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的扩散过程:基于三阶段模型的分析①

2019-03-20何长辉刘锐金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橡胶树市县橡胶

何长辉 刘锐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571101)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优良品种是高产优质和农民收入的基本保证。一个好的品种从培育到为广大种植者使用,一般会经历品种认知、说服、决策、执行和确认等较为复杂的扩散过程。对于生长周期长的作物而言,新品种扩散更为漫长。橡胶树生长周期一般超过30 年,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到农户实际采用,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E.M.罗杰斯对创新技术扩散的深入研究表明,技术扩散不仅仅与技术本身有关,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更需要考虑技术采用者所在地区的风俗、文化、技术扩散的距离以及技术接受者的个体特征。海南橡胶树优良品种的推广过程中,中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新品种以及其他与橡胶相关的生产技术使用方面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橡胶树是海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在中西部市县,橡胶是大部分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但目前海南省广泛种植的品种仍以国外引进的PR107、RRIM600 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橡胶总面积的60%以上。自主选育的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研879、大丰95 等优良品种未普遍推广。热研73397 因具有抗性强、速生高产等优良性状,在海南推广面积超过13.33万hm2,成为推广面积最大的自主选育品种。

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少有对橡胶树品种认知、采用行为的研究,而其他关于新品种采用的研究也较少突出对过程的分析。何长辉等[1]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植胶农户新品种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任克双[2]分析农户品种采用意愿和过程发现,种植规模、经销商提供的促销服务、农户对经销商的信任、农户对农业行政事业部门的信任、农户年龄是农户采用意愿和采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为例,构建三阶段模型,重点分析品种扩散过程中,技术以外的因素对农户品种认知、采用行为和采用比例的影响,以便更好服务技术推广。

1 研究假说

1.1 理论基础

扩散是指项目发明通过特定渠道在社会系统成员中不断被交流的过程,因此,技术扩散是一种以社会科学中行为改变模型为背景的交流理论,代表一种更广泛的应用型观点[3]。创新扩散四大要素包括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农业知识扩散的主要渠道是推广服务,从技术推广服务获取信息,从接受常规培训和经常外出学习的农户那里获取建议,实地培训,农业电视广播节目,销售人员,当地政府部门官员,研究人员,杂志等。

对于农业创新来说,商业推广人员只适合在认知阶段和执行阶段(如农户会购买少量的种子进行尝试性种植)扮演沟通来源的角色,在其他阶段则是行不通的。在认知和执行阶段,农户非常依赖推广人员提供关于“如何使用”的知识,而推广人员的可信度可能止于此,无法扩大到转变他们对创新的态度上。具有说服力的可信度,更多源于周边农户的试验而不是商业性推广人员,以及其它非营利性的渠道。20 世纪初开始,美国农业发展局的推广人员就在农村耕地上进行农业创新示范,例如在两块地上示范施肥和不施肥的玉米,收获季节的时候,推广人员请农民帮忙收割,进行统计分析。农地现场示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扩散策略,特别是在可观测性创新的早期阶段。

Linder 等将农业技术扩散描述为发现、评估、尝试3个阶段。农户使用一项技术之前首先是要关注这项技术的存在,从发明到农户关注的期间即为发现阶段。技术所蕴含的风险是导致新技术采用率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要关注相关的技术,即发现技术,包括培训、各种媒介宣传、邻居等;其次是评价技术,评估使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自己的可接受程度;最后是采纳使用。

关注阶段

尝试阶段

采纳阶段

YiAwa、YiTry、YiAdo都是二元变量,显示农户是否实施相关的行动,Xj代表各解释变量,如信息获取渠道、金融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过程的因素,Pi是参与特定项目情况,如参加技术培训、示范项目、获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1.2 研究假说

舒尔茨指出,没有扩散,创新不可能有经济影响。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在空间上的一种传播。不同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是技术得以扩散的基本前提。而扩散的关键原因是发达地区技术溢出和落后地区技术的需求双方共同作用导致。落后地区试图快速发展经济,客观上对于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是有强烈需求的。在这样的供需之间,就形成了技术扩散场的场源和技术吸收体。在技术扩散场中,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是场源。潜在采用先进技术的落后地区就是技术吸收体。距离扩散源越近的位置,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技术扩散的进行。扩散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场在空间分布的强度和空间区域本身的势能。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橡胶所)是专门从事橡胶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公益性科研机构,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本文研究的橡胶树新品种热研73397 正是该单位选育的品种。因此,橡胶所可以被视为热研73397新品种的扩散源,该新品种的扩散过程中,儋州市地区的植胶农户相较其他市县农户有地缘优势。更容易对新品种形成认知,获取优良品种更为容易。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1:靠近技术扩散源的技术吸收体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有先天的地缘优势,位于儋州市的橡胶种植户比其他市县的农户更容易认知该品种,在品种获取和采用比例上更高。

从技术吸收体本身来分析,语言、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对农户的品种认知、采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术吸收体即橡胶种植户的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民族属性上,而民族属性在海南各市县分布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少数民族,随着历史发展人口逐步迁移到海南中部和南部地区,而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不同市县民族人口差异较为明显,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和语言。技术扩散过程中,推动技术扩散的人员几乎都是汉族人口,这与我国橡胶种植业发端有关。20 纪50 年代,由转业军人、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农垦队伍和科技知识分子开始分散到海南各个市县开始植胶事业,以应对西方对中国的橡胶禁运封锁。民营橡胶则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在技术方面主要依赖于科研机构和国有橡胶农场。在橡胶树技术扩散过程中,语言无疑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种植户中的汉族人口,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在品种认知、采用方面更具优势,而黎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则可能缺乏这样的优势,而不容易形成对品种的认知。此外,本地的黎族人口长期以来形成的采集、狩猎和刀耕火种为主的生产生活习惯,在农业耕种方面与汉族人口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不同程度制约了橡胶树新品种在少数民族中的扩散。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热研73397 品种扩散过程中,汉族人口比黎族等少数民族人口认知能力更强,采用新品种的可能性更大。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为所在团队2016 年8 月在海南儋州市、琼中县、白沙县、澄迈县、屯昌县、琼海市和万宁市等7 个市县的23 个乡镇、农场的入户调查数据。样本市县均为橡胶种植大县,以上7个市县橡胶种植面积占海南省的64.77%,产量占67.53%;依据区域布局分别从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样本市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代表性。调查采用一对一问答的方式填写问卷,随机走访农户273 户,收集到有效问卷261 份。主要收集了农户家庭基本信息、橡胶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优良品种热研73397认知、采用情况及品种来源与评价等信息。

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核心变量。(1)民族 海南省民营橡胶的发展离不开国有植胶农场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汉族人口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帮助其更好的认知和采用新品种,而以黎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语言、习俗和生产行为上的独特性制约了新品种的扩散;因而汉族种植户更容易形成认知,更倾向于采用新品种。(2)所在市县 对优良品种空间扩散的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中的近邻效应,有助于提升靠近技术发源地的农户认知水平,采用新品种的可能性越高、比例越大[4];因此预计越靠近儋州的农户知道和采用新品种的可能性越大,采用比例越大。

控制变量:人格特征。(1)性别 性别差异对农户技术认知与采用会有一定影响。靖飞[5]认为,水稻种植过程中,女性生产决策者普遍较为细致,对于生产环节中的细节都要较男性更为认真,使得男性在品种选用方面的认知低于女性,而有研究却认为,稻农中男性对新技术的选择意愿比女性要更强烈些[6],这与男性在中国农村文化中向来就有在家庭大事决策中往往起支配作用的传统有关。海南橡胶种植区,男性女性都参与橡胶生产管理,但在品种认知和采用方面,男性作用可能大于女性。(2)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是技术认知与采用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新品种信息获取的渠道越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3)是否村干部 村干部一般是农村社会的精英,起上传下达的作用,信息获取渠道多而迅速,接收理解信息能力较强;一般村干部家庭对新品种认知能力较强,采用新品种的可能性更高、比例更大。(4)技术培训 农业技术培训是新品种推广的有力渠道之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农户讲解新品种生产情况及技术配套情况,可以让农户对品种有更为深刻认知。技术培训作为一个经验交流平台,通过个别成功农户的示范,有利于提高农户对技术的信心,促进技术的采用[7]。(5)风险态度 一般而言风险厌恶型农户在技术认知和采用方面偏于保守,不利于形成对品种的认知,进而影响采用。(6)合作组织 众所周知,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对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新品种技术扩散过程中,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户提高新品种认知,推动农户采用新品种及其比例。

控制变量:家庭禀赋。(1)家庭农业劳动力多,意味着劳动力要素丰富,采用新品种技术获得最大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劳动力少的情况下,采用新品种技术可能会存在与劳动力要素不匹配的情况。刘涵等[8]调查认为,家庭务农人数比例越大,该农户对农业生产越重视,采纳一项新技术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预期劳动力越多,对新品种认知程度越深,采用新品种可能性越大。(2)理论上作物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说明其对农户家庭经济比较重要,农户通过技术途径实现收入增加的可能性更大,而荔枝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户采用间伐改造技术的概率反而较高[9]。孔祥智等[10]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具有最强烈的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欲望,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对保护土地技术和新品种技术不感兴趣。海南植胶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因此,橡胶收入比重越大,可能对品种认知越强,采用新品种可能性越大。(3)地块数 橡胶树生产周期很长,其产品采集方式特殊,通过切割树皮生产胶乳,决定了其品种更新只能待现有橡胶园更新或者有新的土地。因此,橡胶地块数多的农户,采用新品种的可能性更大。(4)种植规模 橡胶树规模大的农户,有条件同时采用不同的品种,在生产上形成对比。因此,橡胶种植规模越大,农户对新品种认知能力更强,采用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橡胶种苗主要有3种形式:裸根苗、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而同种形式的不同品种橡胶树种苗之间价格并无差异。橡胶树有相当长的生长周期,部分农户的橡胶树可能从父辈那里继承,对新品种的决策作用有限。因而,未将种苗价格、年龄等纳入影响农户品种认知及采用的因素分析。

热研73397品种扩散过程的第一阶段为品种认知,以农户是否听说过热研73397品种作为判断依据,0 表示没有听过,1 表示听说过;第二阶段为品种采用,以农户是否种植热研73397品种为判断依据,0 表示未采用,1 表示已采用;第三阶段为品种采用比例,指农户家庭种植热研73397品种的株数占家庭全部橡胶树株数的比例,为农户采用该品种比例的实际值(表1)。

表1 变量说明及假说

2.3 品种扩散过程的描述分析

全部样本农户中,219 个表示听说过热研73397,占比为83.91%,有36个农户还未听说过该品种,占比13.79%,还有6 个农户未对此作出回应。听过热研73397 的农户中,168(76.71%)户已经种植,还有49(22.37%)户未种植,主要是因为胶园还没到更新的时间、没有多余土地或者种植时还不知道这个品种,部分农户则出于风险考虑对品种不放心。

253 个对是否种植热研73397 做出回应的农户中,66.40%已经种植该品种,其中有接近50%的农户表示不能确定所种植品种的纯度。

未种植热研73397 的85 个农户中,接近60%听说过该品种,其中一半是2010年及以后了解到的。已知道热研73397但尚未种植的农户,主要是因为胶园还没到更新的时候或者种植时还不知道这个品种(45.00%),但也有小部分农户表示不太放心。对于未来胶园更新的时候是否会选择热研73397,64.1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选择这个品种,21.77%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如到时是否有更好的品种,只有14.11%表示不会考虑。

分地区来看热研73397的采用率,儋州市抽样农户90%以上已经种植,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该品种由位于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培育,也是这个品种扩散的地理中心。同时儋州市的农户也是最早知道热研73397的,75个给出知悉年份的农户中,56%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知道了,而其它市县则明显偏慢。在澄迈县和白沙县的样本中,热研73397的认知率和采用率也比较高。琼海市和万宁市紧邻,距离儋州市的距离相近,但两个地区中抽样农户的认知和采用却有很大的不同(表2)。

表2 热研73397认知和采用的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2016年入户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在品种扩散的3 个阶段,分别运用STATA 14.0软件建立Logistic 模型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每个阶段的回归模型,均先引入全部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对应的方程I;然后在控制核心变量进入模型的前提下,对控制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各自对应的方程II,结果如表3所示。

3.1 品种认知

在品种认知阶段,方程I 和方程II 的卡方检验统计量LR chi2 通过显著性检验,且Prob>chi2=0.0000,说明方程达到显著水平。方程II 中,核心变量民族(ethnic)和所在市县(county)的系数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

所在市县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技术扩散往往从核心向边缘扩散,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的速度和效率逐渐降低,靠近品种发源地的农户信息获取的成本更低,渠道更便捷。民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显著负相关。黎族是海南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经济较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热研73397品种推广示范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障碍,一般会先在沟通障碍较小的汉族地区示范推广,因此品种在汉族地区被知晓的速度和数量要好于少数民族。这表明,靠近新品种发源地儋州的橡胶种植户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汉族种植户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高于黎族等少数民族的假说也得到证实。

控制变量中,是否村干部(cadre)、技术培训(train)、橡胶规模(rubber_area)的系数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否村干部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村干部家庭对新品种认知水平较普通农户更高。村干部是村民和上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技术推广单位连接的纽带,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在信息获取、技术认知方面好于普通农户。技术培训与农户新品种认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对新品种认知水平更高。目前热区建立了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培训体系,各地都设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甚至专门的橡胶技术推广单位,热研73397的培育单位积极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合作,推广新品种。说明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对提升农户新品种认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橡胶规模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了解新品种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吻合。橡胶树生长周期长达33 年之久,最初品种的选择关乎后续几十年的家庭收入,种植规模越大,品种决策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越大;品种选择失误对一个家庭而言特别是种植大户,存在很大的风险。因而种植规模大的农户更有意愿了解优良新品种信息。

表3 品种认知回归结果

3.2 品种采用

在品种采用阶段,方程I 和方程II 的卡方检验统计量LR chi2 通过显著性检验,且Prob>chi2=0.000 0,说明方程达到显著水平。方程II 中,核心变量民族(ethnic)的系数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所在市县(county)则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

所在市县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越靠近品种发源地的农户采用橡胶树新品种的概率越高。海南民营橡胶规模化发展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大规模种植起于2000年前后,而热研73397品种被认定为大推品种是在1995 年,品种从开始推广到真正被采用需要一个过程,靠近扩散源的农户在认知和采用品种上都更具优势。民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显著负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少数民族农户采用新品种的概率较低。品种采用必须以认知为前提,品种认知阶段的分析表明少数民族农户对新品种认知程度较低。这表明,核心变量对农户品种采用的假说得到验证。

风险态度(attitude)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与预期方向相反。理论上新技术的采用都可能面临一定风险,风险偏好的人更容易采用新技术。橡胶树生长周期长,超过70%农户在2010年以前采用热研73397品种,这段时间正是橡胶价格上扬的阶段,橡胶初加工产品价格从2001 年8 189 元/t 上升到2010 年的26 075 元/t,价格预期推动规模扩大;而2014年以来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大部分时间橡胶价格维持在1.2万元/t左右,品种采用时的风险态度与调研时期的风险态度存在较大反差。橡胶地块数(rubber_land)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地块多的农户采用热研73397品种的几率更大,地块多意味着可以选择品种的机会更多。农村地区地块往往小且分散,受家庭劳动力和资金的制约,大部分农户不会选择同一年将所有地块统一种植同一个品种的橡胶。

3.3 品种采用比例

品种采用比例分析阶段,采用OLS回归,方程II 的Prob>F=0.000 0,达到显著水平,但拟合优度较低。核心变量民族(ethnic)的系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所在市县(county)的系数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

民族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一旦农户决定采用新品种,在具体采用比例上并不会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身份的影响,而可能取决于其他因素。所在市县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儋州市橡胶种植农户采用热研73397品种比例更高。儋州市是该品种培育单位所在地,农户在品种认知、采用方面优于其他市县,而且儋州市是海南省橡胶种植规模最大的市县,面积超过6.67 万hm2,而其在技术和品种方面较其他市县更有优势,因而农户采用优良品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市县。

橡胶收入比重(rubber_inc)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橡胶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采用热研73397品种的比例越高。橡胶收入对家庭经济越重要,农户就越有动机去改良品种,橡胶品种改良不能像短期作物那样一次性全部调整,也不能像芒果、荔枝、龙眼等水果那样高位嫁接换种,只能等待更新逐步采用优良品种。橡胶地块数(rubber_land)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说明地块数量多的农户采用热研73397品种的比例较低。橡胶属于长期作物,农户不同地块可能栽种橡胶树的时间不一样,地块数越多的农户在品种选择方面更有空间,为保险起见可能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能具有一定解释力。橡胶规模(rubber_area)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而种植面积的平方(rubber_area2)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新品种采用比例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值,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土地资源有限,倾向于采用更多优良新品种,而种植规模中等的农户可能考虑风险的情况会采用不同品种,而规模继续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为实现规模效益采用优良新品种的比例又会扩大。

以上分析表明,一旦农户采用橡胶树新品种,其采用比例并非完全受地域差异影响,空间距离可能会影响农户获取品种的难易程度,但采用比例不会因民族差异而十分明显。这个阶段影响农户采用比例的更多取决于其家庭资源禀赋以及橡胶收入对家庭收入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农户在热研73397 橡胶树品种认知和采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和地域差异。少数民族农户对该品种的认知程度和采用概率方面低于汉族农户,可能与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化、语言和习俗障碍有关。儋州市农户在该品种认知程度和采用概率方面优于其他市县,采用比例也更高;该品种的培育单位位于儋州市,因此这里成了信息和种苗的重要来源地,随着距离增加技术扩散速度和效率逐渐降低,而儋州市农户在信息获取和品种获得方面的成本更低,因此在技术扩散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2)热研73397 橡胶树品种扩散过程中,社会服务体系和基层政府在品种认知阶段能够较好发挥作用,但在采用决策阶段影响有限。在品种认知阶段,村干部家庭和技术培训对农户品种认知有显著影响,但在品种采用阶段,村干部身份对品种采用决策影响不显著,技术培训对已经知道该品种的农户做出采用决策更是难以发挥作用。海南省与橡胶相关的技术培训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的,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比如“农业科技110”;相比较而言,由农民自己组织的农村合作社在提升农户品种认知和采用概率方面的效果更差,可能与合作社数量少、经营混乱、成立目的不纯有关。

(3)橡胶种植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农户品种认知与采用比例方面有积极作用,采用比例与橡胶规模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橡胶规模在认知阶段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而采用阶段则达不到显著水平,说明种植规模大的农户对品种信息更为关注,但在实际采用过程中,农户还是会考虑品种采用的风险问题。化解风险的具体表现就是品种多元化,在某个临界点以内种植规模越小热研73397品种采用比例越高,跨越临界点后采用比例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加。

4.2 建议

(1)在优良品种或者其他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地区、民族和文化差异。海南少数民族以黎族为主,要想技术推广在少数民族能够取得成功,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的效果,还要考虑文化差异、人员素质、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融入民族地区,增强农户对所传播新品种、新技术的信任感。结合地区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户认知水平,为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打好基础。

(2)在技术扩散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技术推广初期,主要以提升农户认知为主,可以考虑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依托基层村级组织大力宣传、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技术推广的采纳阶段,仅仅通过技术培训宣传难以达到效果,可以考虑建立生产基地示范等方式,让农户确认品种或技术的优势,降低农户对采用风险的担忧,促进农户采用。

(3)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考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资源禀赋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培训和示范。充分发挥村干部、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猜你喜欢

橡胶树市县橡胶
橡胶树寒害减灾技术研究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年度赶考
——省审计厅召开市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述职报告工作会议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自制橡胶骨
一图读懂贵州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