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应用微课的教学体会*

2019-03-19刘延鑫王义翠李业亮郝万清张小莉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医学生

刘延鑫 王义翠 李业亮 郝万清 张小莉

《人体寄生虫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内容为人体常见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为预防医学专业和临床类医学专业的基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即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我们都知道,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结合的线上资源教学模式具有直观形象、内容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学生掌握,非常适合《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院校的课程线上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等已逐步完善,很多课程采用了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跟不上“微视频时代”的需求。

微课(Microlecture)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 的简称,指应用多媒体技术, 对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行专门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资源[1]。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微课可以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翻转课堂提供优质数字化资源支撑[2,3],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微课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如何制作与应用的相关问题,为其他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1 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微课实施的必要性

多数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在预防医学、医学类专业的本科阶段第3或者第4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已逐渐适应,但由于医学生课程多,且在笔者所在院校,该课程为限定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此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病案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而目前中医院校招收的医学生文理科并存,部分学生相关生物学知识基础薄弱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感觉学习《人体寄生虫学》存在一些困难,而《人体寄生虫学》精品课程中的视频资料,由于其完全按照书本顺序,理论知识点较多,时间较长、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跑神,所以并没有成为课堂的有利补充。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等教育培养综合高素质和能力型医学人才的要求,改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式,利用新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很迫切。目前,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技术已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普及,一般认为,微课应该包含如下内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主题,时间较短,通常在10 min以内。与视频公开课相比,微课的特点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在当今微视频时代情况下,依照医学生的认知习惯与认知策略,微课特别符合当前医学生的学习心理,传统的教学视频一般等同与一节课,40~50 min,知识点较多,教学方式和课堂理论教学一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管,常常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而微课由于内容较短,10 min左右,且围绕于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主题,教学过程短小精炼,易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与交流,满足医学生零散时间的学习需求。综上,微课对于《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适应现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2 《人体寄生虫学》微课实施的具体案例

在《人体寄生虫学》微课制作中,主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和多媒体制作方式,相比于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片,通过教师的精心制作,整合动态的声音和图片,使其更有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本课程的实践中,微课大概分为讲授类、演示类、课外拓展类等,且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设计思路制作微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很多知识点如名词概念、课程思政教育及医学案例均适合在微课中进行教学。微课制作技术包括数码摄像、录屏软件录制等,较常使用手段是利用录屏软件,比如Camtasia Studio、Cyber-Link YouCam等[4]。下面介绍本课程具体的微课实例。

2.1课程知识点解析比如在绪论部分介绍“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两个名词的时候,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总是容易混淆,而且概念上难以记忆,我们通过微课,把课程相关免疫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和概括,之后引出人体寄生虫的免疫特点,再通过血吸虫的感染引出伴随免疫的特点,也就是人体感染寄生虫虽然对再感染的同种寄生虫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体内在肠系膜门静脉里面的成虫是没有作用的,在内容中,视频部分放进了血吸虫病人的感染图片和血吸虫寄生部位的图片,非常形象,同样,通过疟原虫的感染引入带虫免疫的概念,带虫免疫对体内原有的寄生虫有一定的作用,使其数量明显下降,维持在数量低水平,甚至会使临床症状消失,也可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但是核心是并不能完全杀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在微课讲授这些概念的同时,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也把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病人的冷热汗往复出现的症状介绍清楚了。这样,通过一个10 min的微视频,对课程的知识点,相近名词概念做了深入的剖析,内容凝练,非常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2思政教育在《人体寄生虫学》中体现我国思政教育教学建设工作指出,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笔者所在院校也鼓励相关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介绍过程中通过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体现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有助于医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更好理解,比如我们制作的“细粒棘球绦虫防治”微课,先介绍该病流行区主要在我国西部省份,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而对于细粒棘球绦虫患者,往往是在幼年感染,到了成年才发病,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加工过程不注意生熟食物的分离,是这个疾病的罪魁祸首,在该微课的介绍中,通过视频展示了地域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背景资料,通过病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教育,体会到了预防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医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最终使学生形成以“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很有必要。

2.3寄生虫背景知识及案例的介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卫生制度的改善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人数已明显减少,寄生虫病已成为“被忽视疾病”的代名词,很多人甚至感觉到现在寄生虫病没有了。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虫病疫情仍比较严重,而且南方省份由于喜吃“鱼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疫情比建国初期更为严重,而且部分患者感染寄生虫后,表现为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依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面临许多新挑战。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中医院校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内容设置普遍存在课时数压缩,不少学校甚至把其由必修课改为了限选课,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现代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人体寄生虫方面发展很快,比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教授因为研发了新型抗疟原虫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通过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疾病,以及耐药性的疟原虫病等,已经成为中医药防治寄生虫病的热点领域。以上内容均可以通过有机组合,通过微课在介绍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把其中包含的严谨科学思想方法和课程重要性做一主题介绍,因此,通过微课这种形式,可以让广大医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到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致病情况,有助于医学生正确树立人体寄生虫病预防大于治疗的观念,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应用微课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3 微课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微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宣传,让学生可以了解课程的微课内容,并方便学习微课知识,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微课可以实现在多个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手机、IPAD等设备播放,可以把微课的视频链接直接发布在医学生的班级微信群或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并适当采取一定激励机制引导同学们观看学习,比如对观看学习的学生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等[5]。 但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目前主要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预习和复习的数字化视频资料,达到线上和线下课程无缝衔接的目的。

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微课的教学过程中,补充、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相应内容,发现微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后复习环节经常通过微课这种形式,总结相关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且通过师生沟通,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随时对微课的内容、制作方式进行调整,对优化《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 讨论

随着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当代大学生学习资源的一种渠道。微课适应现今“微视频”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优质网络数字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寄生虫医学生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白话寄生虫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趣闻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