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为例

2019-03-19赵建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双创型考核能力

□赵建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险市场迅猛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在传统的保险专业教育中,教学过程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对欠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创新和创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社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在2010年,教育部在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李克强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和创业观念深入人心,金融保险行业呼唤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对高等学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也从重视数量向质量转变,“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明确保险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着重分析总结“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双创型”教育的内涵

(一)“双创型”教育概述。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双创型”教育指的是创新和创业教育,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创新教育的要义在于培养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与传统的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不同,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教育,它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正如熊比特所言,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而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破坏能力,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创造性地破坏能力,拥有了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创业教育的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创业,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创业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也能够起到改善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育,创业的成功需要创新能力,因为成功的创业者首先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成功的创业教育也会激发出创新能力,在创业教育中需要穷尽各种办法以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创业教育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相关的课程,而创新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相关的课程,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传统教育模式下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授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就没有那么重视。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学师资力量的要求非常高,要求高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师资力量很难达到。如前所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相关课程,能够完成创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要求,但是创业教育课程是由专业教师授课,而这些专业教师虽然接受过创业培训教育,而且很多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但是他们缺乏创业的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方面仍然是纸上谈兵;对于创新教育而言,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通过一门或者几门课程的学习就能实现,它需要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这对于教师而言要求非常高,难度也非常大,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学和学生的认真领悟,才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共有15位专任教师,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3位,在读博士5位,研究生导师7人。对于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而言,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

1.只有部分同学有创新创业意向。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根据对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1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率为3.13%,2014届毕业生这一比率为14.29%,而2016届这一比率为0。由此可见,选择创业并非同学们主流的选择。

2.多数同学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在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以追求高绩点或者是以考研为目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3.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无法看到效果。部分同学对于教育有着急功近利的态度,总想立刻得到回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旦拥有了这些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短期效果可能不明显,这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

(三)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理想的结果,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和定位[2]。目前有部分保险专业的同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不明确,没有意识到正确的目标和定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些同学缺乏正确的目标和定位,报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今天看到媒体上说学历高将来能拿高薪,就定下考研的目标,明天看到说自主创业年入百万,又想着将来要自主创业,有时候听说创业不能等待,恨不得立刻辍学去创业。这些都是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的表现,很难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定位准确,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自己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第二,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不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侧重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看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抛弃功利心态。

(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对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改变,而是系统性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修订、师资力量的完善等方面都需要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相适应。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双创型”人才建设的步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没有完全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创新创业课程数量较少,没有完全满足“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大纲的修订仍然偏重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性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师资力量的培养没有完全纳入到教师进修相关制度中去。

(五)缺乏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为了顺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需要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持续深入地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把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考虑进来,把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方面,从而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参与这项工作;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应该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考试考核方式,应该真正地体现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六)实践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近些年来,包括保险专业在内的学校各专业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相比以前,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内容都有所增加。在进一步狠抓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对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又不止于实践教学,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目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保险模拟实习、证券投资实习、保险调查、保险专业实习以及创新实践等教学模块,在创新实践中,有创新保险产品设计等环节,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很明显这与创新创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首要的就是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在综合考虑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保险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满足金融和保险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的资格条件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双创型”人才。保险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就是为安徽省内乃至华东地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专业人才不仅能够胜任各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自主创业。

(二)强化创新创业型师资的培养。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是实现“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就目前而言,为保险专业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型师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升保险专业师资学历,分批让青年教师进修,优化学历和职称结构,这是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第一步;第二,除了继续目前学校已经持续多年的做法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之外,再安排部分教师不定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培训,保证教师团队自身对创新创业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第三,引进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兼职导师或者成功创业者来给学生授课,或者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3]。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团队的力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很难见到效果,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提升师资水平的中长期规划,然后坚决的执行,通过全体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逐渐显现创新创业成果。

(三)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来。在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一是要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去,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还是在教学大纲的完善上都要体现创新精神,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上不但要体现创新精神,还要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从感性上认识创新创业,比如在通识教育平台开设一些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模块开设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以及专题培训课程,其中专题培训课程可以在校内开设,也可以参加由学校合作单位开设的技能培训课程,学分可以互认,在实践教学模块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这些创新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1.建立对教师的科学评价与考核机制。正如上文所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修时间、挂职实践锻炼时间,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对教学大纲的修订及在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中可以适当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绩,这也会对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产生正向激励。

3.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传统教育体制下还是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侧重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单纯以学生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明显跟不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考核的一致性,教学方面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学习方面强调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考核就要侧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学习和考核的一体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考核要加强过程考核,因为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并非只是体现在一张考试卷上,而是考核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侧重于创新创业实践的考核,以考核实际成果为主,这种考核对教师而言也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但是这种考核机制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五)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4]。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没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同学就不能将一些好的点子和创意付诸实践,最终流于纸面。因此,学校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各类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创客”空间,起到创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当同学们确实有了理论有基础、实践上可行的创业项目之后,可以通过孵化器的催化作用,将这些项目落地,并且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的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是给予一些已经在实际运做中有了一定基础、有比较清晰的赢利模式的项目适当的资金支持,这相当于给予学生的创业项目一定的风险投资,一方面满足了创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创新创业起到实际支持作用,这将是一个多赢的结果。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考核机制打通。学生的创业计划可以入选大学生SRT项目或者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完成效果较好的项目或者在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项目,其参与成员可以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中获得相应的学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投入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来。

四、结语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改进,对于教师、学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仅掌握了很多知识的人,这种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要求高校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有热情、有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型考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