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中贯彻爱的教育策略刍议

2019-03-18黄丽华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育科学家长

黄丽华

摘要:教育既具有普适性,也具有特殊性,面对教育中的特殊情况,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带去特别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文章以特殊教育的实践为基础,对特殊教育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特殊教育中贯彻爱的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爱;德育策略

每一位儿童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条件具备,他们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一粒种子是不一样的,花期也不尽相同,有些早已绽放美丽的花朵,而有些还在蛰伏。教育工作者就仿如这花匠,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呵护,静待花开。特殊教育的过程就如同呵护特别种子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科学的爱;需要联合周围的力量,共同营造充满智慧的氛围;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特殊教育中学生的德育现状

特殊教育是我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特殊教育将关注的熏心放在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忽略了学生情感意志、德育思想的培育,所以,在特殊教育中,学生的德育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特殊教育中学生对德育的内容不明所以;二是特殊教育中学生德育思想未能形成,德性未能得到良好发展;二是特殊教育中德育教学没有有效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等比较欠缺。

二、特殊教育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包括体魄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學校不仅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德育思想的形成。那么,特殊教育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德育问题呢?追根溯源,一是受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特殊教育中的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不成熟,所以对抽象思维的理解存在问题,因为德育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所以特殊教育中的学生很难清晰地理解什么是德育,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学习。二是家庭教育中缺失德育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学生,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文化、生活技能方面,至丁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家长并没有给予高度关注。二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在当前的特殊教育中,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特殊教育课程,但因为关注度不够,导致关于特殊教育开设的课时不足,校本教材开发不够完善,教学交流活动、教学方法等均未成熟,这赢接导致特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特殊学生良好德育思想的形成。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三、特殊教育中贯彻爱的教育之策略

(一)因生而异,给予学生科学的爱

每一位学生是独具个性的生命体,尤其是在特殊教育中,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容易获得满足,有的学生却需要更多才能够有所成长。面对这种情况,特殊教育教师应该采取因生而异,给予学生科学的爱的措施,让学生在自我需求与满足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孩子的需求在每一个阶段中均有所不同,并且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因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为此,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更加科学的爱。首先,应该对学生的成长情况、知识情况、技能情况、家庭情况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德育规划,为给予学生科学的爱做好准备。其次,应该针对学生获得德育教育的过程进行全面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所制定的德育规划在学生中的运用情况,如果发现不恰当的德育行为应该及时给予重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最后,针对德育规划教学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将所获得的成果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然后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促进德育教育规划进一步细化,让德育规划的每一个步骤、每一条要求都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这缺乏科学的爱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孩子在独自走人社会时面临更多的苦楚。因此,在特殊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站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客观角度来对特殊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引导、科学的评价,促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可能地融入社会。

(二)家校联合,给予学生智慧的爱

学生的成长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父母的倾情照顾,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尤是如此。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家校联合,给予学生智慧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部分特殊学生发脾气时会随意对待自己的父母,完全不听父母的劝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境况,与没有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是家长,觉得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对其进行弥补,即便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发泄对象。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够帮助孩子,还会让情况恶化。所以,特殊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需要家校联合,才能够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

小孙从小生到入读小学一年级前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其较为溺爱,没有注意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洗澡、吃饭、穿衣等由奶奶一手包办。小孙与父母比较疏远,父母因此倍感亏欠,总想从物质上弥补孩子,导致这孩子经常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家长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针对这个个案,笔者把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德育思想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让其在进行教育时有较为正确的方向,同时,笔者在家校联合教育中扮演一个主导角色,将学生的具体德育情况与家长进行全面的沟通,并与家长一起构建学生成长的德育计划,联合家长力量监督执行,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校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小孙制定德育计划。实践证明,小孙受到这“智慧的爱”的教育后,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不合理的行为也大有改善。

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家长和教师仍然以无限制的爱、无计划的爱来对待学生,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任性妄为,良好德育思想的确立便无从谈起。

(三)尊重主体,给予学生个性的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意志等存在差异,但是在面对他们时,教师应该秉承尊重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例如,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习惯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有的学生个性比较独立,他们常常喜欢成为领头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针对其性格进行引导,在班集体中寻找合适的机会锻炼学生,让其在锻炼的过程中收获合作、独立、尊重等德育品质。反之,部分学生生性胆怯、不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常常违反规则。此时,教师应该尊重特殊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针对其个性进行树立德育思想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尊重的环境中获得德育教育。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待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毅力等,让特殊学生的个性能够在科学的德育教育中得到展现和发展、让特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让特殊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桂香.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

[2]李建峰,吴旭亚,胡海静.构建“三生教育”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09).

[3]王柳.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7(19).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长请吃药Ⅱ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