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训练伤的防治策略

2019-03-18石立林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群体

石立林

【摘要】群体训练伤是训练活动中的常见损伤,如不加以防治,将严重影响整体训练效果。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常见的群体训练伤,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旨在全面提升训练质量。

【关键词】群体;训练伤;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27-02

群体训练伤是训练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训练伤害,其不仅会影响到日常训练的正常开展,还会给参训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终身残疾[1]。新形势下,积极探究群体训练伤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常见的群体训练伤

1.1膝关节痛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较大、杠杆作用最强且非常容易受伤的关节。在日常训练中,几乎所有训练项目都需要膝关节的参与,这导致膝关节长时间负荷过大,关节润滑难以恢复、关节软骨、软组织极易出现疲劳性损伤,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且伴随关节疼痛。膝关节痛较轻微者,可出现关节酸痛、轻微肿胀等问题,经休息后缓解或不治自愈。膝关节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内积液、肿胀明显或穿刺液呈血性等问题,不但影响日常训练和军人健康,而且有可能引起多种关节病。

1.2下腰损伤

在挂钩梯、练拉梯等群体训练过程中,若参训人员盲目追求速度、操作方法不科学,就会增加腰部受力负荷,很容易出现腰部肌肉撕裂等问题。反复的参训练习也会使得撕裂肌肉或韧带修复不良,黏连、瘢痕较多,进而压迫内在神经纤维,导致参训人员腰痛。若为下腰损伤急性发作,则参训人员各症状加剧,如肌肉痉挛、腰痛、机体活动受限等。

1.3胫骨内压增高

机体胫骨髓腔内压上升后,会让人感到小腿内侧疼痛。在各类小腿关节损伤中,胫骨内压增高约占20%。在越野长跑等群体训练过程中,血液汇集于下肢,很容易出现胫骨内压增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参训者只要采取减少活动、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措施,就能减轻疼痛、预防进一步损伤。

1.4软组织挫伤与踝关节扭伤

因参训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场地适应性较差等原因,在群体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软组织挫伤、踝关节扭伤等问题,通常来说,软组织挫伤的症状都不太严重,简单对症处理后可继续参训。踝关节扭伤后局部淤血、疼痛,需立即冷敷并佩戴护踝保护。

1.5抽筋

训练前准备活动不足或长时间剧烈训练,均易导致抽筋问题。参训人员在精神过度紧张、受到寒冷刺激等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肌肉痉挛。一旦出现抽筋,需要即刻休息,并进行按摩。

2群体训练伤的防治

2.1增强身体素质

一般来说,整体身体条件较差者,更容易发生训练损伤;但身体协调性、耐力、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较好者,不会轻易受伤。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群体训练伤的基础,增强身体素质能有效减少群体训练损伤的发生概率,即便发生训练损伤,也不会太严重,而且还可预防再度损伤[2]。为增强身体素质,一方面要强化耐力训练、肌群力量训练,做好协调性与柔韧性练习,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韧带及小肌群训练,在保证生理机能训练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意志品质锻炼,从而全面提升训练人员的综合素质。

2.2做足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放松肌肉,促使内脏系统恢复正常水平。准备活动还能帮助机体恢复疲劳,预防因肌肉僵硬而失去良好的弹性和感受性,这对减少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3]。在准备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全身性动力练习之外,还需要进行静力性牵伸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缓慢牵拉、动作到位,特别是注意保护曾经受过伤的韧带、胯关节韧带肌群等,预防出现不易察觉或不必要的牵拉伤。②重点对大小肌群韧带进行牵拉训练,尤其是对易受伤的关節小肌群韧带进行牵拉。③严格按照“先小肌群、后大肌群”的原则进行牵拉,可按照腕部、肘部、肩部、踝部、膝部、髋部等顺序进行关节牵拉。

2.3加强自我保护

首先,提高参训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4]。主要包括:①在进行某类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应充分评估场地器材的危险性。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应预见自身完成某一动作的受伤几率,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这根弦。

其次,掌握自我保护动作。参训人员在完成技术动作之后,必须紧接着做自我保护动作,这样能够大大减少训练伤的发生几率。例如,在前冲力过大时,需要在落地后进行前滚翻以缓冲卸力;在意外滑倒之后,参训人员切记直臂后撑地,应肩背部着地、曲肘团身、低头顺势侧翻滚。

再次,及时保护。适当的保护能增强训练人员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尤其是在攀登、卷身上等器械性训练中,能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双人保护需站在器械的两侧,而单人保护则应站到自己容易发力的一侧。

2.4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员应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切忌将负荷强度集中到身体某一系统或部位。例如,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能连续1天或一周均进行大强度的跑步或跳跃类训练,若训练内容过于集中,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下肢负荷超重,进而诱发胫骨疲劳性滑膜炎、胫骨隐性应力骨折或胫骨骨折等训练伤。科学搭配训练部位和训练项目,提高训练内容的合理性,能有效预防训练伤发生率。

2.5防止过度训练

预防过度训练、强化医务监督是现代化体能训练的重要要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督促参训者进行自我医务监督,促使这项活动制度化、习惯化。例如,帮助他们养成书写训练日记、自测晨脉等习惯。②强化机能诊断。在群体训练过程中,应先充分评估参训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状况,从而帮助参训人员了解到自身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指标变化,指导参训人员合理掌握自身实际情况,有效杜绝病理问题的发生。另外,训练指挥人员应及时观察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及训练结束后的机能反应,从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训练指挥人员应在每次训练前检查器材及场地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陌生的训练环境中,必须高度重视器材与场地的安全性评估,预防出现意外伤害事故。③常规医学检查。在开训之前,必须对参训人员进行常规医学检查,全面评估参训人员的身体机能,并针对性制定各种预防应对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常见的群体训练伤为切入点,从身体素质、准备活动、自我保护、科学训练与监督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群体训练伤的防治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减小群体训练伤的发生几率,更好地推动群体训练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牟紫彤.新兵训练期间训练伤情况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01):384-385.

[2]何希存.军事训练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0(14):190-190.

[3]孙磊.军人体能训练与训练伤的关系及处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05):385-387.

[4]石岳,孙磊.军事训练伤问题及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7,0(23):223-223.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讨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