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2019-03-19李丹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校企

□王 娜 王 莹 李丹丹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同时强调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先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校与城市共存共荣,城市要构建创新体系和促进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高等学校获得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也依赖着城市软环境和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那就是从融入到融通再到融合。一是融入,融入的前提是需求与供给准确结合,高等学校要打破陈规,积极开放,融入到当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行业的技术发展中,城市的发展节奏中。二是融通,高等学校要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的合作找到关键协同点,形成产学研协作的链条,达到与企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三是融合,也是最高层次,融合是在融入和融通基础上,达到交集最大化,高校和城市的资源互用互通,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系统。

二、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

(一)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是2002年河北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的事业法人单位,目前下设廊坊清华科技园和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廊坊清华科技园立足廊坊,面向京津冀,依托清华大学在科研、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创新和研发平台。逐渐形成了遵循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地位、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现已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清华科技园(廊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8个创新研发平台。

创新研发平台汇聚了院士、教授等近百名高端人才,河北院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或企业共建了一批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例如,与环境学院共建了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航天航空学院共建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实验基地,与工程物理系、奥瑞视(廊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检测与测试技术研究所,与自动化系联合建立了智能交通试验研究中心,与德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所,与美国Life-E公司共建了纳烯工程应用研究中心等。涉及航天航空、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服务机制。

目前,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正在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建设面积7万平方米,固安开发区以打造“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智慧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的中试孵化及产业化。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及科技创新方式,在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和河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二)江西清华研究院。清华研究院(江西)位于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清华大学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在科教及人才等方面全面合作的成果。双方的合作从2001年开始,园区引进清华大学技术项目与江西企业对接,引进航空物流、电子商务、新材料、软件、文化创意等企业进驻,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成果孵化,项目研发和成果的推广。

诚志股份是2004年入驻清华研究院(江西)园区的企业,是园区成功孵化的上市企业代表,也是目前发展最好的企业之一,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的国际化高科技公司。目前诚志股份主要涉及的产业有清洁能源、功能材料以及医疗健康。作为清华控股的清洁能源上市平台,诚志股份立志成为清华大学清洁能源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诚志股份在液晶材料领域颇有建树,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国产液晶材料登上世界舞台,现成为中国最大的混合液晶材料供应商,单色液晶材料全球销售量第一。诚志股份是最早涉足医疗健康领域的清华产业,是清华大学的医疗、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平台。

三、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政策集成。研究制定前瞻性、引领性更强、更宽松的政策支持。要强化校城融合政策集成,及时出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培育发展创新创业主体的系列政策文件。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引入专业机构,给予专利导航、资本对接、管理提升等服务。设立科技经费专项重点支持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三新”经济。将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与重点企业进行编组编队,采用联盟和引进的方式重点解决创新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保证已经出台的政策操作性强、能够落地,使政策效应得到良好的释放。

(二)加强资源融合。依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资源,推动高校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清晰,专业化服务特色鲜明的载体支撑。依托高等学校人才资源,创立政府、企业、大学相结合的校城人才资源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吸引列入国家重点人才引进计划的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技术、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的集聚。

(三)培育创新平台。鼓励高校、企业结合城市重点产业发展,共建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项目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建立协同创新人才库、项目库、专利库。组织高校大学科技园、大学创业园与地方科研单位、应用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对接。

(四)推进协同创新攻关。统筹协同创新政策和机制,整合政府、高校、企业、金融等方面资源,推进政校企资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优秀的科技企业或产业联盟与高校合作申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建立高水平、跨学科、跨学院、校企融合型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协同创新力量。

(五)加强“双创”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在省级孵化基地内建立创客咖啡、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引进知名互联网企业和高校深度参与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整合创新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立高校参与的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校企合作的实训工厂、实训平台等平台建设。

(六)推动大学生本地就业与创业。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城市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地方企业与高校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检验室、研发中心,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校企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