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不在多,三遍就行

2019-03-18邢洁

现代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平板爷爷奶奶作业

邢洁

自创“三遍法”

儿子洛洛上中学后,对我的唠叨越来越反感和抗拒。上个学期,他撕手皮的毛病在我反复的斥责中反而变本加厉。有一天,我看到他的手指竟然渗出了血珠,所有的怒气都化作了心疼,想都没想就把他那根手指含在了嘴里,流下了眼泪。我不同寻常的举动,感动了孩子,他也哭了,说:“原来妈妈还是爱我的……我再不这样了!”后来,他真的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暑假期间,洛洛给我看了一篇刊登在《知识窗》杂志上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文中说,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超限效应”,就是“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会引起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文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及时、适当的重复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于是我想实行一个“三遍法”:重要的事情最多说三遍,并在说的方法和时机上动一番脑筋。洛洛第一时间表示大力支持。作业、游戏、玩嘴,这三件事是我唠叨最多的,我决定就从这三件事上着手。

有一天,洛洛一大早就跑来问我:“妈妈,我今天能玩会儿游戏吗?”“我们不是说好暑假作業完成前不碰游戏的吗?”“可是作业好多呢,我都好几天没玩了。”他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我温和地坚持道:“已经决定的事情不能朝令夕改。”“那就让我签个到呗。”“不行,你签了到就会想玩,心就散了。”老公听见了没好气地说,干脆没收了他的平板和手机。洛洛赶紧说:“不要嘛!那还是按原计划,写完作业再玩吧。”

吃过早饭,洛洛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写作业。我不留神忘记敲门就进去了,恰好见他边写作业边用手揉嘴唇,我不由得长叹一口气,说:“现在不撕手皮,又改玩嘴了是吧?”“你进我房间怎么不敲门呀?”“我敲门可以,但你不要再让我看见你这么多小动作,好不好?”他不耐烦地嘟囔道:“知道啦知道啦。”

夜晚的台灯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洛洛看,忧心忡忡地说:“我觉得你的嘴好像有点歪了。”他连忙跑去照镜子,然后急切地追问:“我的嘴真的歪了吗?”我认真地说:“现在问题还不大,但如果你一直习惯性地这么揉捏或者使劲地扭动嘴唇的话,嘴肯定是要歪的。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五官很容易因外力影响而变形。”洛洛连连点头,看样子是听进去了。

方法胜于说教

一天,洛洛应邀随同学出去玩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我以为他总该写写作业了,谁知他吃完饭就开始玩《部落冲突》。我再次提醒他关于游戏的约定,他乖乖放下了平板,可没过一会儿,又拿起一本《雍正皇帝》看了起来。

我绷不住了,说:“你是打算一整天都不学习吗?”“我今天好累,不想学了。”“累了就赶快睡觉,明天能早点起床,还看什么小说!”他听了很不满地嚷了一句:“平时你总说我看书太少,现在又不让我看,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呀?”

暑假一开始我就带洛洛出去旅游了十几天,回来后又去培训机构上了一个月的课,所以学校布置的作业他都没怎么写。“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开学了,你还有那么多作业没做,我都替你急。你不应该写完作业再看课外书吗?”“妈妈,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自己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不用你替我急,你急也没用!”洛洛说到这里连声调都变了,显得极其烦躁。

我突然感到很懊悔,那些明知说了也没用的话,怎么又条件反射地脱口而出了呢?我想起一句话:反复无休止的唠叨是对他人精神上的一种虐待。想到此,我毫不犹豫地向洛洛道歉:“对不起,我不该催你的。你看书吧,但最晚十点半一定要睡觉。”

公公婆婆来上海玩,住在我们家,洛洛腾出了自己的房间,暂时跟我和他爸同处一室。如此一来,他不得不在我眼皮子底下做作业,我觉得他的效率并不高。洛洛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妈妈,你是不是又在担心我的作业?”我坦率地说:“过几天我们还要陪爷爷奶奶出去玩,你不写完作业的话会有点麻烦。”然后我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咱们打个赌吧,如果你一周内做完所有作业,就能赢得100元钱,输了不罚。”洛洛一听来劲了:“好啊,一言为定!”

晚上,我们设宴给公公婆婆接风,洛洛跟一口方言的爷爷奶奶沟通起来很困难,索性掏出手机玩了起来。我不动声色地把网上流传的一幅漫画拿给他看:一位老人好不容易盼来了久别的孙辈,可那些年轻人却各玩各的手机,丝毫没有在意老人眼中深深的失望和孤寂。洛洛会意地收起了手机。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又下意识地把手放在嘴唇边蹭来蹭去,便给他使了个眼色,他立马心领神会把手拿开了。吃饭的过程中,我和老公都尽量聊一些洛洛感兴趣、能参与的话题。爷爷奶奶喜爱洛洛,不停地夸赞他,我却故意插了一句:“其实他也有缺点和毛病……”洛洛立即紧张地看向我,我接着郑重地说道,“但他都努力改正了!”

事后洛洛问我:“你说的是我哪个缺点?”“已经改了的那个。”他听了,眨巴眨巴眼睛没再说话。临睡时,他让我帮他准备一些胶布,说:“我白天把胶布贴在手上,能提醒我不再玩嘴。”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洛洛全力以赴专心做作业,成功赢得100元钱。他高兴极了,我也可以放心地安排一家人出游了。

治标更要治本

早上出门碰到邻居家孩子东东,得知他这次期末考试分数很高。回到家,我忍不住数落洛洛:“东东以前成绩没你好,现在人家迎头赶上了,再看看你,就没有一点上进心吗?”洛洛委屈地辩解道:“我哪里没有上进心了?我以后会努力的……”我打断他,说:“我问你,新教材的预习、单词手册的背诵,这些你都开始做了吗?”洛洛硬邦邦地顶了一句:“我做了!”说罢扭头走了。

我冷静一想,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了,再纠结于此有什么意义呢?孩子已经承诺会更加用心学习,但罗马毕竟不是一天建成的。我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便追过去轻描淡写地对洛洛说:“我就是好意提醒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他却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妈妈,你进别人房间一定要先敲门哦。”“我是这样做的呀。”“不一定吧,你上次不就忘了吗?”这都是好多天以前的事了,我虽然感觉莫名其妙,但还是应道:“以后不会忘了。”

下午我们要出去看电影,我准备叫醒正在午睡的公婆,正要敲门,洛洛在我身后说了一句:“别忘了敲门!”“我知道要敲门,你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没什么呀,我就是好心提醒你一下。”“可我不用你提醒!”洛洛一听,笑嘻嘻地说:“那怎么行,我怕你会忘了。”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他那句有关敲门的没头没脑的话是别有用意。

当一个人已经想好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再多此一举地提醒他,是多么愚蠢和讨厌啊!

自从我脑子里绷起“重要的话只说三遍”这根弦之后,我和儿子的摩擦明显减少,亲子关系大为改善。不过,在儿子眼里,这个方法也是有效的吗?

“当然有效了!”洛洛回答得很干脆,“你每次说我的时候,我都知道你是认真的,所以我也会认真对待。”他说,玩嘴那件事我说第二遍的时候,他就决心要改正了,原因是我准确击中了他的“痛点”,他不想变成歪嘴。

“游戏呢?”“好像就三遍吧?而且我觉得那几次也不算唠叨。对了,明天就开学了,我想请你帮我把手机和平板都藏起来,我怕我看见了就想玩,一玩起来就收不住。”他这番表态让我惊喜,看来真的不能低估孩子的自我成长力。

作业方面,洛洛是提前完成了,但我并无成功之感。因为第一次是以往的行为惯性,第二次是动用了物质刺激——洛洛并不缺钱,吸引他的是那种胜利的快感。但物质激励毕竟只能偶尔为之,它之所以特别管用,是因为我之前从未使用过。第三次更像是宣泄跟“别人家孩子”比较后的焦虑情绪。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唠叨的根源在于内心的焦虑和控制欲,如果不及时、妥善地处理这些负性能量,任何技术性的解决方案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妈妈,我感谢你为我做了那么多,但其实不需要太多,‘三遍就好!”洛洛的话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我们相视而笑。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平板爷爷奶奶作业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快来写作业
看望爷爷奶奶
作业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我想要自由
超级平板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