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的意图性视觉旨趣

2019-03-18董垂锋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意图

董垂锋

摘 要:文章借用了巴克森德尔在《意图的模式》一书中所提到的“意图性视觉旨趣”这一概念,从造型、空间、光影三个方面,对朗香教堂的意图及所对应的可被我们感知到的这样一个影像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朗香教堂;意图;视觉旨趣

说到意图性视觉旨趣,我们有必要明白意图是什么。巴克森德尔在《意图的模式》一书中对此做了阐述。他在书中这样写着:“由于图画是人造物,图画背后的原因域中的一个成分便是意志(Volition),这个成分与我们所谓的‘意图相交叠。”换句话说,即指我们在从事一项设计工作的时候,其设计形制背后都会有待解决的问题,或许是主观的或许是客观的(有如巴克森德尔在书中所列出的本杰明·贝克的福斯桥有关淤塞、侧风等问题一样),这些问题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逐一去解决。将设计建造背后原因域中的意图通过可感知的形式物象展现,成为一种意图性的视觉旨趣。

朗香教堂和图画一样,都是人造物,是柯布西耶“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柯布西耶)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得自然物质(朗香教堂)发生形式變化,同时还在这一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着他的“劳动”方式和方法。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因此,柯布西耶对此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也即是笔者想讨论的“意图”。

这里,笔者需再次引用巴克森德尔在《意图的模式》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代名词Charge和Brief来说明朗香教堂的“意图性视觉旨趣”:“Charge一词,泛指设计者和画家在从事创作时所给予所面临的一般性任务和问题(Problem),Brief一词指特定的因素与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案。”

设计建造朗香教堂成为柯布西耶的一般性Charge,Brief将由这个个案中的诸多条件问题构成。“情况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我无法断定。”我们没有办法去还原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关于过程事实的一般性假说在论述特定绘画的意图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下面笔者将试图列举Brief的一些条目:

一是建筑室内外交流关系;二是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比例大小与形体塑造之间的问题;四是光影效果问题;五是形式与结构关系问题;六是满足宗教精神与仪式需要的中心形态及空间区位的确立问题;七是神圣空间与场所环境的空间确立问题(圣地,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过渡性空间);八是信徒、神职与上帝等主体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问题;九是音效体系与空间结构形态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十是排水系统与空间结构体系影响形态的生成问题。

下面,笔者将根据以上列出的条目,从造型、空间、光影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造型

建筑是一门造型艺术,通过建筑师的设计建造,构成一定的物理空间,生长成具有美感的形态,人们通过视觉来感知、欣赏。

柯布西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要把朗香教堂搞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它应该像人的听觉器官一样的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表现人与宇宙的关联”“厚墙,一只蟹壳,设计圆满了,如此合乎静力学。我引进蟹壳,放在笨拙而有用的厚墙”。(《勒·柯布西耶全集1946-1952》)

他独具匠心地将朗香教堂塑造成优美的、富有诗意的但又是怪诞、新奇、复杂的,其独特的造型即我们所谓的建筑形态,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刺激着我们人类的感觉神经,激发人类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和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这里,视觉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人类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中,眼排在第一位,即视觉是最精确最有力的知觉。这里,造型就被提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外露的,直接传输到我们的视网膜上,使我们产生审美享受。

南面的凹入弧形墙与钟塔共同构成了一个内凹的主入口,起到一个空间的过渡性作用,并引导人们的行进路线,像是上帝的双手,正在召唤着拥有赤诚心灵的人们。

这里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条目的意图处理视觉旨趣:建筑室内外交流关系;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形式与结构关系问题。

笔者还想重点叙述一下朗香教堂的屋顶造型。其屋顶造型由两层钢筋混凝土薄板组合而成,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东南转角挺拔高昂的气势,屋檐向上翻卷并向外挑出。对于这样一个造型的设计,柯布西耶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翻卷的黑色屋檐和白色的弧形墙有利于布道时将声音反射扩散。”

这让人不由想到了中国古建筑中“飞檐”的设计用法,它是我国传统古建筑中檐部形式之一。屋角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檐部的这种特殊处理,能很好地扩大采光面,还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将屋檐托举了起来。笔者认为,朗香教堂屋顶的形式处理以及屋顶和墙体之间那条40cm的缝隙设计,大概也是类似功用,可以将其视为是前面所列举这两个Brief的意图性的视觉旨趣:音效体系与空间结构形态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排水系统与空间结构体系影响形态的生成问题。

二、空间

从朗香教堂平面可以看出,其中设有以主祭坛为中心的神圣空间和以侧祭坛为中心的神圣空间。主礼拜堂设置在东面(为符合天主教教义),空间主体中,教徒所对应的空间形态与相应祭台的差异,都是通过一级高差来表现,高起部分赋予祭台空间,空间标高的差异不仅影响教徒的行为方式,而且直观反映或象征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给教徒心理上的暗示,进而影响其宗教情感。在这里,人、神职、上帝之间的关系在精神层面上被柯布西耶处理成为某种接近平等交流却又有着一定高低之分的微妙的关系,并赋予这种关系状态以可感知的形态表征,使教徒产生一种神圣感。

“神圣感的营造是宗教建筑的重要目的,以引起教徒对宗教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教化,起到精神慰藉的效果。”从建筑空间的营造看,营造神圣感,建筑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在各个时期和文化中,中心……常常用来给神力或一些崇高力量以视觉表现。圣徒和君主们居于拥挤推搡的芸芸众生之上,他是超越时间之维的,稳定而不可动摇的。人们在看这样一种空间布局时会直觉地感到,中心位置是唯一静止的位置,而其他所有的位置都得在一些特定的方向上尽力去伸展。在拜占庭教堂里,神圣统治者的主宰性形象占据着教堂半圆形后殿的中心……永恒感与中心的位置是协调一致的。”

朗香教堂各中心形态的表现有所不同,基于体验感官行为视觉,笔者将这样的一种处理理解成是以下这三个条目的背后意图旨趣:满足宗教精神与仪式需要的中心形态及空间区位的确立问题;神圣空间与场所环境的空间确立问题(圣地,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过渡性空间);信徒、神职与上帝等主体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问题。

三、光影

朗香教堂内部采光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祈祷室的顶端窗户,二是屋顶与墙体之间一条40cm高的带状空隙,三是墙体上那些镶嵌着彩色玻璃的大小不一的窗洞。

在西方宗教中,有“上帝是光”的说法。中世纪伟大哲学家及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曾说过:“光,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之间……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光被认为是在神与人,神界与人世间建立联系的一种媒介,甚至就是神圣与精神存在可感知的形式。”

使用光塑造宗教场所的精神氛围和神的存在是教堂空间极为注重的传统表达方式。西方大量宗教或纪念性建筑乃至其他公共性建筑都注重用光,特别是高侧光、顶光,以象征和引起崇高、神圣的精神与情感乃至象征天国的存在。

朗香教堂的采光设计是深入人心的情感与精神的传统观念和传统表达方式的延续与再创造。另外,于1911年,柯布西耶在其书中这样写着:“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地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的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朗香教堂这一神圣空间的建筑立面上,有如碉堡上射击孔般的采光窗设计,让柯布西耶的信仰在此得以实现,并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以这样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光影效果问题 这一意图旨趣。

四、结语

建筑是我们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具体形象。我们以往对外界事物(在此主要指建筑)的认识、记忆和感受,会在心理形成一种我们所谓的“意”,它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文字来言传。此刻,我们心中以往生成的这种“意”将与朗香教堂发生刺激反应,让我们形成某种认识、体验。本文从这样一个历史对象出发,分析其形式意义并试图重构设计者背后原因域中的意图,将最终的这一物象视作是问题(即前面提到的意图)的一种解决方式和其转化为形式的一种呈现样式。这一分析主线似乎很不完满,缺乏相对的稳定性,笔者将这视作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个难题,几近冒险主义,并试图跨越这个难题。“我们现在的做法似乎是需要把他看做理性、文化和奇想的混合物。”

参考文献:

[1]沃尔夫林.文艺复兴与巴洛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3]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博奥席耶.勒·柯布西耶全集[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古月炜.光的教堂与朗香教堂形态结构关联研究[J].建筑师,2007(6).

[7]阿恩海姆.中心的力量:视觉艺术构图研究[M].张维波,周彦,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

[8]朱光潜.谈美书简[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9]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M].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基于实际驾驶需求的制动意图识别策略研究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王寅作品
不打自招
航空器意图描述语言的生成与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