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体系的重要一环

2019-03-18岳静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效

岳静静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由理论教学链和实践教学链组合而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作用。每个教学链又各自包含6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获得认知、形成认知、树立观念、坚定信念、付诸实践。本文重点阐述这一教学链中重要的一环,即“评阅叙事”及“帮”对“付诸实践”的成效。其中,“评阅叙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链中的一个环节,“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链中的一个环节,二者共同作用于“付诸实践”。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效果,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关键词] 评阅叙事;帮;付诸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2-0084-03

一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是指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周期的链质、链源、链性、链形、链节、链接等系统元素相结合,并将多主体、多场域、多学科、多手段、多视域、多向性等各个教学要素相互协作,形成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链与实践教学链相辅相成的教学链系统,教学链多个环节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各自发挥功能,且具有链条的连锁、咬合、啮合等属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的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的思路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学生头脑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彰显在学生头脑中为目的,以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意识为鲜活研究对象,以双链教学体系数年累积实践研究为深厚积淀,形成并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符合、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潜能相适应、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双链教学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类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明成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的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体系当中(如下图),理论教学链包含“厘清思想、创新内容、写讲促学、讨辩激思、评阅叙事、交流汇报等6个环节。其中,“厘清”是起点,“创新”是灵魂,“激思”是条件,“讲演”是熏陶,“评叙”是共进,“交流”是总结。这6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周期间的可调控性,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链包含“参观—听讲—访谈—艺演—帮扶—思想”等6个环节。其中“观”是起点和基础,“听”是途径与渠道,“访”是形成思想熔炉,“演”有展现思想价值、充实精神世界之功能,“帮”的过程是个人思想品质的外化,“思”是升华与内化。双链相互作用,致力于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将重点阐述理论教学链中“评阅叙事为导”这一环节以及实践教学链中“帮是外化”这一环节,分析二者共同促成对“付诸实践”达到的成效。

二 “评阅叙事”对“付诸实践”的成效

(一)“评阅叙事”及“付诸实践”含义界定

“评阅叙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生通过书面的话语,借助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上的所思所想、所闻所感为基础,写一篇成长叙事或心得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目的。二是指教师对学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撰写的运用本门课程知识解决相应思想认识问题的叙事作业进行评论。一般而言,每门课程结课后,都要完成一篇运用本门课程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总结,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达到提升思想境地的目的。针对这个总结,教师要仔细阅读,从中发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各自长处与短处,并对叙事作业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评语。这个评语往往学生是极为看重的。

“付諸实践”是指某件事、计划开始在实践中执行。“诸”是兼词,之于的意思。理论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理论的成果。读书应该是明察书中重大深刻的道理,然后把它用于实践生活中。只有努力付诸实践,才有真知灼见。只有付诸了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奥妙,你才能真正地得到锻炼。

(二)“评阅叙事”对“付诸实践”的具体成效

概括来讲,“评阅叙事”对“付诸实践”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其一,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检验、自我反思。其二,帮助教师反映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得失,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其三,对教育付诸实践有巨大的作用,赋予教育全新丰富的意涵。

1 评阅叙事对学生付诸实践的成效

首先,评阅叙事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在评阅叙事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学生以叙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展示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自我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学生叙事叙的是学生学习之事、生活之事和情感之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以主人翁的角色出现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习惯来学习和生活,同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来进行记录和展示,不断地促进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教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学生各个方面的事情。学生在独自完成成长叙事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价值观的矛盾认识,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学生对自己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是学生内心自我释放的一个绝佳的方式。在叙述中也是学生深化认识,树立正确观念的过程,通过对事情完整的叙写,学生会在内心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剖析,从而得出结论。成长叙事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载体,学生每一件事情的叙写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深入了解,收获的是内心愉悦和幸福。

其次,评阅叙事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学生学会自我检验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一点,在老师的实际教学实践中也深有感触。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后,通过叙事这一方式进行自我检验,测评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自己的思想进步与认知上的不足,对自身有一个更全面、客观地认知,明确接下来改正的方向与努力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

最后,评阅叙事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常常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导致学生对一些事物旧思想旧观念上的解体,一些新的观念萌生。因此,大家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学习感悟之后,对自己的一些感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观、听、访、演、帮、思”的一切经历进行回顾,思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自己得到的知识与经验。然后再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与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身经验的不足,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判断比较,发现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不断探索原因。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对自己经过思考与反思的感受进行整理,优点继续保持,不足则提出补救措施,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

2 评阅叙事对教师付诸实践的成效

一方面,帮助反映出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状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围绕特定类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从整体上学习、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本质上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塑造和价值铸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评阅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得失。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成长叙事能够发现问题,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既督促学生完成思想上的升华,也将这种升华作为一种评价,将这种升华作为反馈给学生的学习汇报,从而起到学生自进、教师评进、家长喜进的联动共进作用。

另一方面,帮助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学校教育应该秉持一种原则,即通过学校教育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发展,为学生树立更高的道德目标提供指引,然后才是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创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了一个新的育人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学生成长叙事为载体,进而确立指引学生精神成长的育人目标。翻阅许多学生的成长叙事文本,有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发生这些大的变化最高兴的莫过于老师。教师的最大幸福是能够在教学中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会成为教师勤奋工作的重要动力,进而把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转化为教师的理想信念,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3 评阅叙事对教育付诸实践的成效

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上升到更高级的阶段。叙事可以看作我们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也是生活在故事之中,而讲故事的主体就是我们自身。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理解和感悟他人的思想,实现两者在教育上的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叙事作为现代社会中带有教育功能的一种典型的教育形式必然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可以把成长叙事看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对话。诸多教育研究者认为:对话是教育的本质性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对话,在很多情况下是受教育者通过讲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生活经验或生命故事来感染和影响教育者,即通过生活叙事或生命叙事的方式实施教育影响。叙事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新型对话载体,无疑是创新了教育方式,赋予了教育全新的内涵,帮助克服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 “帮”对 “付诸实践”的成效

(一)关于“帮”的内涵

“帮”,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帮、帮助。查阅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对“帮”进行单独的系统阐述,但是列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曾谈到:“不言而喻,认为在大生产联合起来的社会中城乡对立必然消灭,与承认把农业人口吸收到工业中去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一点都不矛盾的”。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帮助农村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帮”的整个过程是个人品质的外化,有利个人韧劲的形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的互帮互助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教学活动的设定目标,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使得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得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帮”对“付诸实践”的具体成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链“观、听、访、演、帮、思”六项实践教学环节中,“帮”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助力于达到“付诸实践”的成效。概括来讲,其成效在于:其一,帮助体验实践之“苦乐”,完善实践计划,提升实践能力。其二,帮助学生提升责任心和荣誉感。其三,帮助在实践中传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的精神。

1 “帮”体验实践“苦乐”

农村是中国的根本,了解中国农村,才了解中国国情。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农村是个大课堂,有着丰富的知识财富可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走访农户,帮助大学生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帮助大学生改变自己以前对农村落后、贫穷、脏乱差的印象,他们看到了修筑整齐而又漂亮的房舍,感受到了村民们自身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也体会到了农村管理的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乡亲们再也不会为吃什么、住哪里而担心,他们需要更多的文化、精神食粮,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去。

2 “帮”提升责任心和荣誉感

“帮”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方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而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学生深受家长溺爱,平时很少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他们刚到基层农村地区或一个新的地方,对环境和生活方式很不适应,会产生许多烦恼与困惑。但是通过“帮”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艰苦环境下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了他们处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3 “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帮”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从大学校园来到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满怀兴奋与惊奇。他们渴望在实践环节中提升自己的理论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指导帮助以外,同学之间的互助、遇到问题集思广益的解决方式也成为每一次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一般自己无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团队合作,因此“帮”的过程也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理论教学链为主,实践教学链为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是坚持历史观点与实践观点相统一的具有独创性的一个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链条体系。“评阅叙事为导”以及“帮是外化”作为双链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二者共同作用于“付诸实践”,从而在过程中有效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全员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指导教师 戴钢书)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

[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責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成效
靖边县农业气候特征与农作物区域布局成效
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