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肥胖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2019-03-20王慧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下腹肠系膜

王慧群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已多有报道[1]。在社会生活、营养诸多因素影响下就诊的患儿中肥胖而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笔者对189例肥胖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归纳,以期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再肥胖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肥胖患儿189例,其中男112例,女77例,年龄20个月~10岁,平均年龄(4.9±1.5)岁,所有患儿均以腹疼为主诉就诊,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脐周和/或右下腹疼痛,42例伴有恶心、呕吐,38例伴发热,17例有腹泻,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消炎治疗后进行对比。

1.2 方法

使用东芝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4~10MHz)线阵探头扫查,患儿取仰卧位,对于能够配合患儿探头稍用力加压,配合深呼吸,不能配合患儿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睡后再进行扫查。发现肿大淋巴结时记录其位置、数量、形态、大小,纵横比,边缘及内部回声,观察期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所有患儿常规抗炎治疗后均进行复查,对比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数量及内部血流情况。

1.3 纳入及诊断标准

应用身高标准体重法,采用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凡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即纳入[2]。

以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显示≥2个以上淋巴结,淋巴结长径>10mm,短径>5mm,长径/短径(L/S)比值≥2为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3-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淋巴结数目、大小等计量资料实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2例患儿于清醒状态下适度加压探头配合深呼吸完成检查,47例行水合氯醛灌肠后睡眠中适度加压探头完成。所有患儿均可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95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50例肿大淋巴结位于脐周,另有44例再右下腹和脐周均发现肿大淋巴结。各部位肿大淋巴结簇状或串珠状排列。纵径:11~18mm,横径:5~12mm。纵横比<2,肿大淋巴结内可见呈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如图1、图2)。所有患儿均经过3~7天的抗炎治疗后复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应部位肿大淋巴结数量减少,原肿大淋巴结纵径、横径明显缩小。纵径:5~10mm,横径:3~5mm。纵横比<2,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表 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前后结果对照表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道。是小儿常见腹痛原因之一。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常见于冬季和春季,以脐周及右下腹疼痛为主诉症状。多为阵发性疼痛,近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功能旺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明显。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收集沿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走行淋巴管的淋巴液,并且回肠远端的肠系膜淋巴结非常丰富,肠内容物由于回盲瓣作用,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故毒素及细菌代谢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5-6]。而且上呼吸道感染后毒素也可沿血循环到达回肠远端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前来就诊的患儿中越来越多的出现肥胖患儿,腹壁相对略厚,脂肪组织略多,本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采用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凡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患儿纳入本研究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肥胖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表现,笔者体会适度加压,配合深呼吸,所有肥胖患儿均清晰显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下腹肠系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