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系统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2019-03-18廖克准黄敏宁韦海林

广西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病原学妇幼保健使用率

廖克准 黄敏宁 韦 兰 韦海林 田 甜

(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池市 547000,电子邮箱:2380850224@qq.com)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滥用可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细菌耐药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并且损伤人体肝、肾等脏器,破坏益生菌群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议题[1]。加强抗生素的科学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适合儿科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不多,为了解我市妇幼医疗机构儿科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更规范、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本研究对广西河池市1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8年10~12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妇幼保健院、宜州区妇幼保健院、环江县妇幼保健院、罗城县妇幼保健院、南丹县妇幼保健院、天俄县妇幼保健院、东兰县妇幼保健院、巴马县妇幼保健院、凤山县妇幼保健院、大化县妇幼保健院、都安县妇幼保健院等1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303份。

1.2 方法 (1)收集303例患儿的一般资料、病种、抗生素使用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相关辅助检查、病原学培养情况。(2)调查从业人员关于抗生素应用原则、制度和知识培训情况。

2 结 果

2.1 抗生素使用情况 303例患儿,男性170例,女性133例,年龄0~12岁。病种:急性支气管炎95例,肺炎71例,新生儿疾病62例,上呼吸道感染39例,小儿肠炎16例,其他病种20例。共有228例使用抗生素,使用率为75.2%(228/303)。11家机构中,抗生素使用率最高89.4%(共抽取47例患儿,其中42例使用抗生素),最低57.4%(共抽取54例患儿,其中31例使用抗生素)。

2.2 药物种类 228例使用抗生素患儿中,抗生素使用频率前5位的依次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80例,占35.1%(80/228),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2例,占22.8%(52/228),注射用头孢他啶20例,占8.8%(20/228),注射用阿奇霉素19例,占8.3%(19/228),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14例,占6.1%(14/228)。未发现使用氨基糖类、喹诺酮类等儿童禁用抗生素。

2.3 用药途径与用量 228例使用抗生素患儿中,用药途径:静脉滴注184例,占80.7%(184/228),静脉注射37例,占16.2%(37/228),口服7例,占3.1%(7/228);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一联189例,占82.9%(189/228),二联39例,占17.1%(39/228),无三联或以上用药情况,联合用药者多为头孢菌素类联合大环内酯类。用量: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10 mg/(kg·次),1次/d,疗程3~5 d;其他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30~50 mg/(kg·次),2~3次/d,疗程2~11 d;时间依赖性药物的使用间隔时间明显小于药物半衰期的有78例(64.5%,78/121),且多在6~8 h内使用完全天剂量,每日用药总量均在药物说明书范围内。入院选用抗生素治疗即治愈的有182例(79.8%),治疗后需更换抗生素的有46例(20.2%),更换时间为入院后2~6 d。

2.4 辅助检查及病原学检测情况 一般性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呼吸道病毒四项,病原学检查包括血、痰、尿、粪便及咽拭子细菌培养与药敏,但11家医疗机构中,全具备以上检查项目的只有2家,8家机构不具备相关病原学检查条件,无厌氧菌培养或快细菌检测条件。228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无相关辅助检查,仅根据临床经验使用抗生素18例(7.9%,18/228);行血常规等辅助检查而选用抗生素210例(92.1%,210/228) ;进行病原学检查42例(18.4%,42/228),其中血培养27例,痰培养12例,咽拭子细菌培养3例;痰培养细菌阳性6例(14.3%),其中链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其余培养均阴性。血培养和咽拭子培养均为阴性。

2.5 从业人员对抗生素使用原则及其知识培训情况 228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为其开具医嘱的医师有83名,其中儿科执业医师62名,执业助理医师21名,均未系统学习过相关的抗生素应用原则和制度,存在越级使用抗生素现象,部分医师对所使用的抗生素未掌握其说明书内容,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机构甚至无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报告制度,也无处理流程。机构内质控部门人员缺乏,没有做到监督管理,11家妇幼保健机构中,仅有3家将部分抗生素使用指标及分析情况作为每月的医疗质控考核指标。

3 讨 论

本次调查的广西河池市11家妇幼保健院,其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整体医疗水平不高,各个机构间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所获取的整体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和客观,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查11家妇幼保健院共303份病例中,抗生素使用率为75.2%,明显高于《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要求的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超过60%的标准及原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应低于50%的要求。303例住院患儿以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新生儿疾病、小儿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症患儿不多,抗生素使用率仍较高,其原因除了与医务人员有关外,还与患儿家属有一定关系,基层医院患儿的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了解医学常识,患儿入院2~3 d病情未改善,患儿家属开始质疑医师的医疗水平,因此,在没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医师迫于压力而加用抗生素。笔者认为降低抗生素使用率的方法有:(1)开展抗生素使用原则知识培训,提高儿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提倡合理、谨慎、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每一位公众的职责[3],医务人员要根据患儿疾病及其全身情况、本地区和院内的细菌耐药性和流行趋势来用药,严格掌握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及其用法、用量、用药时间、途径、级别和联合用药等,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2)多种途径向当地群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相关抗生素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用药氛围。(3)加强儿童群体保健工作,减少疾病发生,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机会,也是降低抗生素使用率的方法。

本次调查发现,11家妇幼保健院儿科中,抗生素使用率最低为57.4%,最高为89.4%,这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病区用药习惯、医师、护士、患者及其他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4]。在11家妇幼机构中,有8家无相关病原学检查条件,228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只有42例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18.4%,远低于《2013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规定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的要求,送检标本阳性率也仅为14.3%,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医疗机构设备缺乏,无相关病原学检查条件或检验技术水平较差;临床医师对病原学诊断认识不足;培养阳性率低又挫伤医师进行病原学培养的积极性。因此,完善病原学检测手段及增加检查器械投入尤为重要。11家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师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培训较少,未接受系统规范的抗生素知识培训。基层妇幼保健院技术人员紧缺,抗生素管理薄弱,缺乏药物不良反应意识,加上小儿用药经验较少,可提供资料不多,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更要注重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主动参与监测儿童安全用药[5]。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医务、院感等职能部门的职能管理作用,把抗生素监测指标和医院感染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配备临床药师,建立适宜的药事管理体系,提高临床科室精准用药水平[6],达到规范用药,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河池市基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抗生素使用频率较高,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少,用药方法不够规范,检查项目和手段不多,对病原学检查重视不够,设备缺乏,从业人员紧缺。可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抗生素监测和评价用药体系,营造良好社会用药氛围,同时创造病原学检测条件,增加设备投入和从业人员引进,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

猜你喜欢

病原学妇幼保健使用率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