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苏籽油的提取及品质分析研究

2019-03-19赵优萍肖金妮孙卢狄蔡成岗沙如意方晟毛建卫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6期
关键词:出油率紫苏籽油

赵优萍,肖金妮,孙卢狄,蔡成岗,2,3,沙如意,2,3,方晟,毛建卫,2,3,*

(1.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杭州310023;3.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4.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紫苏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唇形科紫苏属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种植面十分广泛。紫苏籽是紫苏的种子,含油量45%~55%[1]。紫苏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其中含58.48%~76.18%的亚麻酸、8.53%~13.02%的亚油酸、11.42%~23.06%的油酸以及少许的棕榈酸、硬脂酸等[2-4]。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可用资源的稀缺,国内外对紫苏籽油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少紫苏籽油产品已投入市场,市场反馈良好。紫苏籽油不仅提供了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因其具有抗衰老、抗癌、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保护视力、降血脂等功效[5-8],也被视为一款保健品,市场前景十分广泛。

目前,紫苏籽油提取工艺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亚临界萃取法等[9-13]。在新型提取方式方面,马娜等[14]对紫苏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利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CO2提取紫苏籽油中总脂肪含量为46.90%,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39%,α-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61.57%。彭维等[15]研究了超临界和亚临界萃取方法提取紫苏籽油的工艺,出油率分别是39.7%和40.1%,且发现超临界萃取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较好。传统提取方法一般为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的出油率最高,但溶剂残留严重;机械压榨法工艺简单,易于流水线生产,应用较广,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热榨过程中高温容易使α-亚麻酸等有效成分损失。因此在本文中研究两种冷榨法——螺旋压榨法和液压法对紫苏籽油提取的影响,与传统有机溶剂浸提法进行比较,并对其理化性质以及抗氧化性等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提取率及品质的影响,为紫苏籽油及其他功能油脂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紫苏籽:浙江科技学院重点实验室花圃;中级初榨橄榄油:北京市品利食品有限公司;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 [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三甲基氯硅烷(trimethylchlorosilane,TMCS)(体积比99∶1)为色谱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RE-2000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V-5500PC型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DFT-100型药用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DSH-50A-1型水分测定仪: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DD85G型螺旋压榨机:德国KOMET公司;QYZ-550型液压榨油机:泰安市良君益友机械有限公司;Allegin X-12R台式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杭州合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890A-5975C型气相-质谱联用仪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郑州中谱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紫苏籽油的提取

1.2.1.1 螺旋压榨法

其工艺流程:紫苏籽→70℃干燥2 h→压榨→过滤→粗紫苏籽油[16]。安装压榨机加热套,设定温度为90℃,预热15 min后取下加热套并关闭加热开关,加入70℃烘干的紫苏籽进行压榨,将压榨所得毛油经过滤离心,得到粗紫苏籽油,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并计算出油率。

1.2.1.2 液压压榨法

其工艺流程:紫苏籽→70℃干燥2 h→压榨→粗紫苏籽油,压榨前液压机60℃预热0.5 h,加入物料后进行60℃压榨,压力由0 MPa升至60 MPa后持续压榨1 h[16]。收集紫苏籽油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并计算出油率。

1.2.1.3 正己烷浸提法

使用正己烷作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内浸提紫苏籽油。其操作步骤为:紫苏籽→70℃干燥2 h→粉碎→正己烷浸提6 h→瓶底溶剂回收→旋转蒸发→粗紫苏籽油。

紫苏籽的出油率按公式1计算:

式中:m1为紫苏籽油的质量,g;m2为紫苏籽的质量,g。

1.2.2 紫苏籽油理化特性检测

酸值测定参考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17];过氧化值测定参考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18];碘值测定参考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19];皂化值测定参考GB/T 5534-2008《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20];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参考GB 5009.2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21];透明度、气味、滋味测定参考GB/T 5525-2008《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22]。

1.2.3 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硅烷化:称取样品油脂0.2 g~0.3 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 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6 mL混匀,25℃下超声提取10 min,取出后于60℃烘箱中皂化1 h。取出漩涡混合2 min,冷却至25℃。加入4 mL水和6 mL正己烷,漩涡混合提取5 min,4 500 r/min离心10 min,转移上层有机相至玻璃试管中,加入1.5 g无水硫酸钠,静置至澄清透明。转移全部上清液于15 m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25℃下氮气吹干。加入200 μL硅烷化试剂BSTFA-TMCS(体积比为99∶1),密封后于70℃烘箱中反应30 min,再加入1 mL正己烷溶解,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作为待测溶液。

色谱条件:HP-5MS(30 m×0.25 μm)毛细管柱;升温程序:柱子初始温度100℃,保持1 min;以5℃/min升至200℃,保持2 min;再以3℃/min升至280℃,保持3 min;载气为高纯氦;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1 ∶50;进样量为 1 μL。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电子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溶剂延迟2.6 min;全扫描模式(SCAN),扫描范围 50 u~1000 u;NIST 谱库。

1.2.4 紫苏籽油抗氧化性的测定

1.2.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取一定体积紫苏籽油于10 mL离心管中,加乙酸乙酯至1mL,加120μmol/LDPPH-乙酸乙酯溶液4mL。混匀静置30 min后用乙酸乙酯做参照,在517 nm下测定其吸光度Ai,同时测定DPPH-乙酸乙酯溶液与1 mL乙酸乙酯混合液的吸光度A0以及一定紫苏籽油加乙酸乙酯至5 mL的混合液吸光度B[23-24]。以橄榄油为对照,根据式(2)计算清除率:

式中:Ai为加紫苏籽油反应后DPPH溶液的吸光度;A0为不加紫苏籽油,只加DPPH溶液的吸光度;B为不加DPPH溶液时,紫苏籽油在517 nm波长下的吸光度。

1.2.4.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查阅文献得知,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有:电子自旋共振法、高效液相色谱层析法、化学发光法、氧化褪色光度法、自动电位滴定法和极谱法等[25-30]。本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紫苏籽油的羟基自由基含量进行测定。

配置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取一定体积梯度的牡丹籽油溶于1mL无水乙醇中,混匀,充分溶解,10000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00 μL于10 mL试管中,加入5 mL无水乙醇,充分混匀,待测。

在10 mL试管中依次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7.4)、邻菲罗啉乙醇溶液、去离子水、FeSO4溶液(0.75 mmol/L),加入双氧水(0.01%)和牡丹籽油样品液启动Fenton反应。按表1顺序加入各溶液。

表1 加入溶液的种类和体积Table 1 The type and volume of added solution

反应体系置于37℃恒温水浴中,反应3 h,反应完全后立即取出并测定其在536 nm处的吸光度,以去离子水为参比。以橄榄油为对照,按式(3)计算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式中:Ai为紫苏籽油样品液的吸光度;A0为不含样品液和双氧水的吸光度;B为只含双氧水的吸光度。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表示为Mean±SD,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和Origin 8.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采用Duncan’smultiple rang test进行组间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籽油的出油率比较

试验测试不同方法对紫苏籽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籽出油率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perilla seed oil extraction rate

由表2可知,紫苏籽采用正己烷浸提法的出油率为(27.93±1.50)%,高于液压出油率的(20.70±0.42)%和螺旋压榨出油率的(9.66±0.65)%。正己烷浸提紫苏籽经干燥粉碎,且提取时间久,提取比较完全,出油率最高,但其存在溶剂残留等安全问题。按照相同条件处理的原料,原料颗粒度小,含水量7.5%左右,两种冷榨法相比较,液压法出油率远高于螺旋压榨法,更有利于紫苏籽油的提取。

2.2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籽油理化特性比较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理化特性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的理化特性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rilla seed oil

两种压榨紫苏籽油中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较低,有利于油脂的长期保存,而在正己烷浸提紫苏籽油中较高,极可能是溶剂残留。3种提取方式得到的油脂中,正己烷浸提油脂的酸值最高,表明其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易被氧化。液压提取油脂的酸值最低,仅为(0.46±0.12)mgKOH/g,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植物原油酸值<4.0 mgKOH/g)。过氧化值是评判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之一,3个油样中浸提油脂的过氧化值最高,其次是螺旋压榨油脂,最低的为液压油脂,表明液压油脂的被氧化酸败程度较低。3种紫苏籽油的碘值差异不显著,均大于130 gI2/100 g,表明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属于干性油脂。正己烷浸提紫苏籽油的皂化值较高,螺旋压榨和液压紫苏籽油相对较低,表明浸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分子质量大于两种压榨紫苏籽油。螺旋压榨法所得紫苏籽油略有混浊,是由压榨过程中混入细微物料过滤不彻底造成。两种压榨紫苏籽油均具有紫苏籽油特有气味,而正己烷浸提法所得紫苏籽油香味较淡,可能是由于索式提取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损失所致。

2.3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分别将3种紫苏籽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得到其总离子流图谱,进一步利用NIST98标准谱库检索,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了3种紫苏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Table 4 Composition of perilla seed oil extracted by screw press method%

由表4可知,紫苏籽油主要含5种脂肪酸,即棕榈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3种提取方式制得紫苏籽油中,液压油脂中亚麻酸相对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68.84±0.07)%,螺旋压榨和液压油脂中亚麻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7.20±0.57)%和(57.04±1.77)%。3种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液压紫苏籽油(89.00%)>螺旋压榨紫苏籽油(83.00%)>正己烷浸提紫苏籽油(77.00%)。

2.4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籽油抗氧化性分析

2.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不同提取方法制得的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见图1。

图1 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体积浓度-效应关系Fig.1 Volume concentration effect relationship of perilla seed oil on scavenging DPPH radical

3种紫苏籽油和橄榄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着油脂体积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趋于平稳。当紫苏籽油体积浓度达到32 μL/mL时,3种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最大值,接近95%。IC50表示达到最大清除率一半时的底物用量,与物质的抗氧化性能成反比,IC50值越小,说明其抗氧化性能越强。螺旋压榨法、液压法和正己烷浸提法所得紫苏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6.37、10.33、12.13 μL/mL,橄榄油则为13.97 μL/mL,表明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性显著高于橄榄油,其中,螺旋压榨油脂的抗氧化性高于液压和正己烷浸提油脂,说明螺旋压榨法保留了紫苏籽油中更多的抗氧化成分。

2.4.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是反应油脂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图2为不同紫苏籽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图2 紫苏籽油对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的体积浓度-效应关系Fig.2 Volume concentration effect relationship of the effect of perilla seed oil on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由图2可知,3种紫苏籽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远大于橄榄油。随着油脂体积浓度的增加,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急剧升高,达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在 1.0 μL/mL~2.0 μL/mL 阶段,螺旋压榨紫苏籽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远高于其他油脂。在体积浓度大于2.0 μL/mL后,3种紫苏籽油的清除能力逐渐接近,并达到最大值。螺旋压榨法、液压法、正己烷浸提法所得紫苏籽油和橄榄油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 0.996、2.13、1.88、5.72 μL/mL,表明螺旋压榨油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更强。

3 结论

本研究中3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提取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正己烷浸提法出油率最高,为(27.93±1.50)%,但液压法(20.70±0.42)%和螺旋压榨法(9.66±0.65)%更加绿色安全,无溶剂残留等问题。液压法的出油率远高于螺旋压榨法,且制得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小于其他两种油脂,皂化值和碘值等无显著性差异,更有利于紫苏籽油的提取。通过脂肪酸分析,液压紫苏籽油中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68.84±0.07)%,高于螺旋压榨油脂的(57.20±0.57)%和正己烷浸提油脂的(57.04±1.77)%。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螺旋压榨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其他两种油脂。

猜你喜欢

出油率紫苏籽油
油樟叶不同生长期出油率的分析
柠檬植株4个部位精油出油率比较分析
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籽油的研究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岁岁紫苏
纤维素酶结合碱性蛋白酶提高冷榨大豆出油率的工艺优化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