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卫气”浅探艾灸治疗痛证的机理

2019-03-19

光明中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卫气经筋筋膜

郝 峻 赵 楠 彭 娟

艾灸对痛证以及寒凝筋结引起的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中药学记载,艾叶性温,味辛、苦,功效包含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阳益气等。笔者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以及经筋病与卫气的关系,从中医基础理论“卫气”层面出发,对艾灸过程中激发人体卫气,疏通体表经筋,缓急止痛的作用进行探析。

1 艾灸机理的现代研究

当下研究表示[1]艾叶燃烧能够产生热辐射、光辐射以及艾灸生成物等理化因子,可综合性作用于腧穴、人体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利用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予以整合后再传出,可调控机体神经及内循环等系统,完善机体内环境,进而有效的预防疾病产生。艾叶燃烧过程出现的辐射能谱处于0.8~5.6 μm,属效能显著且无特殊不良刺激的物理因子红外线[2]。同常见的远红外线依靠传导扩散热量相比,其直接作用在机体表层部位,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的波长更短,能量更强,能够毫无阻碍的渗透至组织深层,穿透深度可达10 mm左右。此外还能够利用毛细血管网作用于周围部位,进而充分被机体所利用[3,4]。据实验室化学研究表明,艾灸的药性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病毒、镇痛和预防保健等[5]。根据以上所述,艾灸疗法的功能性有着广泛认可,各项研究也充分证实了其有效性。

2 卫气与经筋理论探讨

2.1 了解卫气中医理论认为,卫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上焦走出,行与脉外,其性剽悍,运转快速流畅。《灵枢·本脏》阐述其功能主要有护卫肌表、滋养腠理、开阖毛孔等,为人体阳气之一。刘昭纯[6]阐述了《黄帝内经》“卫气为百病母”的病理观点。疾病的起因可从“卫阳虚弱,则生百病”“病之外因,卫阳受邪”“卫气逆乱,病之内因”三个方向进行分析。疾病的预防,重在调摄卫气 ,疾病的起因是卫气虚弱,卫外之力不足,疾病的治疗重在调和卫气。卫气足则外邪难入,卫气至则经筋可舒。表虚自汗、失眠神经衰弱、筋骨失养、气机不利等多种病变都可因卫气不调而导致。从卫气入手治疗疾病的思路,对中医临床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疼痛与经筋学说和肌筋膜理论古代解剖知识认为经筋不同于经脉,可将表皮、肌肉、筋膜与骨骼关节等组织联系起来,维持正常身体形态以及保障运动机能。明·张介宾曰:“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说明经筋附属于十二经脉,布于筋肉关节,其功能主要是联络四肢百骸。经筋学说对治疗肌肉、关节软组织的疼痛以及运动损伤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肌筋膜学说对人体肌筋膜激痛点的表现,与中医的“经筋病”的筋结与痛点有着相似之处。激痛点指肌筋膜、结缔组织等存在的病理产物,导致患者全身诸多疼痛和不适,与“经筋病灶”两者都是属于皮下软组织或肌肉的一种有形、可触及、按压时感觉疼痛的物质,许多激痛点部位与针灸穴位高度一致。构造出的筋膜走向和运动线路图与经筋的循行分布也有大量重叠部分。因此,临床中诸多疼痛病的治疗思路及方法与经筋学说和筋膜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3 经筋病和卫气针对卫气的概述,《素问·痹论》提及:卫气源自于水谷的悍气,其性慓疾滑利,存在于人体络脉之外,持续循行于皮肤分肉间。明·张介宾表示:“卫气始于足太阳,然后复会于太阳。” 也就是卫气由足太阳膀胱经起始行于阳分,最后抵达足少阴肾经,而行于阴分,复会于足太阳往复运行散布于全身。故卫气循行体表筋膜之下,输布于经筋之中,足太阳经筋卫阳最盛。经筋同卫气紧密关联,说明经筋禀受卫气而用[7]。《素问·风论》表示:“风气同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同卫气相干,其道不顺则卫气凝而不舒,所以其肉有不仁也”。病人所出现的不适感,即肌肉筋膜的疼痛和紧张挛缩是源于外感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由浅入深,干扰卫气循行,然后抵达机体内,使气血瘀滞,温养失调,神经传导不畅继而影响人体脏腑。可见卫气的运行通畅与否对人体筋肉筋膜,关节软组织的活动伸展,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乃至脏腑功能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卫气虚是经筋病的内因,筋膜肌肉劳损是其外因,外感邪气为诱发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卫气具有卫外免疫与感应传导的功能[8]。其对神经传导具有一定的影响,卫气虚弱则直接影响血清及神经内的NGF浓度,干扰皮肤和脑组织内P物质的含量出现神经传导障碍。筋性痹病卫气传导阻滞多有卡压神经产生的不适感,卫气流利畅通能帮助消除由神经传导障碍造成的麻木不适感。故而卫气足则外邪可消,卫气至则经筋可舒,故筋病(疼痛)的消缓与人体卫气的运行和盛衰尤为相关。

2.4 艾灸与卫气结合古籍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艾灸补益提升卫气;艾灸促进卫气的运行;艾灸的作用部位与卫气)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关联。人的健康以及万物生长都和太阳光照关系密切,阳光中的红外线能抵达皮下组织,加快新陈代谢,镇痛消炎,同艾灸的红外热效功能类似。传统医学认为阳光可以助发体内的卫阳之气,温通经脉。可见,与之类似的艾灸温通热刺激作用,也可对人体生发卫阳之气起到积极作用。艾灸的治疗效应依靠温通作用。“通”是疼痛的治疗的关键点。“通”的字面意思为通畅、通调、通达之意。艾灸的有效性,是基于艾灸以温促通,通调气血的功能所实现的。艾灸温通功能能够保证经脉,络脉以及血脉传导信息顺利,加快气血流动,确保卫气运行流利。此种功效符合卫气性剽悍,迅速运行脉外的特点。所以艾灸温通作用,既可以行气活血,也为卫气的运行通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艾灸治外调内的可行性,是因为热能量能够利用经络传导直达病灶。人体表皮络脉为艾灸治疗的位置,是功效传导的枢纽。《灵枢·经脉》内提到:卫气先于人体表皮运行,后充盈络脉。皮部可以呈现出疾病亦可进行治疗,皮部同筋经,络脉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广泛分布体表,调节表里营卫以及渗灌气血津液[9]。于体表皮部进行艾灸能够对体表卫气产生直接性的刺激,调动其运行往复,增强抗病能力。表皮筋膜是经筋病疼痛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突破口。

3 艾灸提升卫气对治疗痛证的运用

笔者粗浅认为,在治疗经筋病痛证的过程中,可从两方面入手。1)可直接针对疼痛部位,以及周围的肌肉紧张处,筋结点和挛缩部位进行灸治,激发局部卫气,引导卫气的流利输注来通达经筋,卫气至则通则不痛。2)对于局部灸治效果不佳者,或体虚卫气不足者,应先从提升人体卫气水平入手。机体自身卫气不足而能量有限,故达不到疏经通络的效果。提升卫气可从以下方向进行:①前文提到人体的足太阳筋经卫气最盛,卫气虚者可从足太阳膀胱经辨证取穴施灸,激发体内卫气运行。②卫气源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可用益气健脾之法,选用气海、关元和神阙等穴,从根源来促进卫气的产生,只有卫气充盈才能维持其生理功能。③可结合痛点局部进行“筋针”疗法以及常规腧穴针刺手法,针灸并用配合艾灸进行卫气的提升和疏导。

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临床中常出现“重针轻灸”的情况。明·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及:“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可见古人对于艾灸的重视及其疗效的肯定远高于现在。日后还需充分发掘艾灸与卫气的联系,深入研究疼痛和筋性疾病与卫气的关联,研创更多手段提高临床疗效。

4 验案举隅

患者周某,男性,29岁,慢性鼻炎病史。平素运动较少,久坐贪凉,长时间电脑前工作,常感双侧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自感疼痛加重,于2018年5月7日前来就诊治疗。因其有针灸晕针史,对针刺治疗畏惧,故对其运用艾灸治疗。根据疼痛部位,沿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和督脉选取双侧的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及大椎穴进行温和灸手法施治,每次治疗40 min,一日1次。连续治疗3日后,自感肩颈部活动自如,肌肉紧张度明显减轻,疼痛缓解。连续治疗共7次后,患者告之其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同时自身的鼻炎症状也明显减轻。中医理论认为鼻炎多为卫气不足,表虚不固,腠理失和而外感病邪所致。此患者鼻炎病症减轻,是由于通过艾灸治疗,提升了机体卫阳之气,同时艾灸提升卫气的作用也对(经筋病)疼痛的治疗产生积极地效果。此案例也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卫气与艾灸舒筋镇痛作用之间的联系。

5 小结

本文旨在从卫气这一新的角度思考,并从理论上论证艾灸对经筋病和痛证的治疗作用,以期能够为艾灸的机理与疗效研究提供新方向。日后还需结合当前临床各个病例现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实验,才能进一步更加科学和准确的验证。笔者的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若存在疏漏和谬误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指教。在最后希望各位中医工作者能够立足中医经典学说,结合现代理论,丰富艾灸的相关研究,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对中医学进行更深层和长远的探讨,为现代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卫气经筋筋膜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