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市安定区草畜“三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3-19赵小宏唐春霞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草食草畜三化

赵小宏,唐春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定西市安定区草畜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饲草料基地,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种草-养畜-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生产和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三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草畜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1 草畜“三化”发展现状

1.1 设施设备基本普及,养殖条件大幅改变

将规范化圈舍改建作为推进“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有效载体全力推进,累计建成牛羊标准化圈舍7万间512万m2,可饲养牛羊90万头只,全区95%以上的牛羊养殖户拥有了规范化圈舍,牛羊拥有了“冬有暖棚、夏有凉棚、常年有补饲槽和运动场”的生存环境。配套牧草加工机械1.51万台,建成青贮池1.65万座56.2万m3。规范化圈舍的普及和设施设备的健全推进了牛羊舍饲化养殖,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和改善,全区100多万亩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草原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0%以上。

1.2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规模化比重逐年提高

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新时期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将规模化养殖作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来抓,创建省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0余个,发展饲草种植大户3 000多户,组建草牧业专业合作社共300多家、培育饲草加工企业30多家,养殖大户累计达1.8万户,养殖专业村73个,规模化养殖场300多个,家庭养殖场286个,饲养各类畜禽158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安定区草牧业迈入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对繁荣该区农村经济、促进草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加速,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

把优质畜禽引进作为提升养殖质量的主要手段,先后引进小尾寒羊、湖羊等基础母羊10万余只,萨福克、杜泊等优质肉用种公羊5 000余只,引进秦川、西门塔尔等基础母牛1万余头,逐步壮大了良种队伍;建成萨福克肉羊育种基地1家、良种肉牛原种场1家,培育省级牛羊繁育场5家,市级牛羊良种繁育场15家,牛羊扩繁场10余家、区级良种繁育户遍及全区19个乡镇,良种牛羊年繁育能力达到10万余头只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定区良种供应不足的现状;全区牛人工授精改良点35个,每年授配改良牛2万余只,全区牛羊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规模养羊户的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1.4 草食畜比例逐年增加,草畜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的原则,在推动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全区各类畜禽饲养量由2010年274万头(只)增加到347万头(只),年均增长4%。特别是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基础母羊存栏由2013年的户均3只增加到7只;牛饲养量由2010年7.2万头增加到11万头,年均增长7.5%,呈稳步增长趋势,草食畜比例逐年增加,打造草畜一体化示范基地300多个,草畜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1.5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

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统筹发展,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把粮食作物与饲用作物同等对待,并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常抓不懈,全区“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格局基本形成。饲草加工企业精细加工配送草品、牛羊养殖企业精心负责饲喂牛羊、畜禽销售加工企业专心拓展市场,畜牧业内部结构逐步细化,分工更趋合理,草食畜由“生存型、生长型”向“需求型、营养型”转变,出栏率增长较快,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1.6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科技助推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区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办培训、引良种、搞试验、建示范、抓推广为主要内容,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17家、科研试验基地4个、工程研究中心6处。着力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全方位技术合作,获国家专利5项,起草制定的8项青贮裹包甘肃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青贮裹包技术标准的空白。科技助推产业升级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技术集成配套不健全

受传统观念影响及技术推广有限,圈舍改扩建、疫病防治等畜牧养殖的常规技术不能普遍使用;多数规模养殖场、企业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但占比少、技术侧重点各有不同,牛羊繁育、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饲草料加工利用等单项成熟技术不能集成配套发挥实效;受技术、资金、观念等影响,胚胎移植、同期发情、营养调控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仍显缓慢。

2.2 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现有的技术力量和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草牧业发展的需求;二是从事畜牧业的人员尤其是贫困户大多数年龄偏大、知识面窄、信息来源有限,对新技术的接受、消化、运用存在困难,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科技养殖推广效应不显著,影响养殖效益。

2.3 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受资金和技术限制,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与市场对接不及时,对实际生产指导意义不突出。经营主体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经营理念,信息市场知晓率低,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效益不高,农户利益得不到稳定保障。

2.4 环保压力持续加大

由于部分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意识淡薄,加之粪污无害化处理成本偏高,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支持“引”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市场运作的思路。一是出台用地优惠政策,将收储、加工、仓储物流用地纳入设施用地管理。二是在融资政策上出台对龙头企业的特惠政策,主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三是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引智政策。积极吸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融入到产业开发的各个环节。四是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对粪污治理实施财政部分补助,实行养殖业粪污治理与城市污染治理一样纳入基础设施给予支持。

3.2 培育龙头带动“强”

采用“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草畜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中介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千家万户生产积极性,走龙头开拓市场、新型经营主体灵活经营、示范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的路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3.3 加快“三化”建设“推”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按照“五化”标准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对现有的养殖场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标准化改扩建;推进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及服务,提高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

3.4 依靠科技创新“提”

按照高新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推广、实用技术抓普及、综合应用出效益的思路,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草畜产业发展水平。一要走出去学习高新技术,引进来高新技术人才或请进来高新技术专家进行培训指导。二要加快关键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三要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延长服务链条。

猜你喜欢

草食草畜三化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
关于《草食家畜》编辑部变更邮箱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