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柑橘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实践
——以前小桔创意农场为例

2019-03-20黄桂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乐学柑橘农场

□黄桂利

一、引言

上海柑橘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崇明长兴岛等地区成功突破柑橘分布北缘低温临界线的地域限制,使上海成为我国柑橘适宜种植北缘新地区。长期以来,作为上海地区主栽的四大果树(柑橘、桃、葡萄、梨)之一,柑橘不仅是上海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是上海的经济林,更是上海城市建设重要的生态林,在上海的水果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柑橘种植面积更是达到顶峰的16.8万亩,跃居上海四大果业之首。但是,随着消费者对果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上海柑橘面临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年积温偏低、光照不足、地下水位偏高等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使用除草剂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有机质含量低、粗放式管理、科技投入水平低等因素,限制了上海柑橘品质提升。同时受到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影响,上海农产品价格地板也在不断上升,伴随着上海柑橘园树龄普遍偏高,近年来冻害、黑点病发生严重等一系列原因,上海柑橘产业逐年萎缩,目前上海地区柑橘种植面积已不足7万亩。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产量提升的方法提高上海农户的收益,较其它地区缺乏竞争力。上海农业的发展应该趋利避害,利用好上海大人口、高经济水平的优势,把品质提升和多功能化作为上海农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从1991年起,上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始兴起,出现了诸如南汇桃花节等农业文化旅游产品,这一时期产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发展较慢;到了2003年,上海休闲农业出现井喷式发展,景点大幅增加,初现集群效应,但这一时期的休闲农业形式单一,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从2013年开始,人们逐渐转变发展观念,景点增加速度变缓,功能开发和品质提升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在产业延伸以及产业与科技的结合上仍有很大的不足。

二、农场创立理念及位置条件

“前小桔创意农场”成立于2014年9月27日,旨在推进上海柑橘转型发展,建立上海柑橘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示范区,紧抓上海柑橘的科技提升和产业转型发展,为上海现代绿色农业和柑橘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农场设定了“一产升级、二产突破、三产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以“环保、创意、乐学、科技”为核心理念,打造柑橘“产、学、研、游、创、教”六位一体产业链。

农场坐落于上海崇明三岛中的长兴岛,位于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西入口,占地354亩,距离上海青草沙水源地仅1公里,环境优美,自然条件良好。同时,农场距上海市中心仅有1小时车程,处于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距离范围内。

三、协同发展三大业务,实现产业融合

一二三产融合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前小桔创意农场”位于中国柑橘生产的北缘地区,同时也是上海柑橘的主产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农场借助这一特色,紧抓柑橘主题,形成发展聚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外延伸,落实一二三产具体业务内容,逐步形成了柑橘创新、文化创意、自然乐学三大业务板块。

(一)柑橘创新。农场以柑橘作为发展的核心,对柑橘挖掘的宽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农场未来发展的高度。“前小桔创意农场”在其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坚持把柑橘创新作为三大业务板块中的基础、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主抓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产业提升,科技先行。上海地处中国柑橘种植北缘区域,如上文所述,较浙江、湖南等柑橘优势产区,有不少不利因素,导致了上海柑橘品质较低的局面。品质是现在果品市场竞争的关键,品质的劣势导致目前整个上海地区的柑橘竞争力严重不足,限制了上海柑橘的未来发展,对柑橘产业链建设也是严峻的挑战。“前小桔创意农场”依托并联合上海前卫实业、上海柑橘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校,建立柑橘科技种植示范与推广区,希望能通过科技和管理的投入,提升上海柑橘品质,重塑市场竞争力。例如设计建造简易温室大棚,提高积温,阻隔雨水,提高柑橘品质;推广根域限制技术,隔绝地下水,增加果实糖度,限制根域生长,实现早产丰产。经过4年的时间,“前小桔创意农场”目前已经在32个标准化试验区集成了16项柑橘创新种植技术,形成8大种植创新推广模块。

此外,通过温室栽培技术,选择适宜的砧穗组合,很多原本无法在上海地区种植的柑橘品种也被成功引进,包括“红美人”、“不知火”、“春香柑”等。此举丰富了品种结构,解决了少数几个品种大面积种植、成熟期集中、采收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同时,更多的品种和更长的采摘期,也提高了崇明柑橘农业旅游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在柑橘品质和品种创新的基础上,“前小桔创意农场”积极探索种植合作模式创新,建立了“博士农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合作体系,利用自身上海农民田间学校的号召力以及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已和崇明地区多个柑橘种植大户签订技术支持和产品收购协议,以技术、管理、营销带动农户柑橘生产技术和品质的提升,拉升橘农种植经济效益。

在柑橘深加工创新方面,“前小桔创意农场”利用社会技术力量,推进产业转型深度发展,延伸柑橘产业链,提高柑橘产品附加值。这种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在前期借助社会成熟的技术力量,产品质量上更能够得到保证。目前农场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产品包括:桔普茶、橘子饮料、橘子酱、橘子手工皂、橘子片等。这些柑橘产品的开发对于其整个柑橘产品框架的构建十分重要,不仅丰富了农场的产品体系,而且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创收来源。同时,这一系列柑橘产品的开发,既可以帮助农场为一部分产量增加附加值,还可以有效消化在柑橘疏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青果,对拉动整个产业链经济效益有巨大的作用。

(二)文化创意。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真正把文化、创意作为主要业务的并不多。“前小桔创意农场”坚持科技、文化、创意、生态并举,通过文化挖掘、创意开发,丰富“前小桔”品牌内涵,提供消费者更多的互动体验方式。

“前小桔创意农场”以上海柑橘发展历史为原点,溯源而上,挖掘中国及世界柑橘文化,着力打造上海首家“柑橘文化主题馆”,以期带动柑橘文化拓展延伸。该主题馆作为一个全天候柑橘文化综合展示中心,通过多媒体展示、五感体验、柑橘产业小装置等相关具体设施设备,支撑“前小桔创意农场”的文化客需。

创意开发是文化挖掘的进一步扩展,“前小桔创意农场”利用各类创意元素,开发包括柑橘主题数字文创产品、柑橘主题虚拟现实文创产品、柑橘主题事件活动、自然生态文创衍生品等,同时系统打造区域特色所独有的卡通形象,建立统一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形象识别系统),围绕柑橘文化,开发品牌动漫衍生产品,诸如《前小桔历险记》和《我在路上》音乐剧等。这些形式的创意开发不仅让“前小桔创意农场”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生动有趣,而且为文化创收夯实了基础。

(三)自然乐学。自然乐学是农业休闲在“前小桔创意农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前小桔创意农场”以“亲子-自然-乐学”为自然教育理念和特色,以“自然营建”为产品特色,形成“自然营建、自然艺术与自然认知”一干两枝的乐学发展架构。从亲子自然认知出发,增进亲子与自然的亲近感;从好奇心启迪出发,通过在自然中的发现与创造,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与珍爱自然的意识;以“认知—参与—实现—留下—分享”为路径,增强亲子的合作意识、情感交流,提升孩子的行动力与创造力。目前农场相关的自然乐学活动包括有柑橘认知、蔬菜认知、种植体验、休闲采摘、橘木乐手制作及小桔灯制作等。

“前小桔创意农场”在三产融合发展的探索中,始终紧抓一个主题,形成合力。在确定主要业务板块时,不仅考虑了业务本身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还关注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各项业务之间和谐统一、重点明晰,能更好地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柑橘创新作为“前小桔创意农场”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文化创意、自然乐学发展提供原材料,塑造竞争力。而文化创意不仅依靠柑橘创新,反过来也为整个柑橘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活力;同时,通过文化创意的修饰,柑橘创新得以更好地服务于自然乐学业务。自然乐学业务板块的确立,明晰了其在休闲板块的主攻方向,深化了农场“环保、创意、乐学、科技”的核心理念,树立了产业健康、快乐的积极形象。

四、结语

都市农业多功能化发展是上海农业发展的时代方向,上海柑橘产业的发展要发挥上海信息、人才、金融、科技、文创、市场优势,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走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综合提升产业经济效能、生态效能、品牌效能、人才效能。“前小桔创意农场”立足于上海柑橘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紧抓一个柑橘主题,坚持三产融合的时代方向,从柑橘创新、文化创意、自然乐学三大业务板块着手,对重振上海柑橘产业,推动上海地区农业转型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乐学柑橘农场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农场假期
农场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一号农场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浙江柑橘》(第32卷)2015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