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及问题浅析

2019-03-18郭宏宇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审美情感教育

郭宏宇

[摘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可以说,教育功能是家庭社会功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因为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孩子可以耳濡目染较容易地接受家长的熏陶。

[关键词]审美;音乐素养;情感教育;艺术欣赏

家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最终帮助儿童提高个人艺术素养。音乐,是为了让人的灵魂更加饱满,更容易被世界的美所感动。注重音乐教育的家庭,不但家庭氛围融洽,而且对于儿童的成长也极有好处。

一、科学地认识家庭音乐教育的特殊意义

任何一种针对特殊人群而进行的特殊教育,必然有其特殊的教育目的。音乐能够触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协调人们的感官世界和认知世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1.促进儿童生理健康发展

学龄前儿童处在全身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中,音乐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有相对的分工。左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右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形象思维。只有大脑左右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儿童生理上的健康发展。家庭音乐教育可以被看作是儿童身心锻炼的一种健康方式。儿童参与唱歌、跳舞、弹琴、音乐游戏等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活量,使四肢得到匀称的发育,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

2.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音乐的魅力更在于审美。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感情,这对帮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产生道德与美的体验有着特殊的作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美育,开发智力的最好手段。为儿童精心选择适宜他们年龄段的音乐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儿童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为其今后良好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塑造出健康、完美的人格。

3.发展儿童的音乐才能

人的天赋是各自不同的。或许有人说,对一个没有音乐天赋的人来说,无论怎样的音乐教育,都不可能使他成为一位音乐家,只不过是让他能够更多地掌握音乐技能而已。其实,换一种立场来看问题,有音乐天赋的儿童,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音乐教育,这种天赋也将被埋没乃至消失。对学齡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虽然不一定能培养出音乐家或音乐专业人才,但是确实能够及时发现和挖掘儿童身上的音乐天赋,有助于他们今后的成才。

二、如何开展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歌声”。音乐对幼小心灵产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人生的摇篮期就是在母亲的儿歌中渡过的。无论哪个成年人,至少他能依稀记起儿时的歌曲,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唱出;当他听到儿时熟悉的歌声,那随时光流逝得很远的情感体验会突然涌上心头。儿童接受家庭音乐教育的陶冶,不仅能培养美感,早期发现艺术人才,还能发展右脑形象思维,丰富想像能力,使人变得聪明。当然,一般家长也许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但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1.多听

听,不仅能训练儿童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尤其能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可以按如下顺序进行引导:

(1)听“音画性”音乐,打开想像大门。“音画性”乐曲是单纯描写风光或事物的。听“音画”音乐,可以使儿童重现感知过的事物和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新的意象。如描写风光的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二胡曲《空山鸟语》,笛子曲《早晨》,稍带情节因素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渔舟唱晚》等,都属于这种类型。这些作品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儿童就会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

(2)听“描绘性”音乐,培养形象和意境感受能力。“描绘性”音乐既有“音画性”因素,又插入了情感色彩和情节因素,这样的作品一般能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如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都是儿童喜爱的作品。尤其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组曲《动物狂欢节》,全曲由十四个短曲组成。作者用富于个性化的旋律线条和饱蘸色彩的音响效果,维妙维肖地创造了各种动物的形态个性,展示出“森林公园”的特有境界,抒发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气氛。

2.多唱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也是儿童自发的心理需求。如在学校学了一首新歌或从影视片中听来一支曲子,他们会经常挂在口边哼唱。做父母的要保护儿童的这种积极性,不能因为打扰了大人休息或交谈而加以训斥,儿童如果没有演唱兴趣,父母还应抽出闲睱时间,以身示范,循循善诱鼓励他们放声歌唱。对于演唱的曲目,要帮助他们筛选,力求歌词浅显易懂,曲调优美纯正,风格适宜的儿童歌曲,剔除歌词生涩拗口、节奏跳跃过多、音域太宽的成人歌曲。

3.多练

当儿童有了歌唱和欣赏基础后,让他们接触口琴、笛子、二胡、电子琴等乐器,或专修钢琴、手风琴等,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乐感和美感能力的提高,或者学习一些乐理知识,其心理也会变得更加细微、准确和灵巧。如弦乐器及建盘乐能使手指受到灵活性训练,手指运动又对发展儿童的智力起促进作用。等儿童形成一定的演奏技巧时,乐器就会成为他们抒发感情的载体,终身受用。

三、家庭音乐教育中的问题

音乐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盲目随意的。实施家庭音乐教育若想获得好的效果,不是简单地让儿童不停地听乐曲或强制性地学习某种技能,而是需要科学的、精心的安排。目前,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尚有一些不足。

1.家长功利性的问题

家庭音乐教育当然会有一定功利性的目标,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不适当的功利追求,或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都将适得其反。例如,不具备音乐天赋的儿童,被家长逼迫朝音乐家的方向发展,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不仅不可能达到目的,而且将极大地伤害儿童的心灵,造成性格上的某种扭曲,童年的记忆里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儿童尚不具备自主能力,处于从属的位置。因此,要科学完善地实施音乐教育,首先要端正家长的动机和态度。具备音乐天赋的儿童毕竟少,一开始将音乐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往往也是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家长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从生理、智力、心理的多重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应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适时调整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标。

2.走入“纯粹艺术”的问题

音乐是鲜活生动的,通过听觉,可以给儿童形成鲜明、有趣的形象并产生音乐的美感。但是,音乐又是极其抽象的,它由抽象的音符组成,在理解上可以见仁见智,尤其是一些比较“纯粹”的音乐作品,如果不经过专业训练和引导,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科学的音乐教育要强调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采用适宜的音乐教育手段。目前,在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时“拔”和“灌”的情况很多,由于家长急切盼望子女成为音乐家,就不顾音乐的美的核心,将一些根本无法理解或把握的音乐作品给儿童,或者逼迫儿童学习某种枯燥的“纯粹”的音乐演奏技艺,让他们产生对音乐的逆反心理。所以,让儿童去感受音乐的美,应始终贯穿于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中。

3.重技能传授忽视创造潜能开发的问题

有的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理解十分狭隘,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某种音乐演奏技能,如弹钢琴、拉提琴、吹管笛等,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称之为本末倒置。儿童学习某种音乐演奏技能是可以的,但同时还要挖掘儿童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长期置儿童的潜能发展于不顾,将儿童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或机械的琴指技能训练上,儿童没有自由时间去进行其它创造性活动,就会恐惧音乐,而且其童年、童真、童心也会随之丧失,这样不仅音乐没有学好,其创造潜能也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家长要从挖掘儿童不同禀赋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育方式。

实施家庭音乐教育能突出亲子活动的氛围,淡化了僵化式的知识传递的环境和形式。家庭音乐教育突出了家庭所特有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場合进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家庭音乐教育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在家庭环境的诸多方面,伴随着儿童的生活与成长。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儿童不同时段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来安排音乐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及时启发、具体指导,帮助儿童在音乐素养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蕾.浅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作用[J].教育,2015,(12).

[2]曲英辉.浅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审美情感教育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