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2019-03-20□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设置融合

□刘 丽 李 响

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是国家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推广实施必须以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前提,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高等学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培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对于创新创业者来讲,完善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时机和创业方向以及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断的知识积累是创新创业者的必要条件。因此,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抛弃传统的专业教育,将二者进行割裂。相反,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果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与现有的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制度。就现状来看,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二者不能有效融合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轻视创新创业教育导致的。我国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并没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促进二者融合的制度,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始终难以均衡,不能有效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没有与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有效融合。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开设在选修课程里,有些课程甚至是为了顺应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而开课,并没有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效融合,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创新和创业方面综合能力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等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没有固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导致高等学校的这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同虚设,现实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真正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导致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能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缺乏,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是校内的辅导员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兼职,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工作经验。正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工作的经验,大多数的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知识掌握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导致这些创新创业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同时又失去了创新创业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

(四)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性教学。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育环节都会设置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但是实习实训环节中很少有单独开设的针对创新创业环节的实践课程,而且很多的实习实训课程都是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的案例作业,并没有将实习实训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创新创业环境,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不能够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高度有效融合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建议

(一)完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制度。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高等学校必须要转变现有的办学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专业教育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之中。高校应该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提高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积极探索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高等学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进行设置的同时,应该尽量把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课程融入到各个专业的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推进二者相互融合。高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创新创业选修课,必修课环节学生必须学习,选修课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这样的设置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又同时在课程设置环节实现二者的高度有效融合。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时,要体现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在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建设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第一,大力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意识和个人的综合能力,积极鼓励广大创新创业方面的专职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第二,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定期选聘优秀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学术论坛交流,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三,高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学生的创业导师,以企业家进课堂或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又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性教学。第一,各个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室建设,为有创新创业想法和激情的学生提供真实的虚拟仿真的比赛场地,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第二,加大力度建设校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以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形式进行长期合作,积极引导学生进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流程并感知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希望对于实现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设置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融合》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