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9-03-19□闫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设计者内涵艺术

□闫 鹏

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推动下,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技术的洗礼中拥有了广阔的改革空间和创新动力,新媒体技术自身的多元化和传播性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的可能,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和平台,使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效果更上一层楼,目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积极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使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多感官并存的互动体验,增强了人们的多样化审美需要。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完全突破了传统设计中仅以视觉为主的信息传递模式,而是注重人们多感官并存的互动体验,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需要综合考虑受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的审美需要,使各个器官与作品之间实现全方位交融的综合体验。正如美国的音乐学家马利翁所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1]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官感受,能够使人们在可视化的信息阅读时增添一丝精神层面的愉悦体验。这种作品在视觉传达表现手法上,体现为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要素与声音、影像等听觉元素进行恰当的一体化编排,进而给人们呈现出视听一体的心理感受。同时,随着触控感应等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终端的屏幕触感更加真实化,给人们带来更优良的触觉体验。设计者需要在设计作品时综合考虑触摸屏的尺寸、多点触碰技术的运用、滑动技术的控制以及仿真化动作模拟等各种要素,通过对移动媒体的重力和方向感应的技术把握,让用户在触摸和视觉的交互作用下拥有高质量的动感体验。

(二)新媒体技术使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各种元素的动态化表达,满足了人们的动态化体验。新媒体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图像、文字等元素的动态化和逼真化的呈现方式,正如李钧在《动态媒体设计》一书所表达的:“如果设计师是舞美编排者,那么字体则是舞蹈者,每一次旋转,每一次跳跃都需仔细推敲,以明确无误地表达特定的情绪和意义。”[2]比如,以文字设计为例,新媒体技术能够使视觉传达设计对字体构造和文字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通过对古代文字和文体规律的细致研究和创新表达,最终以更富有艺术感染性的动态表达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观众透过文字的动态化表达,欣赏到艺术之美,传统文化之美,中国的博大精深文明之美,这种视觉艺术作品和观众精神世界的深度沟通交流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得以实现的,这是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二、基于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面临的困境

(一)过度依赖技术而创新能力不足。网络是把双刃剑,越来越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者带来技术便捷的同时,往往也造成了技术过度依赖而带来的设计困境。许多设计者渐渐忘记了设计的初心,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淡薄,致使创新能力下降,虽然依靠技术便利给作品增添了绚烂多姿的外在刺激和感官体验,但引发人们内在思考和心灵沟通的高质量精品越来越凤毛麟角,留下来的只有消费主义的滥觞和感官的短暂享乐。

(二)设计作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性和传播性更是畅通无阻。设计者纷纷利用该优势互相借鉴、模仿,甚至抄袭或复制,造成作品之间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个性和创意严重匮乏,数量庞大的机械性毫无生机的高仿和复制品,使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韵味逐渐丧失,大多数设计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被物质化的商业传播和逐利主义所取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慢慢在消失,给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大众审美趣味低俗化倾向日趋明显。面对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被良莠杂陈的消费文化所影响,许多商家为了片面获得高额回报,或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或为了高额点击率和打赏者,不断利用新媒体渠道传播庸俗化、娱乐化甚至低俗化信息,这些视觉传达作品依靠浓厚的色彩、激烈的感官刺激等方式,给人们的审美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日趋商业化的花哨流俗的作品形象逐渐占据上风,拉低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污浊了新媒体环境和艺术设计的本质,更是拉黑了中华文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形象。

三、基于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改革与创新探索

(一)注重以人为本,重视设计内涵和品质。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和生活,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自始至终。人对设计的认知和把握,会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日趋深化,视觉传达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要设计出更多更好更符合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作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内涵感受、心灵撼动和精神体验为主导,体现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而设计,避免任何形式上的华而不实或追逐利益的哗众取宠行为。视觉设计追根溯源是对人的传达,设计的作品必须呈现与人的全方位互动,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创作的作品也就失去了意义,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更要完美实现人机交互特点,把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作为新的目标融入设计理念中,使其更好履行以人为本的职责和使命。

(二)倡导独立创新,弘扬艺术自觉自省。作为视觉传达设计者,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人们带来的技术便利,发挥其技术优势,充满理性、独立创新,树立艺术自觉和自省意识,贡献出富有个性、具备原创和饱满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坚决抵制盲目模仿、毫无底线抄袭等不道德行为,维护好艺术世界的朗朗晴天。任何技术都是手段,决不能凌驾于人类灵魂和精神之上,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借助和运用好“新媒体技术”这个创作辅助工具的力量,完成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设计实践。

(三)回归艺术本质,提升中华艺术魅力。原研哉在其作品《设计中的设计》中所言:“电脑不是道具而是素材,我们不应该只是粗蛮地使用汁算机,还要用心思考如何用数字构成起来的新素材开拓一个理性的世界。”[3]如何摆脱技术中心主义给人们带来的消极考验,需要设计者恢复理性,做到慎独慎思,想好如何运用科学和技术给人们带来幸福,而不是带去灾难,尤其是要传承好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这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视觉传达的设计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担负起艺术传承的使命,让艺术远离浮躁、低俗和谄媚,回归高雅和内涵,不断通过汉字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艺术的感染力,把美学、传播学和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精神深度融合在一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神,让包含着文字、建筑、雕刻、图腾等中国元素的符号,匹配上相应的听觉、触觉元素,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平台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艺术效果,让受众在作品中感悟意境、领会内涵、心灵共鸣。

综上所述,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努力做到力破并举、大胆创新、敢于开拓,力求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多样化,内涵丰富化,增强体验性和实践性。

猜你喜欢

设计者内涵艺术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2020德国iF设计奖
挖掘习题的内涵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纸的艺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