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

2019-03-20□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认同感专业技能幼儿教师

□齐 敏

当前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创新,我国师范教育制度也逐渐调整,由三级师范教育转向为二级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培养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师范教育体制逐渐被专科及本科层次的高等师范培养体制所替代,并且综合大学以及各大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进一步扩大了招生名额。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二胎政策的放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呈现多样化需求,虽然看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问题,例如就业后工作难以稳定,公立幼儿园数量较少,工资待遇较低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并予以相对的指导和帮助。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一)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

1.薪酬福利待遇较低。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其他事业单位工资,或者是中小学教师工资相比薪酬偏低。由于幼儿教师的薪资较低,所以让大部分学生考虑其他职业,特别是男生,由于我国传统的观念,认为男性应当承担社会重要角色,以及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特别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得大部分男学生认为自己的收入必须比女性高,才不失面子。由于这些因素的干扰,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极为重视经济收入,但是幼儿教师的薪资较低,使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选择就业时并不愿意当幼儿教师。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并未融入义务教育阶段,所以社会各界并未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大部分人们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带孩子玩耍,幼儿园就是托儿所,所以幼儿教师并不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相比较中小学教师而言,社会地位大大降低,也不受他人尊重。

3.工作量大且存在职业风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经过实习,体验幼儿教师的工作劳动任务及工作环境,才能够就业上岗,但是部分学生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并且存在职业风险。例如现阶段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里娇生惯养,在幼儿园无论是磕着还是碰着,家长都会找幼儿教师的麻烦,让幼儿园负责。根据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难以胜任这样的繁琐工作。

4.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较小。幼儿教师与其他工作有所不同,就业年限较短,部分幼儿园要求幼儿教师在35~40岁左右便退出一线工作,但是中小学教师40岁则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力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之幼儿教师的岗位晋升较难,当前,我国仍然采用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评职称的方式,由于名额与比例的差异,所以两者间的差异也更加显著。

(二)学生高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产生的抑郁和焦虑心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专业的四年学习,对于就业期望较高。特别是大城市或者是在省会城市上学的学生,会选择有事业单位或者是公办幼儿园,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早教机构或私立幼儿园。近几年,虽然学前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力度,但是却并未有效增加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数量,只是增加了大量的私立幼儿园,当前我国私立幼儿园的数量约占幼儿园总数的80%,由于学生的高就业期望,使学生都将目光聚集在工作稳定且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公立幼儿园,但是大量的毕业生,较少的工作岗位,产生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会使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此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历多次的求职失败,从而产生抑郁和焦虑心理,甚至更有学生出现头痛或食欲不振、失眠现象。

(三)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学生在就业中会以周围的同学就业情况进行暗暗对比,例如谁谁找到了哪一份工作,工资待遇是多少?工作环境有多好?既工资高又有事业编制等。由于学生间的盲目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心中的就业期望值难以降低,认为必须比其他同学发展得更好,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也并未科学合理的选择就业机会,导致学生遇到稍差条件的工作机会便会放弃,进而错过良好的就业发展前途。

(四)专业技能尚未扎实,产生自卑心理。部分区域经济欠发达,教育设施尚未完善,学校内的相关技能训练场地与设备,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且部分学校并未重视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技能的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师范技能。当前幼儿教师招聘都需要相关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考试,包括笔试与面试两个环节,部分学生为有效掌握笔试知识及内容,所以也无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需要展示唱歌或者是弹钢琴、跳舞等幼师专业技能,部分学生在高校四年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掌握专业技能,在面试中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遭到拒绝,由于协商多次的求职失败,会使学生觉得不如他人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害怕拒绝考试,此种心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日后发展,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就业焦虑心理。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使学生热爱职业。提高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专业的情感认知,从而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行动和努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专业认同感能够使学生自觉规范学习行为,加强情感的有效投入,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以自己的专业作为日后的就业对象,在这一条道路上持续发展。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也包括对将来职业的认同感,所以学生能够明确就业取向,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就业满意度紧密相连,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能够使学生投入幼儿教育事业,并且坚定当幼儿教师的信念,才能够稳定社会发展队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切实减少幼儿教师人才的流失。

(二)科学合理的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就业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但是却并不等同于降低学生的期望值,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业目标,才能够使学生冷静的分析,准确了解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的岗位,有效避免盲目攀比心理的滋生。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就业观以及择业观,鼓励学生敢于到私企锻炼自己,发挥特长,敢于到基层、西部、农村就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应当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也应当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在大一期间便了解自己的专业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认清就业形势,知道必须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发展观念。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学习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重视专业课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多元化需求。在大学二年级时,应当鼓励学生去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不仅要学习好专业技能,也应当拓展各项技能的学习范围,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大三则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前途,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学习。大四则教给学生具体的求职技巧,提供多元化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参考工作。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评价自我,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方向寻找合适的岗位与地域。同时应当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效入手,了解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不断的完善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寻找机遇,根据自己的择业标准来有效筛选。

(四)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信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也应当扎实专业技能,同时学校应当培养专业师范技能,有效改革课程标准,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技能的学习,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考教师资格证,也应当通过营养保健师、育婴师等资格证书,也可以选择英语、钢琴、计算机等专业证书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加竞争优势,使自身能够在日后的就业选择中,变得更加自主,从而增加就业信心。

(五)积极有效的调整心态,促使学生主动就业。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与失败是常事,所以学生必须要调节自身的心态,能够以自信乐观的态度主动就业。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或者是朋友、父母、教师沟通交流,也可以选择娱乐,或者是运动的方式,释放就业压力,消除抑郁及焦虑情绪,遇到问题时必须科学合理的归因理性面对,客观评价。既不过分消极,也不过分自卑,正确面对自身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要定得过低,要积极主动的寻求就业机会,充满信心,并且敢于挑战。在应聘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磨练自己,才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所以高校在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到自身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高校与教师也应当创新就业心理指导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与专业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发展主动权。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专业技能幼儿教师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