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3-20龚宇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证书应用型大学生

□龚宇婷

一、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大学生不能认识到就业严峻的这个现状。而且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现状,很多大学生会表现出自卑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可能来源于他们所在的学校不是名校,也有可能是因为自身专业不够热门,或者他们感觉自身条件不如其他同学。再加上如果在面试中,遇到多次失败的情况,他们就会对自身产生怀疑,转而变为自卑心态。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不能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优势。最终使得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大学生渴望毕业就有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水平。他们不愿意从小事做起,总是幻想着一夜暴富。在这种心态下,不愿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更加造成了找工作难这一局面。

面临毕业,也有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急躁等心理状态,他们往往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会影响人生的道路。在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他们遇事不能冷静,不能沉着分析,甚至会产生偏激的看法,这就可能导致报复学校,意志消沉,酗酒等行为的发生。而且他们中一部分人还会过分依赖老师和长辈。对于老师,他们总觉得老师应该给自己找好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工作是个人问题,学校或者老师并不能帮我们解决,他们也并没有责任为我们解决。对于家长,他们过分依赖家长的意见,没有自我的主见,迟迟不做决定,导致错过好的机会。

(二)大学生认知问题。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不成熟。直到今天,他们依旧认为有足够的学历,有足够的证书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大学里,各种考证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很多同学,并不管自身是什么专业,只要可以考的证书,他们都会考一遍。但是在这同时,他们忽视了社会活动和实践,导致自己成为两脚书橱。这样子的人在就业市场中丝毫不占优势。笔者从事的猎头行业接触的很多公司,他们在选择候选人的时候,普遍有一个要求,即可以顶岗。可以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行业都有充足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大部分岗位花费时间精力培养一个可能将来会跳槽的新人,不如直接去选择市面上那些有过工作经历,可以立刻上手工的熟练工作人员。某种程度上,证书或许并没有实战经验更加重要。另外,高校扩招导致很多人就业观念和社会需求并不平衡,他们对于自身所学的专业还有自身的发展前景都是属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又不能够正确地分析高校扩招的结果,由此便极其容易产生自我认识不清,造成就业困难的结果。

二、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政府方面。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立法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来确保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这类政策应当符合国情,贴近大学生日常。然后教育部门才能根据相应的文件政策,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予以正确合适的调整。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督及管理,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不走歪路。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参考1976年美国颁布的《均等就业法案》,还有关于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生计教育法案》和《学校就业法案》。我国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但是这些并没有彻底的、在根本上动摇我国目前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局面。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薄层面,没有从根本上发现我国目前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改进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局面就需要加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让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实际上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

在资金方面,我国应加大对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据统计,我国的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经费不足大学生学费的1%。而在美国,每年的职业生涯管理和辅导经费达到了学生教育经费的5%,另外还有其他的社会捐赠部分。这些资金成为美国很多机构运营的经费之一。我国应当增加对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拨款,另外,应该发动社会对我国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经费支持。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对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课程的质量。

(二)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我国应从小学开始就给学生灌输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丰富学生的课程,而不是在单一的灌输学术知识为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们从小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促使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使之成为将来职业选择的一个目标。到了中学阶段,我国不应当在以纯粹的分数为导向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白个体的差异性,不将学生用一样的思维模式禁锢。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发展每个人的特性。目前我国在这一点上做的是最不够完善的。我国的教育制度,使得分数成为判断一个学生的最根本标准。学校也为了升学率等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的中学年代,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我来上”。当然说出这句话的往往是主科目任课老师。是的,在分数面前,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特性,课外活动不再重要,甚至于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体育课也会被剥夺。由此可见,分数在我国是无可取代的地位。这也造成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无法开展的原因。到了大学,先不用说,很多人在高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该选择什么专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对自身并没有明确的认知。

他们只是按照以往的学习经验,老师教什么学什么。空余的时间在迷茫,在不知所措。身边的人干什么也就跟着干什么。学校里出现了某某证书的宣传,不经过思考,就会一窝蜂的过去考证。经常会出现有数学专业的同学过来考人力资源证,有土木专业的同学前去考教师证。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等到他们就业的时候,才会猛然发现,其实这些证书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没有任何用处。到了大三,大四,大部分同学才开始有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这些是有着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但是我国学校在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方面的教育仍然是不专业,不全面的。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自身胡乱规划,或者是本来就迷茫的心里更加是一团乱麻。

三、结语

我国高校应当系统的,完善的建立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增加专业的大学生工商管理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因人而异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就业指导、岗位提供。

猜你喜欢

证书应用型大学生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收录证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收录证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