌及排泄物的粘性大、糖分高,受害植株一般都伴生严重的煤污病。

鉴定特征:成虫体小型,带翅时体形呈长椭圆形,扁而薄,带翅 2.8mm×1.3 mm 左右。头黑色,极短,中叶强烈隆起并显著弧状向下倾斜;额刺及背中刺退化呈瘤状;后头刺细长、笋状并伸达复眼前缘;触角较粗短,4节,其中第 1、2、4节黑色,第3节棕褐色,上面着生稀疏的刚毛;前胸背板黑色、粗糙,具网状隆起纹,盘域圆鼓,具单龙骨状突起,无侧隆线痕迹;颈板前缘呈黄褐色且平截;三角突长三角形,后角端部呈黄褐色。前翅长过腹部,休息时缝后域重叠,翅外缘无细锯齿,Sc 脉波曲;前缘域 1 列网室,网脉黄褐色,但在亚前缘域中部外侧部位则为两列,且网脉亮黑色;翅面呈现 1 个醒目的、凸起的梭形黑斑;腹部黑色或暗棕褐色,其腹面凸出,而背面扁平稍下凹。足暗棕色或近黑色,胫、跗节颜色稍浅。

寄主植物:桂花。

2.12 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危害症状:幼虫蛴螬生活、危害于地下,具有隐蔽性,危害植物的根部,造成植株伤害;成虫仅食害树叶,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取食净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养分不能合成。

鉴定特征:前胸背板宽度不到长度的2倍,上有许多刻点,侧缘中部向外突出;鞘翅各具明显纵肋4条,会合处缝肋显著;前足胫节外缘齿3个,中、后足胫节距端距2个,爪为双爪式,中部有垂直分裂的爪齿1个,后足胫节中段有一完整具刺的横脊。卵乳白色,卵圆形,平均长2.5mm,宽1.5mm。幼虫体乳白色,3龄体长约31mm,头部前每侧顶毛3根,成一纵行,其中位于冠缝两侧的两根彼此紧靠,另1根则接近额缝的中部,臀节腹面只有散乱沟状毛群,由肛门孔向前伸到臀节腹面前部1/3处。

寄主植物:茶、梨树、桃树、李、杉、盐肤木、杨树、泡桐、草坪等。

2.13 鲜黄鳃金龟Metabolus tumidifrons Fairmaire

危害症状:幼虫为害植物根部,成虫危害植物叶片。

鉴定特征:体大型,略近卵圆形。头阔大,唇基前方略收狭,边缘上折,前缘中段微内弯并隆升,头上茸毛向头顶中心趋聚。触角10节,鳃片部雄虫由7节组成,长大微弯,雌虫6节组成,直而短小。前胸背板短阔,比较平整,由于茸毛粗细、色泽略有差异,常可见有5条纵宽条纹,中央及两侧条纹色常较深,前侧角钝角形,后侧角直角形或钝角形,后缘中段弓形后弯。小盾片大。鞘翅肩凸、端凸发达,纵肋一、二和四明显。臀板三角形,侧缘微波浪形弯曲,末端圆钝,常见微弱中凹。胸下密被绒毛。中足基节间有发达中胸腹突,伸达前足。前足胫节外缘2~3齿(雄),雌虫3齿明显;足端3爪不完全对称,以雄虫前足2爪差异最显,内大外小。

寄主植物:茶、梨树、桃树、李、杉、盐肤木、杨树、泡桐等。

2.14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

危害症状:幼虫为害,初孵幼虫先群集蚕食树叶,只食叶肉,残留叶脉,受害叶片被吃成网状,稍大后分散取食,可将叶片食净,仅留叶柄及主脉,造成树势衰弱。

鉴定特征:雌虫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虫体长13~15mm,翅展30~32mm。体橙黄色。头部与胸背黄色,腹背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前翅黄褐色,自顶角向后缘基部与端部斜伸2 条棕褐色细线,内侧1 条止于后缘近基部1/3 处,此线内侧为黄色,外侧为黄褐色;外侧1 条止于近臀角处。翅的黄色部分有2 个深褐色斑,以雌虫尤为明显。后翅淡黄色,边缘色较深。在翅尖前汇合于1点,内1条伸到中室下角,几乎是两部分颜色的分界线,外1条稍外曲,伸达臀角前方,但不达于后缘,横脉纹为1暗褐色点,中室中央下方1b脉上有时也有一模糊暗色点,后翅黄或赭褐色。

寄主植物:梅、海棠、月季、石榴、桂花、樱花、槭属、杨、柳树、榆树、白兰、红叶李、悬铃木等。

2.15 木橑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危害症状:幼虫危害,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和孔洞,稍大吃光全叶,仅残留叶柄。

鉴定特征:长20~25mm,翅展50~70mm,体黄白色,头部橙黄,胸背及腹端着生橙黄色毛。触角雄蛾锯齿形,丛生纤毛,雌蛾线状;下唇须短,黑褐色。额、头顶、胸部背面黄至黄白色,有黄褐和灰色斑点,腹部背面灰白色,有灰斑,臀簇黄色。翅底白色,其上散布大小不等的灰色斑点和短纹,在前翅和后翅的外线上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往往隐显变异很大,前翅基部有一个大圆橙斑,灰斑变异很大,暗色型斑纹密集甚至连成大片灰褐色,前翅基部有一橙黄色斑,内有褐纹,一般中室端有大灰斑,翅端有橙黄色带及2列褐斑,后翅有时部分断开为分散的斑。

寄主植物:月季、石榴、桂花、樱花、槭属、杨、柳树、榆树、悬铃木等。

3 防治

3.1 天牛类防治

3.1.1 人工防治

在成虫产卵期或产卵后,检查树干基部,寻找产卵刻槽,用刀或锤敲击,杀死卵和幼虫;对生长在树干的幼虫,待幼虫长大后蛀入木质部,用铁丝伸入蛀孔,再将钢丝顺着虫道孔往更深处延伸,以便用钢丝刺杀幼虫;组织人工捕杀树冠上的成虫。

3.1.2 清除虫源树

于秋、冬季节或早春砍伐受害严重的林木,并及时处理树干或树根的越冬幼虫和成虫,消灭虫源。

3.1.3 灯光引诱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50 W高压汞灯或20 W黑光灯进行诱杀。

3.1.4 引诱剂诱杀

利用害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源的引诱剂诱杀害虫。

3.1.5 白僵菌防治

每年4月下旬在林间喷洒100亿孢子/g的白僵菌纯孢粉。

3.1.6 寄生性天敌防治

利用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进行生物防治。6月上旬~10月上旬,将管氏肿腿蜂或花绒寄甲放入放虫盒中,将上面的开口打开,用图钉固定在排粪孔附近。每棵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0头或管氏肿腿蜂100头左右。每隔60天释放1次,一天中最佳的释放时间是在晴天17∶00~20∶00时进行。阴雨天不适宜释放。

3.1.7 涂白

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用石灰5公斤、硫磺粉0.5公斤水、食盐0.25公斤、水20公斤充分混匀后涂于树干基部。

3.1.8 化学防治

幼虫危害期用铁丝将蛀孔内粪屑挖空,然后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6%虫线清乳油100~300倍液5~10毫升注入孔内,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或在成虫发生期,对集中连片危害的树木树干喷洒25%灭幼脲5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倍液。

3.2 金龟类害虫防治

3.2.1 人工防治

依据部分种类具有假死性的特点,于黄昏在树下铺塑料布或放置水盆,摇摆树枝,将振落的金龟子迅速收集扑杀或喂鸡。

3.2.2 农业防治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4月前尚未羽化时水淹林地,可淹死地下幼虫和蛹。

3.2.3 灯光诱杀

在5~7月成虫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3.2.4 糖醋液诱杀

利用金龟子对糖醋液的趋化性特点,取白酒、红糖、醋、水按1∶1∶4∶16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敌百虫,悬挂林间可有效诱杀成虫。

3.2.5 药剂防治

在成虫出土后几天,此刻成虫不飞翔,可用毒死蜱、辛硫磷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喷洒地上进行杀虫;或在成虫盛期,于每晚黄昏对树冠喷雾。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

3.3 鳞翅目害虫防治

3.3.1 灭除虫茧

根据鳞翅目各种害虫结茧习性与部位,于冬、春季在树木上和附近的松土里挖虫茧,集中销毁处理。

3.3.2 人工捕杀幼虫

在5~10月幼虫发生期,利用部分幼虫聚集危害的特点,组织人工捕杀。对树冠上的幼虫,也可利用其假死性振落后捕杀。

3.3.3 灯光诱集

鳞翅目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3.4 引诱剂诱杀

用植物源和性信息素引诱剂进行引诱诱杀。

3.3.5 化学防治

幼虫期用100亿孢子/g白僵菌粉剂喷粉防治,或100亿孢子/g 的Bt制剂兑水100L在潮湿条件下喷雾防治。幼虫盛发期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

3.4 半翅目害虫防治

3.4.1 灭除虫茧

摘卵块和初孵若虫,成虫卵多产在叶面或果实上,容易发现,在初孵若虫未分散前都可查找摘除。

3.4.2 捕捉成虫

清晨、傍晚或阴雨天,成虫多栖息在树冠外围叶片、果实上,不活泼,容易捕捉消灭。

3.4.3 适度修剪

使树冠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强树势。

3.4.4 灯光诱集

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杀虫板进行诱杀。

3.4.5 树干注射法,

在害虫发生严重的园林,在越冬雌成虫虫体变大之前,从地面开始测量,到树身 50 厘米处的地方与树体垂直并且深度以达到树干髓部为标准,钻一个小孔,再借用医用针管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6%虫线清乳油100~300倍液5~10毫升注入孔内,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或在第一、二代若虫期、成虫期,采用5%可湿性吡虫啉粉剂1500倍或25%的溴氰菊酯1500倍或0.5%的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蚧虫类可在水剂中添加洗衣粉或增效剂提高药效。

猜你喜欢

寄主植物若虫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玉米象成虫对β-细辛醚中毒的行为反应及杀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