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原则探索

2019-03-19马灵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参观者青海省文化遗产

□马灵君

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同时世代传承,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造就了青海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表现了青海的民风民俗,诸多方面仍留存有淳朴的古老形态,计有国家级57项,省级93项,包括蒙古族那达慕、藏族拉伊爱情歌、《格萨尔》神话传唱、《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民间长诗、藏族歌舞“锅庄”、土族於菟、酥油花、湟源排灯、纳顿节、土族婚俗、撒拉族婚礼、西宁贤孝等,是本土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青海湖祭海活动和藏族唐卡。

二、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文化遗产自身的式微。文化遗产不能满足群众的知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变迁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身内容跟不上时代潮流,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许多非遗工艺都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一些身怀特殊技艺的工匠使用的材料却十分稀少,甚至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合力下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为满足群众知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选取新的方式实现传承,但目前尚未找到较好的方法。

(二)群众对非遗了解不足。现如今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对非遗了解不足,即使是青海省当地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也没有充足认识,群众对传统内涵了解不足,很多中学生都不明白青海省有哪些非遗,在非遗保护中,亟需提升儿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应加强非物质文化教育,实现民俗类非物质文化精神传承。且要强化非遗的日常管理,在参观和展览中出现一些人为损害现象,管理上的不足严重威胁非遗的传承,且也损害了其他参观者的合理权益。

三、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原则探析

(一)提供专项资金与政策,优化基础设备。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的政策,并积极制定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从法律、管理等角度明确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要求,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开设专项基金,从而淘汰馆内的陈旧设施,对现有的一些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有条件的场馆还可以对部分馆区进行重新装修。此外,还应对现有的非遗资源进行重点整合,对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部分,需要整改和创新,用贴合社会实际的理念,逐步完善各项基础措施。保证群众能享受到优质的非遗文化服务,从而满足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与知识需求,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工程建设,政府要积极为非遗保护提供资金和设备,且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共同构建非遗保护项目,从而进一步优化非遗保护质量,有利于非遗的传承。

(二)提升非遗管理人员素质。在以往的非遗管理活动中,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自身工作缺乏积极性,没有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导致呈现出工作态度懒散、工作状态消极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整体的精神面貌,也大大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效率。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严重不足,不仅缺乏非遗管理的安全意识,且无法识别非遗保护的潜在风险,在非遗维护方面的能力还是不够专业,略显生疏。例如,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管理时,很容易出现非遗损害,不仅造成活动无法顺利举办,还影响了非遗传承。因此,非遗管理人员需进行专业化培训,积极提升员工对非遗管理的认识,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机制,保证非遗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达标,保护好非遗的同时,顺利实现非遗文化传承。

(三)非遗内容丰富化,贴近群众需求。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现实的“脱节”,导致在经营过程中遭遇“冷淡期”,群众无法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以及精神满足感,自然就会渐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兴趣。为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众的吸引力,就要使原先单一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设置可供参观者自由讨论的参观角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打造成一个参观、交流的有机整体,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提升非遗管理工作质量,积极完善非遗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内部则是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管理机制,并为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第一步先进行无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严格地划分非遗的类型层,明确图书馆中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放时间、参观纪律等,将各项信息详细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工作人员在管理中也要依据规范执行各项操作。外部则是要从参观者角度,图书馆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避免不文明参观行为,通过粘贴标语和组织多样化的馆内文化活动,让参观者在活动中形成优良的纪律意识。

(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其是青海省历经历史变迁最终沉淀下的根植于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必须要反映现实生活,进一步说就是要具备改造世界的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存在精华内容,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萃取出来,去除糟粕后沉淀出更加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精髓,并以此促进青海省文化建设,加强青海省的文化自信,展现出青海省的文化底蕴,取得世界和民族的认可,发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价值。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时,国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是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例如,《格萨尔》这部英雄史诗讲述的是为了国家而舍身犯险的古代英雄,为了家国大义而前赴后继,这个英雄人物就在无形中输出了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忠报国”思想;而《花儿与少年》则代表了民间文化中的精粹——民歌。

四、结语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关键,为实现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必须要完善青海省非遗保护机制和优化非遗传承环境,加大政策非资金投入,以实现青海文化的顺利传承。

猜你喜欢

参观者青海省文化遗产
最美的蝌蚪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活态文化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