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三十条”重在条条抓落实

2019-03-18王恩奎

甘肃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起跑线实验班办学

王恩奎

“减负”这件事儿,其实已经喊了有三十多年了,而且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中央政府下达49次“减负令”。如此重锤之下,却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去,补习班的迅猛发展增加了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多达50多道。如果将地方出台的“减负令”算进来,过去60余年,我国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3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次出台减负文件,但问题依旧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校内在减负,校外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却发展迅猛。学生减负,越减越重。

这次“减负三十条”,在重申此前多道“减负令”关于控制考试、控制竞赛次数、教学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等内容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又开出了不少新的“药方”,提供了多个政策选项。诸如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同时,限制竞赛评优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这些制度性安排,其治理理念成了国家减负政策的“压舱石”。

然而,这次“减负三十条”能否不再成为墙上画饼,终结负担重?笔者以为,“减负”比八年抗战难,问题的根源具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诸如,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升学情况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等,倒逼学校不想减负,或者“明减暗增”;学校作为办学的主场,抢跑抢学,以重点班、实验班等形式进行掐尖比拼破坏了教育生态,引发了普遍焦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让起跑线”成为家长的“生命线”而不敢“减负”,事实上,不是家长不想减负,而是不敢减。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抢跑,谁也害怕“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我国在抓学生减负时,主要紧盯学校教育,要求学校减少作业,严禁学校补课。来自学校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校外的负担却迅速增加。

“减负三十条”虽好,但落实好才是真正好,一条条去抓落实,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不仅要亟待改革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教育体系,跨越“减负陷阱”,而且要厘清政府、家庭、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并建立问责机制。政府要履行对各类办学机构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治理、引导的责任。应综合施策抑制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提高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規范校外培训行为,使之有序,成为正常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补充。同时,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的配合,尤其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方发力,中小学减负才能不再成为纸上谈兵。

猜你喜欢

起跑线实验班办学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