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2019-03-19徐冬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李 然 徐冬先

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化运算技术的深度契合,经过对海量、分离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计算、分析,从而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大数据技术改变着社会的运行模式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深刻影响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一、大数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1.大数据内涵。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阶段产物,以网络时代产生的网络社会为基础,将网络生活进行数据化,以云计算为平台,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对某件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一种技术。

2.大数据特征。其特点表现可以用四个词来表述: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与价值性[1]。由于四个词的英语单词都是以“V”为开头,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4V”特征。

(1)数量上体现的规模性。网络社会飞速发展,现实社会中许多事务的运行都是基于互联网,例如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网上学习、网上交友等。这些网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于大量的数据,数据的产生数量呈“爆炸式”的发展,因此,人们经常把这个时代也叫数据大爆炸的时代。

(2)类别上体现的多样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其处理的数据也五花八门,既包括诸如数据库等形式的传统结构性数据,也包括诸如文本、声音、视频等非结构数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云计算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都属于大数据的统计范畴。

(3)传输的高速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的收集、运算与分析,在高速的网络传输速率的保证下,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基于云计算平台,整个过程的速度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思维反应过程,达到了人们理解的即时性。

(4)数据的价值性。大数据技术利用其独特的算法与计算模式,运行计算机高速的运行技术,将人们生活中的抽样数据、局部数据乃至碎片数据进行归集,并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挖掘数据所蕴含更深层次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大数据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统计由于技术限制的原因,而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困境得以解决。同时全部的、完整的数据,对于人们对数据的认识与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特征。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被大众普遍认知、接受实践,且该实践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2]。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将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2.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具备马克思主义大众性的科学性、实践性、长期性、时代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征。

(1)以理想信仰为方针的理论教育过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不仅应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还应包括思想道德与思想信仰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传授,更应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仰。

(2)以意识形态引领下学术自由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无约束的学术环境是高校学习环境构建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与意识形态的导向不相矛盾。意识形态是随着知识的进步随之发展的,随其产生之后又影响知识的发展。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展开的学术自由,正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1.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长期与深化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教育资源与之配合。大数据这种规模性、高速性、价值性的数据迎合了高校马克思大众化的需要。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其数据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些数据既包括丰富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信息,也包括学生对于学习的成绩、内容的反馈信息,这些数据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2.提升了高校教育的效果。大数据时代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供其学习,同时也将学生对于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授课效果的反馈信息进行了归集,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课堂安排,而不再是教师对教学一厢情愿的想象。大数据海量的信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数据基础,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

1.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体系。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支持使学生们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较以往时代更为深刻,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过教师的趋势。教学的“沉默的螺旋”现象已经消失。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体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话式的课堂、问题式的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

2.造成了价值判断的迷失。大数据时代给学生们提供的信息质量也因其数据巨大,而变得良莠不一。其中充斥着西方的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对于正在处于世界观成型期的高校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价值判断的迷失。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第一,通过大数据的优势,将互联网资源与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技术的优势,提升课堂效果。第二,运用大数据更新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式、讨论式、问题式、论坛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以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三,运用大数据提供的丰富数据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一张卷子的评比标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给予学生以全面的评价,从而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以大数据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作为网络社会发展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意识形态,对于当代大学生影响至深。第一,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进行归集,从而正确地把握学生现状,找到问题原因之所在,把握教育的主动权,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抵御网络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影响。第二,提升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情况进行随时的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网络舆情的发生。同时在网络网络舆情发生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根本之所在,从根本上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消除网络舆情,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

(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因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网络环境这一新的领域。校园环境建设由于身临其境,容易受到高校的重视。而这一新型领域却常常受到忽视。而学生处于网络环境的时间往往要多于校园环境,因此,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成为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一,要与国家网络管理联手,对网络中不良的网站与信息进行清理。第二,构建形式多样的意识形态的网站、APP、微信群、微博。通过这些媒介以通俗性、趣味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