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幸福农场红枣产业发展研究

2019-03-19李亚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枣农枣园全镇

□李亚辉

一、绿园镇现状

绿园镇,原幸福农场,隶属于新疆省阿拉尔市九团,东至阿拉尔农场,南至十六团,西至一师八团,北至塔北二干渠,距阿克苏约93公里,距离阿拉尔市约32公里,紧邻阿塔公路省道207线、玉阿新公路等主干公路,绿园镇至阿拉尔二级公路,直达阿拉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镇现有总人口5,091人,绿园镇属典型的沙漠干旱地区,正常年份平均降雨量较少,年均气温10.8℃,春秋少雨、夏天较热,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光照尤其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昼夜温差较大,是棉花、红枣等作物的适宜产区。全镇主要以种植棉花、红枣为主,2017年种植红枣总面积达3.18万亩,实现红枣鲜果总产5,692万公斤,人均7.5亩,是阿拉尔市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

新疆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土地含碱量高,肥力不足,这样的地质条件不适合大多数树种生长。但是红枣树却非常适应新疆的地质环境,枣树具有抵抗干旱和盐碱的特性,并且红枣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将红枣种植在这些土地贫瘠的地区,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可观。2009年以来,红枣作为经济树种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新疆红枣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枣农的生活水平。绿园镇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红枣、棉花种植。但由于地理位置条件及各种原因,绿园镇社会发展程度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很低,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差,虽然长期以种植果树为主,但种植方式比较粗放、技术含量较低、新优品种少、新旧树种搭配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各自为战、规模较小,未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

二、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红枣产业困境。

1.缺乏科学管理。绿园镇虽然处于阿拉尔万亩红枣园区,但由于自然条件差,没有优质灌溉条件,每年收成很不稳定,除此之外,枣树大多已经老化,品种也稂莠不齐,再加上当地枣农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农民对于果树修剪、管理、贮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掌握情况不佳。

2.重产量、轻质量。在红枣种植生产中,农民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枣园农药使用过度,红枣的成品质量越来越差。近年来,由于红枣市场逐渐饱和甚至产能过剩,农户对红枣种植园的持续高投入与最终收益产出逐渐不成正比,整个红枣市场的疲软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其可持续投入。2012年红枣市场迎来大爆发,骏枣和灰枣通货的市场价分别在每公斤35元、45元左右,极大地刺激了农户种植红枣的热情,截至2015年,红枣的种植面积较于2009年翻了3.6倍,红枣市场的极快饱和造成了红枣价格一路暴跌。农户在种植红枣时,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想方设法增加产量,不顾科学种植技术,滥用农药,造成红枣品质差,但产量巨大。追求数量就导致果品质量差,质量差造成收入就低,收入低更造成农户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良、科学种植,这又造成农户只能追求果品数量达到止损,陷入无限恶性循环之中。

3.企业规模小。无论是红枣加工环节还是销售环节,上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家庭作坊类型的小企业、商户数不胜数。种植、流通两头都是散户,中间缺少龙头企业对其收购、分级、清洗、烘干,批发成了产业链上的主流。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

4.销售模式单一。当地农民的红枣销售模式只有一种,就是将地里生产的红枣从树上卸下,然后摊出一大张塑料布,将红枣均匀铺上去,并没有对红枣进行分级,所有红枣都是按照通货的价格进行议价。每年红枣收购季节,很多红枣商在收购红枣时到农民地头进行商谈,大多枣商对红枣进行压价,农民本身议价能力有限,再加上枣商相互串通,红枣的收购价格定价很低,枣农担心卸下的红枣腐烂变质,往往同意枣商的定价,如此一来品质一般的红枣大幅降价,高品质的红枣价格也被拉低,枣农的收益严重受损。

(二)配套设施缺乏。第一,作为以林果业为支柱的镇级经济,全镇近3.2万亩枣园没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使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二,全镇没有建起中大型果品贮藏库,小型的果窖也很少;第三,全镇有三家红枣农业合作社,但这三家合作社合作较少,枣厂的红枣加工设备都较为落后。对于红枣只是初级加工即简单进行分、烘干、清洗、装袋,没有进行次级加工和深加工,使生产的果品的附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红枣的价值造成极大浪费;第四,绿园镇没有建起规范的果品销售市场,前后没有商业市场,产业道路建设相对困难,加上缺乏资金,这严重影响了绿园镇农民的生活与劳动生产,严重制约了全镇林果业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二次加工,限制了全镇致富道路的开拓。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绿园镇2013~2017年间招聘大学生60人,但其中多数是棉花、水利设施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少有红枣种植方面的毕业生。在管理上欠缺人才,无法对农民的红枣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很多枣农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枣园种植一直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农户的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有限。除此之外,绿园镇农户在使用农药上缺乏约束常识,基本都是遇到一种红枣病害就打一种药,一直到这种药不管用为止,从不考虑防治,也不管会不会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红枣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人才带领,农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三、红枣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一)枣园建设。全镇严格调查现有红枣园,对于果树健康状况差、土地贫瘠、老化严重的果园坚决毁掉。新疆红枣的种植模式一般统一为株距小、行距大、树体矮模式。但灰枣和骏枣生长习性不尽相同。灰枣以株间隔为1.5米左右,株行距为2.8米左右为主;骏枣以株间距多为1米,株行距为2米。据此,全镇应当新建先进红枣果园3,000亩,引进骏枣新品种,如七月仙等,配套以修建便利水渠,周边种植沙枣树,坚持经常农药灭虫防治病虫害。除此之外,改造老果园3,000亩,其中高接换优2,000亩,引进新品种替换1,000亩。努力促成三个合作社的整编,优化资源,加速土地流转工作,扩大规模。在今后几年内基本上实现绿园镇的全覆盖,实现老果园的更新,使果树品质全优化,培育新品种、高质量的枣树达到80%,初步体现规模化的效益。同时培养一支由合作社带头组成的红枣果品经济人团队,户均实现有一个红枣科技种植能手,培养致富带头人。另外,依托万亩枣园区培训基地和当地农科研究院,邀请省、市以及农科院红枣种植方面的专家在绿园镇举办4~5场次关于红枣埋春肥、剪枝、防鸟网的使用、病虫害防治、施肥、高接换优、贮运等知识的培训,专家现身说法,直接提高农民红枣种植技术。

(二)产业融合。通过对绿园镇农民合作社的调查,由政府进行优化整合组成红枣研发团队,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对新鲜红枣以及干枣进行创新再加工,制成红枣酸奶、红枣醋、红枣面包、干红枣片等。另外,通过市级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争取在镇中各连队修建30个小型果窖,目的是解决新鲜果品的贮藏难的问题,使全镇的果品实现既丰收又增值的目标。此外,在附近的沿公路线修建一个果品交易市场,建起10个,每个约600平方米的钢架棚,以便交易双方使用,同时配套建立一个信息化的服务中心,随时掌握全国的果品行情。除此之外,在丰产枣园区建立绿色有机红枣园,吸引内地客商们以及游客进行农业体验和休息。

(三)人才建设。第一,引进若干种植红枣高级人才,薪资方面除正常薪酬外佐以枣园股份,将果园产值直接与薪水挂钩。第二,鼓励返乡大学生依托万亩枣园开展网上销售,并由带头人监管。并聘请专业检测团队,从种植到加工对果品进行全面检测,严格甄选,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和提高加工品质;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一支专业的红枣种植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队伍,分批次进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示范讲解;设置种植救助中心,对于发生病虫害的枣园,及时派人跟进,对枣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枣农脱困;引进优质红枣培育科技成果,进化当地树种,提倡绿色红枣生产,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第三,招收市场调查员,深入各省调查,了解各省红枣需求以及重要红枣销售市场,由合作社领头人带领商业团队进行磋商,拓宽销售市场。

四、结语

以产品质量为本,企业才有利益;以人才为本,企业才有活力;坚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企业才有前进的推力。在对绿园镇进行发展时,将红枣产业不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而是站在绿园镇整体格局上,对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相辅相成,带动绿园镇发展,才能达到在经济上做到红枣富民、红枣强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枣农枣园全镇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
塞上金秋枣熟了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